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上“心”世界?走出“网”困惑

2021-08-27王树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网络成瘾

王树芳

摘要:手机使用低龄化,很多学生在周末甚至是上学期间都能接触手机,而网络游戏的普及也造成了网游玩家的低龄化。很多学生因为过度玩手机游戏导致上课走神,成绩一落千丈,更有甚者,因为网络成瘾而离家出走,到黑网吧打游戏。一名沉溺网络的初三学生,因为玩游戏,成绩从初二开始一直下降,按照初三第二个学期的模拟成绩,考普通高中就比较困难。心理教师用OH卡和冥想技术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网络成瘾;OH卡疗法;冥想法;初三学生;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3-0052-04

一、个案概况

(一)个人信息

小于,男,15岁,家中独子,身体较健康,以前未接触过心理辅导,初一时以优异的成绩作为择校生进入我校。小于在初一时成绩较好,从初二下学期开始沉溺于网络后,成绩一落千丈,前来心理辅导时,已是初三第二学期开学初。老师反馈其上课无精打采,甚至睡觉,不做作业,精神较萎靡。家长反馈其过年放假期间不出房间,一直玩游戏。父母断了网络,他就夜不归宿,到网吧玩游戏。回到家,如果父母不给玩手机或是电脑,他就砸东西,脾气很暴躁。目前申请走读。

(二)家庭情况

小于一家是长期居住在本地(有房子)的湖南人,妈妈是全职家庭主妇,在家照顾小于的饮食起居,对其较溺爱。爸爸长期在外市工作,一周甚至是两周回家一次,脾气比较急躁,很关心小于学习,对小于要求较高、期望也很高。

二、OH卡辅导技术简介

OH卡是全球新兴的心理辅导工具。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心理学家莫里兹(Moritz) 与一位墨西哥裔的艺术家依莱·拉曼(Ely Raman)合作创作,藉由心理投射的原理、叙事的过程、以人为本的核心制作而成心理卡片。因为来访者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卡片能解读出触动心灵的意义而情不自禁地发出“OH”的惊叹声音,故命名为OH卡。

OH卡主卡牌共88张字卡,88张图卡,7744种组合,在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个人心灵探索、家庭、夫妻、亲子活动中都可以应用。在使用OH卡的时候,心理辅导老师只是一个陪伴者和引导者,来访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图片进行解读,该解读无所谓好坏对错之分,图画所带来的想法和念头都是来访者内心深处最想表达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自己寻找原因,通过图卡帮助自我觉察,自我成长,最终寻找出适合自己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

我参加过OH卡专业培训,并且在多次辅导中使用此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OH卡被称为处理问题“短平快”的移动沙盘,它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来访者的防御,同时也有助于快速建立咨访关系。该个案中,OH卡在突破个案的防御和带领其自我探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辅导过程

小于的现状让父母和班主任都很着急。父母已经对小于束手无策,软硬兼施都无效,小于爸爸一度想过送他去戒网瘾的机构。班级科任老师多次投诉其上课打瞌睡,下课不做作业,班主任对他也无计可施,多次劝说也不见效果。后来,班主任就小于的情况先向我作了一个简单的咨询,我建议班主任让小于到心理辅导室接受辅导。为了避免小于有强烈的阻抗情绪,我让班主任不要说是我让他来的,而是以最近他的状态不好为名让他来咨询。

(一)一卡一世界——直面内心

一个星期二的下午,小于轻敲了我咨询室的门,他坐下来的时候,我装作对他一无所知的样子,按照惯例询问道:有什么我能够帮你的 ?

小于:我们班主任说我的状态不太好,让我来咨询室找您谈谈 。

咨询师: 哦?那你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如何看待呢 ?

小于:不是太好,学习没有劲头。

咨询师:初三学生的学习很重要,我想,在来找我以前,你应该思考过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现在的状态吧?

小于沉默了。

小于沉默却不和我说他玩游戏成瘾(这也是我所料到的)。我这时候装作不知道,因为他没有告诉我,应该有他的理由。我尊重他的选择。沉默过后,我主动打破局面说:其实你内心很多种想法,可能你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表达,或者说,不知道说哪些?

