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永远在路上

2021-08-27叶华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心理教师专业成长

编者按:本期的分享嘉宾是叶华文老师,她是广东省强师工程第一期心育骨干教师,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名师工作室成员。从2017年1月迄今,她在杂志上发表了32篇文章,涵盖了一线快递、校本课程、活动设计、校园心理剧论文及剧本、个案辅导、心理茶坊、卷首语等各个栏目,可以说,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文章的历程就是她的自我专业成长的历程。从相识恨晚到缘分开启,从受宠若惊到安心沉淀,从初展锋芒到灵感绽放,从取长补短到形成个人风格。学无止境、终身学习是她的座右铭。现在的她仍是一个不断前行的学习者。叶老师的成长经验: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深入实践和探索,积极撰写课题相关论文;在教师的个人优势专长中逐步塑造个人风格。

关键词:创刊廿年;心理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3-0075-04

关注和随时翻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已成为我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看到杂志推出的创刊20年主题征文,以及众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写的自己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缘分故事,我感到非常动容。说到近些年我的专业成长历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一定是最忠实的见证者,我很感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这个平台,以及睿智的编辑部老师,让我的工作实践成果能及时地与心理同行一起分享。仔细梳理,从2017年1月至今,我在杂志上发表了32篇文章,涵盖了一线快递、校本课程、活动设计、校园心理剧、个案辅导、心理茶坊、卷首语等各个栏目,可以说,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文章的过程就是自我专业成长的历程,但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我仍是一个不断前行的学习者。

一、从相识恨晚到缘分开启

八零后的我早已步入中年,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2003年,我从一所省属师范院校教育系毕业,由于所读专业不对口,我在毕业后遇到了工作不好找的困境。我来到了广东,投靠已经在深圳工作的姐姐。刚来江门培英高中时,我人生地不熟,一个朋友也没有,特别没有归属感,心想着可能我工作一年,积累点经验就回深圳重新找工作,没有想到后来遇到自己的先生,就定居在江门,在培英学校一留就是十几年。刚毕业时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新教师培训,我被分到政治科组,也没有任课,第一年我主要在教务处兼职,后来转正时由于我在大学已经获得心理教师资格证和咨询师证,校长考虑到学校后续发展的需要,将我转至心理科。

那时学校没有开设心理课,心理辅导室经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学校组织集体活动,我经常被分在后勤组。我经常利用空闲时间跑到学校图书馆看杂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总是被摆在显眼的位置。当时我心想,这个杂志是国内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术期刊,我要是以后能在上面发表文章就好了。尽管在教务处兼职花去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还是会抽空去听各科老师的课,积极主动参加一些比赛征文活动,但大多没有获得很好的奖项。直到2012年和2014年,我参加了江门市两届心理教育年会征文,撰写的个案和调查研究均获得一等奖,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具备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的。

2010年到2014年寒暑假期间,我开始了第二次求学,在华南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育硕士学位。对我来说,这个求学历程意义非比寻常。2010年,郭艳彪老师被招聘进入我校后,学校开始实行心理老师年级负责制,我们三个心理老师一人主负责一个年级。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三个心理老师,就能组成一个备课组了,很多事情就能展开做了。我们说做就做,怀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连续举办了六届心理剧比赛、五届校园励志歌曲比赛、搞学习型心理社团建设。庆幸的是,对于我们组织开展的活动,学校领导的态度都是比较民主的,没有设置门槛和阻碍。于是在2012年,我们心理备课组三人申报的“发展特色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德育工作实效”课题获得江门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广东省二等奖。

2016年,我正式搬离教务处的办公室,不再兼职,这让我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心理本专业工作。而此时,我们的心理剧活动已举办了六届。2016年暑假,我想,组织了这么多届心理剧活动,总得留下些什么吧。于是我将多年的实践反思整理后写成文稿《高中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技术应用案例解析》。一开始我在网站投稿后几个月都没有回应,正当我准备放弃时,杂志社编辑部来信了,说我的文章将在2017年1月见刊。正好刊物重点推出心理剧栏目,期待优秀心理剧剧本,我借此机会将学生自编的心理剧本整理修改后投稿,目前共发表了《等待花开》《追逐理想之光》《缘是一家人》《我们是兄弟》等九篇校园心理剧本。另外我还写了两篇关于开展心理剧活动的实践文章《依托学生社团开展校园心理剧的实践》《巧用校园心理剧视频资源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学》也陆续在杂志2017年8期和12期发表,其中一篇还获得了2017年度杂志社优秀论文,这是我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缘分的开始。

