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2021-08-27王玉珍
摘要: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当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天然教材和生动课堂。江西省新余市所辖的渝水区和分宜县都属于第一类中央苏区县,市内红色资源遍布,红色印记深刻。在全党上下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探索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有效运用,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能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6-0132-05
作者简介:王玉珍,中共新余市委党校讲师,硕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1]。因此,进一步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资源世世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方式,也是当前积极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的重要方式。
一、新余市红色资源概况
新余山川秀丽、资源丰富,人民勤劳质朴,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全市红色资源涵盖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时期,资源相对丰富。北伐战争时期,新余仰天岗之战是北伐军江西战场的第一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新余市地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最北端,是两大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色屏障。从1927年到1934年的七年间,新余苏区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遗迹和红色资源。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也留下一些重要的历史遗存。新余市的这些红色资源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具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
1.发生在新余境内的重大历史事件
北伐新余之战:1926年9月13日—16日,北伐军第二、三军与北洋军阀孙传芳的第一方面军邓如琢部在新余仰天岗激战3昼夜,消灭了北洋军阀孙传芳的主力,1500多名北伐军官兵和200多名当地群众在战斗中牺牲,取得赣西战场决定性胜利,为整个江西战场上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从而取得整个江西战局的主动,也为北伐军进军浙江、安徽创造了有利条件。新余此战的胜利,使新余地区的人民摆脱了长达十三年之久的北洋军阀官僚的统治,自此,新余人民投入大革命的洪流,开始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国民革命军在新余所做的革命宣传,也使得革命思潮深入人心,为新余范围内工农运动的兴起、中共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
罗坊会议:1930年10月25日至10月30日,在第一次反“围剿”前夕,红一方面军和江西省行委、江西省苏维埃在新余罗坊召开了联席会议,26日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与一方面军及江西党的任务》的决议,结束了李立三冒险主义在红一方面军的影响。11月1日,红一方面军在罗坊召开紧急会议,会上通过了“诱敌深入”的反“围剿”作战方针,为第一次反“围剿”及此后多次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罗坊会议是新余土地上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特别是中央红军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大事件。罗坊会议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停止了攻打南昌、九江、长沙等大城市的冒险做法,明确了红军的行动方向,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红一方面军,挽救了党。
兴国调查会:罗坊会议期间,兴国苏区送来700多名农民当红军,毛泽东同志得知情况后,请红四军前委秘书长古柏请来了来自兴国县永丰区的傅济庭、李昌英、温奉章、陈侦山、钟得五、黄大春、陈北平、雷汉香八位农民,开了一个星期的调查会,并于1931年在宁都小布整理成《八个家庭的典型调查》,后改为《兴国调查》。《兴国调查》使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认识,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土地革命找到了依据,也为后来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理论提供坚实的基础。
2.丰厚的红色历史遗存
新余市革命遗址集中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为纪念1926年新余仰天岗激战中阵亡的1500余名将士,建立了阵亡将士纪念碑,为新余最早的革命遗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余革命根据地先后隶属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彭德怀、王震、肖克、曾山、陈正人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新余从事过革命活动。这一时期,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县、区级中共组织17个,县区苏维埃政府15个,县区级工农武装21支,多数留下了活动旧址。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毕业的谭斌回乡组建了新余第一支抗日队伍——湘赣边区抗日挺进第一师。
经调查,新余共有革命遗址共40处,宜县境内22处,渝水区境内革命遗址18处。其中,宜县境内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3处,重要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旧址5处,革命领导人旧居1处、烈士墓3处;渝水区境内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0处,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4处、烈士墓1处,纪念设施3处。
3.红色政权及红色区域
(1)农村党支部建立
1927年7月和10月,新余境内分别成立分宜县田心党支部和新喻县(现渝水区)花桥党支部两个农村党支部,分别由刘辉煌和罗日光担任书记。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大岗山和九龙山一带逐步发展成为苏维埃区域,开始隶属于吉安延福革命根据地领导,是中央苏区的雏形区域。
(2)县级苏维埃建立
1930年2月,在分宜苑坑乡田心道陵上村成立中共分宜临时县委,刘辉煌任书记。同时成立分宜临时县苏维埃,刘仁生任主席。4月,分宜县在松山村召开全县党团员大会,正式成立中共分宜县委员会,罗石坡任书记。1930年2月,中共新喻南区区委成立,曾梅春任区委书记,祝光前任组织部长,罗日光任宣传部长,谢帮金任少共区委书记,边安英任区妇委书记。3月初,新喻县(现渝水区)南区苏维埃政府在九龙仙坑台得上正式成立,施文仁任南区苏维埃主席。
(3)地市级苏维埃机构成立
1932年2月,中共湘赣省委决定将中共北路特委和分宜县委撤销,组建分宜中心县委。2月15日,成立中共临时分宜中心县委。4月1日,正式成立中共分宜中心县委[2]。成立的分宜中心县委,是湘赣革命根据地北路苏区的领导机构,其行政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包括8县23个区,即吉安县的延福、儒行、坊廓三个区,吉水县的阜田、金滩、同水、同登、仁寿五个区,峡江县的东南、西北、东区三个区、新淦县的赣河(长排)区,宜春县的东南、宜南两个区,安福县的五、六、七三个区,分宜县上南、中南、下南三个区和新喻县(现渝水区)的东区、西区、南区三个区。红色区域总面积约4300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约35万余人。1930年10至11月,红一方面军来到新余,攻下当时的分宜、新喻两座县城,两县成为了全红苏区。
