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学本课堂 提升初中生生物素养
2021-08-26金丽辉
摘 要:学本课堂是相对于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而言的。学本课堂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凸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要想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教师就要让学生各方面的智能得到充分展示,让他们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学本课堂不仅能展示学生的问题,还能展示他们思维的发展过程,展示他们在各个环节的成长过程,进而提升他们的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本课堂;生物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2-0024-02
引 言
初中生物能让学生了解我们居住的地球及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奥秘和本质。当前的初中生物课堂还存在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现象,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生物教学不是简单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基本的实验展示给学生,而是要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不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自主进入生物学习的场域,并获得多方面的成长。
一、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难处
学本课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所有环节都指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1]。因此,学本课堂最主要的就是教师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换位思考,其实是指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心理还是在生理上,都有着其他年龄段没有的特点与优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性格特点,既不能一味地揠苗助长,又不能一味地独断专行。
以苏科版教材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这一章节为例,笔者在学生预习完文本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吗?请说出你的理由。”一位学生直接回答:“不知道,因为课本没有直接的文字表述。”笔者当时很生气,可转念一想,学生说得也没错。学生尽管在小学学过科学,但教材中有关生物的内容较少,即便有也是零散的,他们不知道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也很正常。笔者想是不是这个问题有难度,或者这个问题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于是,笔者重新调整教学方式,首先,播放了一段与澳大利亚相关的视频。这个视频分三步,每一小节后都布设了一定的问题。学生从视频的第一小节看到澳大利亚有着广袤的草原、数不清的牛,这给他们非常美的感觉。接着,学生就看到了大量的牛粪,看到了无数滋生的苍蝇,看到了被污染的草原。自然地,学生会问:“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不是要将牛赶出草原,如果要让牛留在草原会有新的办法吗?”其次,笔者播放视频的第二小节。学生看到澳大利亚政府从我国引进了蜣螂。这让学生十分好奇,澳大利亚竟然要引进这种生物。随着视频的播放,学生了解到澳大利亚本地的屎壳郎是不以牛粪为食的。最后,教师播放了视频的最后一小节,上面呈现题目: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吗?这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会”。笔者问学生能否从生活中举例来说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到了蚯蚓能松土,秃鹫能清洁自然界中臭腐的生物。由此可见,教师换位思考,不仅能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还能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尊重想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本课堂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与平台。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一个人表述观点,而学生只负责记录与整理,几乎没有自己的想法,这其实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学本课堂,以学生为本,学生的想法自然会得到重视与尊重。在学本课堂上,首先,教师要创设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给他们提供思考的空间;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设置相关的评价机制,以催生出他们更多的想法;最后,教师要将学生的想法展示出来,让他们有获得感。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的经历和感知能力不同,对一些生物现象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在课堂能不停地展示自己的想法时,这个课堂不仅是灵动的,还是不停地生长着的;每名学生都能从别人的想法中汲取到一定的自己需要的认知与能力[2]。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这一章节中,习题中有这样一句话:随着环境的破坏,一些动物越来越少了。一名学生就站起来说,环境的破坏只能说在少数地区还比较严重,但是在他们的家乡环境是越来越好的。这名学生的老家在湖北,他给班上学生展示了自己家乡的图片——一个靠着丹江口的小镇,那里环境优美,没有遭到破坏。当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自由表达时,教师本身也开阔了眼界。笔者和学生们都是第一次知道在中国还有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学生在听多了环境遭到破坏的见闻后,也是第一次真正地发现,人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了。笔者让学生继续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位学生说野生动物越来越少的说法也不全对,只能说有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了。该生举例说他现在生活的地方青蛙是越来越少了,很久没听到青蛙的叫声了,是不是水污染还没得到根治,是不是现在水稻的种植面积减少了,人们使用农药过多,还是有人继续吃青蛙。他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也在不断征求别人的观点。学本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的想法不断地迸发,让其思维得到充分拓展。同样地,还有学生举出了一个反例,现在野鸡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了,同时还展示出许多他拍到的野鸡的图片。尊重学生的想法,课堂氛围明显活跃多了,每位学生都想方设法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些观点既是对生物学习的一次拓展,又是深度学习的一次展示。学本课堂就是要成为学生展示想法的舞台。
三、平等对话:激活学生的思维
对话是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在課堂上,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不能居高临下,要放下教师的架子,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到亲切。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又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以七年级上册“饮食与营养”一节为例。学生说,他们在英语课上也学习过类似的文章,问笔者能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师告诉学生自己英语水平有限,但可以跟他们一起学,然后将英语与生物的相关内容对接起来。不难看出,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将学生当成了平等交流的对象,在承认自己不足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学生的帮助。这样一个简单的对话,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由此可见,平等的对话不仅能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
在具体讲述这一课时,笔者先是站在学生的中间与他们一起对话。笔者问学生每天都要吃饭,为什么;有些同学有挑食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好不好,为什么;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分别有什么作用。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笔者设置问题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对饮食与营养的关注,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在学本课堂上,我们可以明显地感知到这一点,几乎所有的深层次的思考都是从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开始的。因为学生越是在轻松的环境中,他们交流的欲望就越发强烈,思维也就越发活跃。平等就体现在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上,要让彼此都进入对方的视域。接着,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迈着轻快的步伐去主席台领奖的视频。笔者问学生:“老师放这个视频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说:“是不是想说明钟院士的饮食习惯是好的?”笔者说:“既然都猜到了,不妨再猜一猜钟南山院士的lifestyle與food。”这是笔者第一次在生物课堂展示英语,也满足了学生之前提出的将生物与英语结合起来开展教学的要求。在平等对话中,学生的思维也在向纵深发展,他们不仅猜想了钟南山的饮食方式,还为他设计了早餐食谱。从这一课的设计可以看出,平等对话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语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和学生进行交流。平等对话能让教师了解学生更多的心里想法,更好地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
四、引导思考:增强学生的能力
学本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换言之,其实就是关注他们的思考过程。传统教学模式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分数,但分数只是阶段评价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教师要将注意力转移到学生的思考上。
例如,在教学“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一章节时,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83页后,提出一些问题,而不是自己设置问题。明显地,这就是在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生物学习来说,学生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在黑板上设置了评价标准,如果他们发现一个问题就给他们加一分,这样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学生想到了很多问题,如是不是所有的营养物质都能被直接吸收,又有哪些营养物质不能被直接吸收,到底什么样的营养物质能够被直接吸收。既然学生能提出问题,教师就要继续引导他们思考,以让他们学着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就要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于是,教师展示消化系统的有关图片,以帮助学生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形成感性认识。同时,教师还让学生将自己的多元感官结合起来,对照自己的身体说出自己的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名称和部位。学生基本能回答自己提出的一些问题。之后,教师问学生有没有发现新的问题。学生对着图片和模型,也对着自己身体的相关部位,提出这样的问题:最长的消化道是什么?最大的消化腺是什么?可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以学生为主,还要做好充分的引导,以让他们不断地迸发思维的火花,进入思维的开阔地带。
结 语
学本课堂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初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这自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本课堂将焦点对准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环节,对准每个人的成长状况。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田利秋.初中生物学科学本课堂构建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167-168.
李丽洁.通过概念建构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以“探究青霉和曲霉”实验课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7(10):7-9.
作者简介:金丽辉(1974.4—),男,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