二、从受宠若惊到安心沉淀

2017年3月,我作为教师代表在学校青年教师大会上发言,我的发言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后来我将发言稿修改成文章《遇见未知的自己——我的心理教师成长历程》发给了杂志编辑部,很快便得到了编辑部的回信,我记得于洪副主编的回信是:“感谢您在心理健康教育这块田地上的辛勤耕耘,尤其是在应试教育还占据主导的今天,您能有这份坚持实属不易。希望您将您所思、所想、所做的沉淀下来,撰写成文,给更多的心理教师以心灵上、专业上的支持”。我收到回信后非常感动,有些受宠若惊,同时也大受鼓舞。

2017年11月,我观摩广东省首届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后感触颇深,遂将所见所想写成文章《秀出我风采,打造心理课堂教学特色——观摩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教学“截段展示”有感》,投稿后又得到了刊用,编辑的回复让我信心倍增。我既感动欣喜,又有些忐忑,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继续保持这种劲头。自从2016年我搬到心理辅导室后,由于不再有教务的琐碎工作干扰我,我有了更多与学生直接接触和面谈的機会。文章的刊用就是对我实践最好的肯定,后来我在个案辅导、家校沟通、生活琐事中遇到火花,就会及时记录所思所想,撰写成文。于是就有了《走出痛苦的泥沼,与“内在小孩”对话——高三女生童年创伤事件辅导个案》《动态设计玩转梦想课堂——从一节梦想课的调整看心理课分享环节的设计》《我的孩子是“邪教教主”吗——一次家长与心理教师的谈话引发的对学生问题行为的思考》《精研细琢 “磨”出好课》等文章,这些文章陆续发表在杂志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设置的栏目丰富多样,刊发文章的内容又比较实用和接地气。在实践中,只要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研相关的主题,都能找到合适的栏目投稿,作为中小学一线心理教育工作者,如果有文章我会首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不管有没有录用,都会尝试投稿,即使将其作为平日积累的素材,练练笔也是好的。投稿多了,就可以慢慢找到一些经验,找准杂志的标准和喜好。当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后,我也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一线的同行和青年教师。2018年3月,我在江门市区中小学心理教师教育教研活动中做了“精研·经验·成长——课题论文的撰写和发表”主题分享,得到心理同行的肯定和好評,大家觉得非常接地气,经验很实用,这也极大地提升了我将心理教育教研工作作为工作习惯的信心和决心。

三、从初展锋芒到灵感绽放

研究一个课题,对于普通老师来说,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普通老师申报省市级课题的门槛和难度比较高。即使课题立项了,要想顺利结题,获得优秀等级,那是一定要花费大量精力的。而我在教务室兼职时,就有幸和学校教研室潘主任共事。2010年,在她的支持下,我担任了学校研究生工作室的秘书,在做一些事务性工作的同时,也有机会策划组织一些教师的团体特色活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有机会亲身体验和实践,实践多了,就有了真切的体会和感悟。所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务处和工作室的兼职工作其实锻炼和培养了我的综合能力,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科任老师,使我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这为我以后主持课题,顺利地邀请一些老师加入奠定了良好的人际基础。在实践中,我锻炼了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又获得了专业实践探索的机会。

另外,我还得到了心理备课组李艳芳老师、郭艳彪老师的引领和帮助。细细数来,从2009年至今,我参与的省市级课题,包括校级课题已经有20余项。跟着别人做课题做多了,我也想自己独立完成一个课题,这就叫“出师”吧。我是先从校级课题做起,早在2012年和2013年,我申请的校级课题“高中生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和“新疆生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获得结题优秀等级。2016年,我独自申请的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校园心理剧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次年顺利获得结题优秀等级,2017年我申报的《“主体-发展”模式下校园心理剧心育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获得江门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课题成果我也在江门市区心理教育教研活动中与心理同行分享,我将分享内容修改成文章《校本特色立品牌 科研引领促发展》,后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18年6期。