二、新余市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新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近些年采取了不少保护措施,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一些红色遗址破损较为严重
一些革命旧址没有引起重视从而得到有效保护。由于时间久远,加之大多数旧址均为砖木或土木结构,部分木头腐朽,破损严重,例如“列宁祠”旧址,已完全倒塌。有的旧址已被周边新做民房的钢筋水泥所包围,成为文物“孤岛”,例如渝水区珠珊镇横板桥村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
2.旧址产权不明
新余众多的革命旧址旧居中,目前只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坊会议”遗址群进行了有效保护,陈家闹罗坊会议旧址、“兴国调查”旧址等收归国有,得到修缮。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江西省苏维埃旧址、上高会战58师部旧址等国宝单位,均为私有民房,难以实施有效保护。其他很多遗址的房屋产权都不明晰,不少遗址在祠堂,属某姓宗族集体所有,或者为多户人家共有,并且大多数旧址中尚有村民居住。这既给目前的保护和管理带来困难,也可能给将来的开发和利用带来麻烦和纠纷。
3.财政投入失衡
新余市红色资源的保护必须依赖财政。但多年来,列入财政预算的只有一些国保、省保和市保单位,对于一些没有列入预算却有纪念意义的国保、省保和市保遗存,投入严重不足,致使不少遗存自生自灭,倒塌毁坏。例如分宜松山的“列宁祠”,如果不改变这种厚此薄彼的投入状况,一些红色遗存会在不久的将来,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三、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提升新余市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历史意识、历史情怀和历史使命,极大凝聚、激励和引导着全党同志汲取初心力量,焕发使命担当[3]。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科学地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遗产,有利于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指出,要发挥江西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以遍布全省的2900多处革命旧居旧址和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为课堂,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深学党的历史,讲好红色故事,树立正确党史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感悟初心使命和信仰的力量,切实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宣传者、践行者。
1.加强统一领导,形成保护合力
一是建立红色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将与红色资源相关的党史、文旅、教育、宣传、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组成红色资源保护领导机构,统筹指导、保护和开发现有红色资源。二是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建立红色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各成员部门及地方政府共商共洽形成合力,对红色资源进行共同研究规划。三是要进一步理清关系,分清责任。加强遗址保护工作的统一领导,按照属地划分原则,主要由各级政府部门进行保护。
2.适当扩大保护范围,保存红色资源周边环境
红色遗址保护是一项系统工作,要考虑遗址本身的保护,也要考虑遗址周围环境的保护。一是由文博部门进行调查摸底。对全市红色资源的整体情况开展调研,对红色资源重新进行定级,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哪些已经空间合理,哪些需要重新布局。二是制定红色文化发展规划。新余苏区处在中央苏区和湘赣苏区的边缘,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红色资源主要聚集于九龙山、苑坑、大岗山等几个地方,便于集中保护。在文史部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由自然资源局、教育、宣传、旅游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兼顾效用,制定市红色文化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有特色,合理解决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给将来的长远发展预留空间。
3.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精品红色路线
目前,新余革命斗爭史挖掘得比较深入,各个遗址、旧址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大多数都保存了下来。在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要使这些红色资源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必须精心设计党史学习教育精品红色路线,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和现场体验,增强人们对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的感知和领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比如,打造“九龙山党史学习教育精品红色路线”。九龙山是新喻县(现渝水区)的革命发祥地,是新余苏区核心区域,应在九龙山革命纪念碑、花桥支部旧址、花桥暴动旧址的基础上,将红色树木场遗址、新余南区区委旧址太坑张家村、新余苏区县委县苏驻地尹家村遗址、县苏警卫营多次战斗过的寒毛岭遗址等一并开发利用,形成新余苏区完整的党史学习教育线路,打造出一日或两日的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教育路线。再比如,打造“田心村党史学习教育精品红色路线”。田心村位于分宜最东南面,群山环伺、景色宜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田心村委是分宜苏区的发祥地,也是分宜革命的区域中心和领导核心所在地,保有分宜最集中、最完整的革命遗址群。其中,有中共田心党支部旧址,这是分宜县也是新余市最早的党支部旧址;有中共分宜县委和县苏维埃旧址、红军医院旧址;有新余市仅存的肃反委员会旧址;有地市级的分宜县中心县委旧址和湘赣军区三分区司令部旧址等,这些革命旧址中蕴含着强大的红色基因,开发潜力巨大。应将这些革命旧址串珠成线,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的精品红色路线,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4.进一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课程
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不能仅限于资料性的普通介绍,要对一些红色资源进行进一步挖掘整理。要将资源的教育意义、启迪意义、警示意义等提炼出来,将生动的,感人的红色故事讲出来,将这些老房老厅、老桌老椅赋予时代精神和时代意义。要注重地方特色党史课程的开发和革命旧址讲解词的编写工作。目前新余市委党校已经开发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两堂现场教学和一堂微党课,分别是田心村党支部现场教学《追寻革命英烈初心使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罗坊会议和兴国调查会旧址群现场教学《重温红色革命之旅,感悟建党百年芳华》和《从罗坊会议看彭德怀的大局观》微党课。与此同时,本土党史专家学者应继续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打造精品专题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2]中共新余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新余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3]俞银先.关于做好江西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几点思考[J].党史文苑,2019(11):11-14.
责任编辑:陈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