小于:(点头)嗯嗯,是的。

咨询师:老师最近在玩OH卡,很有意思,你要不要试试。(降低来访者的抵触情绪,而且来访者对游戏痴迷,我想他应该会愿意的,当然,在给其他来访者进行咨询的时候,我一定会讲明OH卡的使用方法,我也会把OH卡正式介绍为一种心理辅导的方法。)

果然,小于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接下来,我就用OH卡中的分類与排序法对其实施心理辅导。为什么要选择此方法呢?因为该方法是通过检视卡牌,寻找出隐藏的负面事件,同时,也找到其内心的正面力量,利用来访者的正面力量来处理负面事件,体现内在正面力量并诱发来访者自我疗愈的能力。

我首先让小于根据喜好将88张图卡分为喜好的、不喜欢的、中性的三类。接着,让小于在不喜欢的里面挑出三张最不喜欢的,并逐一询问其意义;从喜好的里面选5~6张喜欢的,并逐一询问其意义。具体图卡如图1所示。

小于对第一幅图的解释是:感到自己深陷一个漩涡,无力抗拒,出不来。经过进一步澄清,陷入困境的时候是在考试的前后,尤其是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第二幅图的解释是:很孤独、无助、迷茫。第三幅图的解释是:对未来很恐惧,打开那扇门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此处很有意思,对于很多来访者而言,那扇门有一丝金黄色的光露出,会有一种温暖的、幸福的或是依靠的感觉。而本次的来访者在88张图中,最不喜欢这个,接下来他让最先处理的也是这个场景。)

其实通过三幅图,我已经了解了小于最近的内心状态,也能知道他为什么沉溺于网络游戏,这也是很多人沉溺网游的原因:目前陷入一个困境(漩涡)、感到孤立无援,因为无力改变现状,所以对未来也是迷茫和恐慌的。

如果只是简单的谈话,很难让来访者说出真实的原因。而OH卡却在十几分钟内做到了,在解读图卡的过程中,小于已经深知自我的状态。

NLP倡导者李中莹先生说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本主义代表者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是积极的、追求上进的,并在条件合适时努力使自身不断发展完善。所以在找到原因之后,就要利用来访者本身具备的和追求美好的内在力量来解决现有问题。

了解负面事件以后,就要寻找他内心正面的力量。小于对第一幅图的解释是:小时候和同学或是好朋友一起玩耍时很快乐,无忧无虑。第二幅图:希望自己能够像这个超人一样有能力,这样就能解决很多问题;第三幅图:铲子能够铲除一些坏的东西,也能够种植一些想要的东西。这个环境很放松。第四幅图:太阳象征着力量、希望,很美好;第五幅图:大自然的环境让人很舒服,给人一种自由、美好的 感觉。

小于内心的正面力量可以简单分为三类:(1)过去快乐时光所带来的美好回忆和内心力量(第一幅图);(2)目前或是将来希望自己具备的能力(第二幅图);(3)向往自由、美好的内在力量(第三至第五幅图)。值得深思的是,他的正面力量没有来自父母的,这种现象与他的现实情况相关。

OH卡中的分类与排序法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利用内心正面的力量去协助解决负面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小于逐渐明晰了自己的问题,也能够在轻松的过程中谈到自己有网瘾,并积极寻求可行的方法。同时,他也意识到要多和父母沟通,尤其是父亲。(因为爸爸比较严厉,他一度抗拒父亲的管教,两人互不理会。)

经过一步步解读OH卡,小于也深深地被图卡所带来的信息所吸引。在图卡辅导结束以后,他长舒了一口气说:老师,在不知不觉中,你竟然让我的问题可以这么清晰地表达出来,并能够寻找出相应的方法。如果是在平时,我一定 是不会跟其他人谈这些东西的,我也没有这么深的感悟。接下来,关于树立自己战胜网游的信心,我还需要你的帮助!

(二)冥想伴其行——乘胜追击

因为能够把积压在内心难以名状的情绪和感受都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够在OH卡的启发下,自己找到解决目前困惑的有效方法,小于显得轻松、开朗多了。小于对目前的状态描述是困惑、易怒,以及对未来的恐惧,他在OH卡中得出的一个启发是目前自己自信心不足。所以他需要我帮他树立自信心、稳定情绪,以便克服网瘾、专心学习。