2017年,我申报的校级课题暨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内地新疆班课题“内地新疆班积极心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获得学校课题结题优秀等级和内地新疆班课题成果二等奖,其中课题论文《“信望爱”校训下新疆内高班积极心理校本课程的实践》发表在杂志2018年14期。2018年,我申报的江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双效互动研究”结题,课题成果《“多元化心育”校园文化品牌促进高中学生发展的实践》发表在杂志2019年24期。

我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深入实践和探索,积极撰写课题相关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则为我提供了与一线心理同行分享的良好平台。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也掌握了一些撰写课题论文的要领。作为学校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又将相关经验与学校教师一起分享,从而获得满满的工作成就感。

有的老师觉得发论文是很难的事情,而我也是从尝试、摸索中逐步找到经验的。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实践、反思和创新,当然写论文本身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论文撰写过程就是工作反思的记录和积淀,平日的记录和及时整理应成为一种常规工作方式和习惯。

四、从取长补短到个人风格

犹记得2013年我去广州参加全国青春期性教育的一个高级研修班,见到了传闻中的钟志农老师,当时他已逾70岁,神采奕奕,还愿意在心理辅导室倾听孩子们的故事,专注于一线工作和研究。那次学习让我深受鼓舞。2017年我参加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发展论坛,有幸见到了上海七宝中学的杨敏毅老师,之前我看过她的几本书,那次有幸聆听了她的讲座,她在讲座中讲了她的教育故事,让我非常动容,受益颇深。专家型教师有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有着强烈的个人教育教学风格。对于普通老师来说,也许我们很难达到钟老师、杨老师的高度,但在工作中,我们仍然应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和精神。

怎样塑造个人教育教学风格呢?我认为,应在教师的个人优势专长中逐步塑造个人风格。我们备课组同事李老师、郭老师都有着自己强烈的个人风格。刚开始,我们会不断相互汲取对方优秀的东西,取长补短。我想学习李老师的灵活多变,也想学习郭老师的睿智与思辨,但最后,我发现,取长补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仍要做好我自己。做好自己,发挥个人优势和专长就是一种个人风格。在常规的心理备课组研讨中,同一个课程,不同的老师总有不同的结构设想;对同一个个案,也有不同的辅导方法。例如,我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发表的个案《追逐我的美术大师之梦》《想考电影学院的文学社长》《想整容的女孩》,活动设计《解除你的“暗语”魔咒》《提升心理资本,弯道超车成“黑马”》,论文《心灵图卡故事隐喻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都带有明显的个人教育教学风格,这与我所在的学校和学生的特色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工作实践中,我关注普通本地生,也关注艺术生,关注新疆生,也关注社团学生。论文来源于实践,我忠于自我的兴趣和专长,逐步铸造了个人教育教学风格。

做心理教育和教研工作不只需要恒心,还需要决心和毅力。无论是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研讨一个学生个案、观摩一节公开课,还是约谈一次家长,都可以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如果我们能做好工作中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情,怀着探究的精神去研究每一个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就能成为自己心目中的专家。

五、结语:学习,永远在路上

新的时代,信息多样且瞬息万变。新知识、新领域不断涌现。不管现在的我怎样,远方永远有我不擅长的领域、技术和方法。学无止境、终身学习是我的座右铭。从懵懂青涩的大学毕业生,到有个人风格的骨干教师,我一直在学习中前行。从2014年的一胎妈妈,到2019年的二胎妈妈,我的生活和家庭也处于学习进行时当中。我愿把这份在学习中不断前行的信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传递给我的家人和朋友,也希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能见证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

个人简介:叶华文老师,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心理专职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中级沙盘游戏咨询师,广东省强师工程第一期心育骨干教师,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迄今为止,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发表文章(含校园心理剧)30余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18年第5期封面人物。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省市级课题达18项。多次主持市级课题获结题优秀等级,主持的心育课题成果获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论文、课例、心理剧本、生涯成果、生涯故事等在省市各级比赛中获奖30余项。连续六次承担江门市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主讲均获得优秀等级。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社团指导教师”“新疆生结对优秀教师”荣誉。因教研工作成效突出,连续六年获得学校“教研先进工作者”荣誉。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心理教师专业成长
看见,就是力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团队建设
且行且思考
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赛归来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巧用思维导图?做“有为”心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