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裕禄精神与党的艰苦奋斗传统论析

2021-08-27吴路珂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艰苦奋斗

摘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优良传统。焦裕禄作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他的一生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精神因此成为焦裕禄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焦裕禄精神中能够体会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宗旨,可以回顾中国共产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回音。

关键词:焦裕禄精神;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6-0038-04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委党校科研课题项目“系统论视域下地方党校干部培训特色教材建设问题研究”(2021-015)。

作者简介:吴路珂,中共开封市委党校科技创新网络发展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博士。

精神铸就时代,时代也孕育精神。时代精神是人民所创造的历史缩影,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艰苦奋斗作为时代精神孵化的红色基因,铭刻在历史记忆中,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焦裕禄精神中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引领民族与时代,在中华民族共同记忆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功绩的关键原因。

一、传统与历史的互动生成性

所谓“传统”,是人们用来界定人类发展经验历程的一个定性词语。美国社会学家希尔斯认为,传统包括世代相传的各种信仰、习俗、各种准则和规章制度。传统在社会与政治生活中是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每一个特定时代的人们都不具备足够的原创性来独立地创造和形成关于真理、正义等认识和观念,而从传统遗留中人们可以获得判断事物的标准、事物所属的范畴以及行为准则[1]。传统与历史具有互动生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有韧性和文化性的历史凝结为传统。一般而言,历史具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即在“过去式”的时空边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尤指人类出现在地球以后的实践活动。另一种是以客观存在的历史为基础的,在人脑中经过加工的历史书写。历史实践是极其丰富而多样的,经过时间的洗涤和空间的转换,很多历史遗存都会损耗、流失或变形。但在这些变动之中,仍然有很多历史遗存代代相传,譬如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等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形成的,反映文化特征、集体倾向和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历史内核。传统就是历史当中生命力最强的行动惯性。它反映了人们长期以来的共同价值取向,同时也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的约束和导向作用。

其次,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性。传统对于个人、家庭、集体、社会等层面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标志性,就是因为在漫长历史发展中,那些不适宜社会发展需要的,以及不再为人珍视和尊重的价值取向会慢慢淡化隐去。能够留下来被保持住的传统因为具有了历史性时间感、文化记忆的加持而具有了超出传统本身或时代价值的历史意义。这种历史性也会被其他辅助传统或社会体制机制、文化蘊藏而得到强化。当传统能够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时,人们会顺应继承传统,使其发扬光大;当传统不再符合时代需要和时代精神,“反传统”的实践也就随之出现,或对传统进行消解,或对其进行改造,或实施创造性转化和更新。对于后一种情况而言,新的传统也就伴随着旧传统的式微而占领一席之地,等待进入历史下一篇章中的新旧迭变。

二、党史视域下焦裕禄精神中的艰苦奋斗

早在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南兰考调研时就曾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2014年习近平同志再访兰考,又进一步对焦裕禄精神进行了阐释。其中有关艰苦奋斗的论述,延伸成为“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两次论述侧重点稍有不同。后者更加强调艰苦奋斗中的“奋斗”,以焦裕禄本人曾经说过的“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来点题,揭示了艰苦奋斗在新时代更体现在“困难面前”的奋斗和斗争精神。

第一,艰苦奋斗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表征。焦裕禄精神蕴含在焦裕禄同志的许多感人事迹中,这里面随处可见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历史烙印。青年时期的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械厂担任一车间主任时,曾连续奋战数月,攻克多道技术难关,带领工友设计生产了我国第一台大型卷扬机。而在这背后,是他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没有成熟技术支撑的困境。在当时艰苦的物质条件下,饿了,就着开水吃几口馒头;困了,倒在车间角落的长椅上休息一下都是常态。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后,焦裕禄凭借一辆旧自行车、一副脚底板丈量遍了兰考的大小沙丘、水槽河沟,为治理兰考“三害”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艰苦奋斗伴随了焦裕禄的一生,是焦裕禄个人党性立场和优良作风的表现。艰苦奋斗成为焦裕禄的“人生传统”,他也做到了始终如一、坚定不移。

第二,艰苦奋斗是焦裕禄精神的实践来源。焦裕禄同志说:“兰考这块地方,是同志们用鲜血换来的。先烈们并没有因为兰考人穷灾大,就把它让给敌人,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里战胜灾害?”基于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精神,他向党和人民立下“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的誓言。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始终抱病身先士卒,以身作则[2]。由此可见,艰苦奋斗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纯粹的知识养成。艰苦奋斗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第一性,以及物质与意识辩证统一的哲学理论。艰苦奋斗只能在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它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事物发展规律,以此改造世界的实践形式。当外在条件不满足,不能引起质变的时候,就要求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艰苦”中认清现实,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造条件,积极促进矛盾发生转化。这个过程就是在艰苦中奋斗的过程,最终的结果以实践涵养宝贵的精神财富,升华出对待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党性修养和崇高境界。