我利用冥想中的大树来树立其自信心、稳定其情绪。首先,我教小于如何通过深呼吸做到渐进式放松,目的是让其在以后也能够做到自我放松,巩固本次辅导的效果。接着,我让其想象自己是原野上一棵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让其与大地和天空联结在一起,感觉自己是强大的、自信的、安全的、祥和的、温暖的、充满爱意的。最后,我让其感知内在的小孩,他在我的引导下,慢慢地靠近那个有些伤心的内在小孩,给予他关爱和安抚,小于还说会保护他,让他不要怕,很快这个内在的小孩子变得开心了。接着,我又对小于做了自信引导。当我慢慢引导小于回到咨询室的时候,他感觉整个人灵力充沛、充满自信。尤其是当他说“老师,我告诉那个小孩子,我会保护他,还让他在我身后,我去保护他,我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很强大,很自信”这些话的时候,整个人很开心、自信。

在这次辅导的最后,我给小于讲了这次辅导技术的意义,尤其讲了对他的肯定和鼓励,希望他在离开咨询室以后,有时间就做自我放松和增强自信的练习。带着烦恼来,收获自信走,是对心理辅导工作的肯定。我知道接下来还有工作要做,因为小于在离开咨询室以后,回到现实生活中还会遇到挫折或者父母偶尔的不合理要求和不理解。这些都需要我在一旁看似无意的协助。

第二次心理辅导后,家长反馈孩子状态很好,变化很大,开始良性循环。

(三)“偶遇”的问候——家校合作

孩子的问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例如,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家长对待孩子所谓错误行为的态度(当然,家长眼中的错误行为不一定是错误)。在随后的日子里,有一次家长很着急地给我一个电话,说小于有早恋的苗头,在QQ签名中有倾向,他应该如何去遏制这种现象。是的,他的态度是遏制。对于家长的这种态度,我首先是理解其立场,然后告知他应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这件事情的风波很快过去了。

在一次模拟考试中,小于对自己期望过高,他想一下子回到最辉煌的时候,但其实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他已经落下了很多课程。结果,考试成绩没有他预想得理想,但是已经进步很大了。他的家长给我反馈此现象后,我就装作偶尔不经意地遇到他。自从我给他做过心理辅导以后,他见到我都会很主动地打招呼,所以我的不经意也不会让他有抗拒或是其他想法。

我见面跟他说:“听很多老师反馈说,这次模拟考试的题目挺难的,你感觉到了吗?”

小于说:“嗯,是的,我虽然进步很大,但是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

我说:“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也看到了你的进步。当然,进步是要持续不断的,你明白我的意思的,以后如果有其他的困惑,你随时可以找我。”

小于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说:“嗯,老师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会努力的,有困惑的时候,我会主动去找你的,谢谢!”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偶遇”他一下,时不时地给他鼓励和问候。同时,对于与小于的沟通方式,他的父母也在与我不停地讨论,他们与小于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后,小于考上了区重点高中,这是他爸妈都没有想到的。因為在来心理辅导室以前,他的父母想着如果小于继续玩游戏,就只能考上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了。他的父母查到成绩以后很开心,并与我分享了这份喜悦。

四、个案反思

小于是典型的因学业压力/成绩不理想而沉溺网络的个案。这类个案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占有一定比例,他们对学业成绩有自己的期待,有一定的内驱力,但由于某些原因成绩下降,在学业上得不到成就感,反而常体验到不断袭来的挫败感,加上没有找到合适的内在和外在资源帮助自己,就会通过沉溺网络寻找成就感。

中学生的情感具有文饰、内隐的性质。学生沉溺网络也具有矛盾心理,内心会有冲突:一方面网络游戏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另一方面他们也觉得沉溺网络影响学习成绩。但是他们会选择隐藏这种矛盾,不愿表达。而OH卡作为一种投射卡,能突破个案的防御,并在辅导者带领其自我探索中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利用图卡探索出来访者内心真实的感受及其沉溺网络背后的原因,为接下来的辅导打下了坚实基础。

每个学生都是向善向上的,只要家长和教师协助他们打开心结,给予他们成长的力量和信任,他们定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自我!

参考文献

[1]杨力虹,王小红,张航.OH卡与心灵疗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

[2]黄乔伊. 欧卡,经典玩法101[M]. 北京:靛蓝出版有限公司,2018.

编辑/刘 芳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网络成瘾
不想读书的中职生
爱哭的男“黛玉”
请你们关心我
我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读书吗?
盘点与梳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运动干预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留守女童问题的个案辅导介入 模式初探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