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路径探讨

2021-08-26梁深源

求知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

梁深源

摘 要:劳动不但可以以知识的形态展示给学生,还可以以技能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良好的价值观。所以,小学教师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带领学生真正认识劳动的内在价值和含义,进而树立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和意识。基于此,文章从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现状以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望能有效融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劳动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1-0017-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品德的主要课程,如何将思政课程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正确地融合劳动教育成了当前所有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德育层面来看,劳动教育既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劳动意识和观念,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行为和态度;从智育层面来看,劳动教育可以将现代化生产技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学习现代化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创造性;从体育层面来看,劳动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从美育层面来看,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劳动中形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因此,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极其重要,这不仅是将“劳动光荣”转变为“劳动幸福”的一种观念,还是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最光荣的教育理念。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合劳动教育,既能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社会化的转换

“劳动是一种创造。”人类的创造力、创新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不断劳动而逐渐形成的[1]。人类在劳动中得到了创新和创造,在劳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从而使人类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劳动。而将小学道德與法治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是为了在传授学生劳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较好的劳动意识,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大生产中,进而实现社会化的转换。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并未落实劳动教育以及相应的教学规划和大纲

在小学阶段,若是单单依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融合劳动教育,学生是无法较好地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以及习惯的。虽然教育部门对此有相关的规定,明确要求确保劳动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也对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和大纲,但由于以往并未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归纳到升学考试中,所以部分教师并未对其给予过多的重视,在实际小学教学中也不会认真去实施,因此,劳动教育的效果并不乐观。

(二)缺少劳动实践的机会

想要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就需要家庭与社会的支持,若只靠学校教育,那么其效果也不会理想。虽然学生可以在学校中学习到比较基础的劳动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最为重要的精神品质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培养[2]。目前一些家长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最重要的,并未过多地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会主动去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再加上目前学生的学业压力大,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参与劳动实践,这也给学生的劳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外,有些教师把劳动当作是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将劳动与惩罚挂钩。这种做法使劳动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让学生错误地认为劳动是那些“不听话”的学生才会做的,进而加大了学生劳动的惰性,错失了更多劳动实践的机会。

(三)劳动教育方式缺乏有效性

一些教师并未重视劳动教育,所以也不会在劳动教育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根据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的情况来看,一般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播放劳动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以观摩、娱乐等形式进行学习,但是这种方式会给学生带来一定误解,认为劳动就是表演活动或是一个任务,只会让学生觉得劳动只需要观摩,不需要自己动手实践,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也不会了解劳动价值观的实际意义。另外,便是教师自身的劳动意识和素质不过硬,试问一位专业知识和素质不过硬的教师,如何能够培养出具有劳动素养和劳动意识的学生呢?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路径

(一)制订长远性的规划,建立一体化的劳动教育制度体系

在当前的小学劳动教育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将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性、目的性体现出来。全国教育大会中也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所以,教师需要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未来踏入生活、工作的基础,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准则。而想要较好地完成上述任务,就需要教师制订长远性的规划,以及具体可实施的教学要求,才能将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目的。

在美国,差不多70%的六岁的小孩会帮家里做家务,一天花费在家务上的时间有半个小时左右。85%的十一岁左右的孩子每天会花费一个多小时在家里做家务[3]。五岁到十二岁的小孩,至少会做三项左右的家务。随着小孩年龄的增长,再慢慢学习三项以上的家务。又如德国有一条文明确提出小孩在六岁前可以随意玩耍,不需要做家务,但是在六岁至十岁这个阶段需要偶尔帮助家长做家务,十岁至十四岁的小孩要学会如何修建草坪、扫地、洗碗、擦鞋,十四岁至十六岁需要帮忙洗汽车以及整理家里的花园,十六岁至十八岁的孩子,若是家长不在家,则需要每周大扫除。倘如孩子不愿意做这些家务,家长是可以向法院申诉,请求法院监督孩子完成家务。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发达国家对劳动教育十分重视,可以说劳动教育贯穿到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对此,我们也需要学习这些好的经验,将小学思政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