第三,艰苦奋斗是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艰苦奋斗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一部分。勤劳勇敢的民族性其实就是艰苦奋斗的代名词。在新的条件下,“艰苦奋斗”至少具备以下几重含义:一是特指当前在许多需要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的环节,要有敢打敢拼、勇于进取的精神;二是在廉洁自律方面,艰苦奋斗强调戒绝奢靡之风和特权意识;三是具有斗争精神,在严酷多变的外部环境下,站稳政治立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四是树立全民崇尚劳动的时代氛围和导向。要注重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五是引导形成勤俭节约的新时代风尚。在新时代,无纸化办公、光盘行动、低碳生活,与我们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相吻合,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传统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已走过百年沧桑。回首来路,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法宝。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和重视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并将其作为一贯的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原则贯穿始终[3]。

从井冈山时期开始,艰苦奋斗的传统和作风源头就已初显。在四面夹击的情况下寻求红色星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艰苦奋斗传统能够生根的内在缘由。生存环境艰难,物质条件匮乏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传统存在的外部条件。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宗旨是艰苦奋斗传统形成的根本动力。可见,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传统的形成,是内外因相统一的结果。

在革命的硝烟烽火中,军队也逐渐形成了听党的话,党指挥枪等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作风在军队传统中也有重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军队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靠的不是飞机大炮和报酬薪水,而是被称作“人民子弟兵”的军民鱼水情。走群众路线、与群众打成一片、军民融合发展是小米加步枪能够发挥巨大威力的密码。在这种艰苦奋斗传统中军队形成了铁一般的意志,打造出特殊材料制成的官兵,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样一支军队,可去南泥湾开荒,可在南京路上就地宿营,可以爬雪山过草地,可以在枪林弹雨中历练,也可以忍住寂寞戍守祖国的边防线……在战争和岁月的洗礼中,艰苦奋斗的传统更加稳固和深刻。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后,面对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全国上下掀起了勤俭建国、节约生产的高潮。工农商学兵各条战线都在社会主义大生产过程中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其间,经过了苏联撕毁合作条约,撤回专家的艰难阶段。中国人民更明白了在关键核心领域要靠自己的深刻道理。此后孕育出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等都和焦裕禄精神一样反映了那个时代艰苦奋斗、自强拼搏的风貌。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体现在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实践当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了深圳速度、上海经验。艰苦奋斗使中国人民能够以农业补给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大牺牲、大奉献,换来先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功绩。在新时代,艰苦奋斗的传统与解决新的时代课题息息相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世界都处在新一轮的深刻变革和调整期,我国要在转变发展方式、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着力打好三个攻坚战,这是我党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的最好证明。艰苦奋斗作为党的基本路线中的重要内容也被继续写入十九大党章之中。

四、焦裕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传统的内在关联

艰苦奋斗传统是历史性的、实践性的,也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焦裕禄精神诞生在中国共产黨艰苦奋斗传统之中,同时又延续强化了这一传统。精神的广泛影响力与传统的持续传承性相得益彰,都具有民族性、带动性、历史性和根源性。

其一,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传统的历史产物。焦裕禄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建设时期。在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现实国情面前,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465天,是同“三害”抗争的465天。风沙、盐碱、内涝没有挡住兰考人民前进的步伐。这种艰苦奋斗之所以能够持续进行产生实践伟力,关键在于有党的领导。焦裕禄同志有句名言: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艰苦奋斗的传统也因为“关键少数”的坚持和身体力行,才能够蔚然成风,成为一种具有良好群众基础和党员自动对标对齐的自觉。

其二,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传统的典型示范。艰苦奋斗之所以能够称之为“传统”,就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换言之,在焦裕禄精神产生的时代,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好党员不是个例,它是一种党风引领下的时代风貌。而另一方面,焦裕禄精神是其中的标杆和典范,是艰苦奋斗传统的缩影。焦裕禄自始至终坚持艰苦奋斗,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时刻这样要求县委班子成员,要求身边工作人员,要求自己的家人。艰苦奋斗源自焦裕禄的亲民爱民之心,也是其廉洁自律的规范性要求,是他对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长期坚守。

其三,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传统的传承载体。艰苦奋斗传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然而,任何传统都不是无条件自动传承的。缺乏必要的外在条件支持、缺少了传承主体,传统也会出现断层甚至是消失。在焦裕禄精神产生的时代,基层也出现过特权思想、官僚作风和浪费现象,艰苦奋斗的传统也曾受到时代的考验和不良作风的挑战。焦裕禄在工作中也曾多次与破坏艰苦奋斗传统的不良行为作斗争。艰苦奋斗传统在共产党员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怎么样才算得上艰苦奋斗?为什么要坚持艰苦奋斗……焦裕禄精神的形成和发扬给了我们最直观的答案。

艰苦奋斗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我们从焦裕禄精神中能深切感受到党的艰苦奋斗传统,也能从艰苦奋斗传统的传承历程中体悟焦裕禄精神产生的时代必然性。焦裕禄精神和党的艰苦奋斗传统在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实践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刘鸿鹤.试论传统与现代性[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121-123.

[2]席建设.用焦裕禄精神奏响新时代奋进曲[N].光明日报,2018-10-18(5).

[3]何成学.中国共产党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历史考察[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6(2):20-24.

责任编辑:常骁

猜你喜欢

艰苦奋斗
论抗大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浅议艰苦奋斗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路径探究
艰苦奋斗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作用
实现“中国梦”必须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作风的政治分析
新时期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
关于“中国梦”背景下艰苦奋斗精神的现实思考
责任感视阂下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原因及对策
论新时期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