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育人功能的研究
2021-08-26赵紫屏卓伟琼
赵紫屏 卓伟琼
摘 要:文章作者以现代教育理论和劳动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理论,利用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资源,探索其育人机制和实施策略,构建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形成以班级种植与亲子种植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劳动实践“体验课”、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课”、基于真实情境的跨学科“整合课”(项目学习)等多种切实可行的课程样式,充分发挥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劳动实践基地;育人功能;“开心农场”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1-0002-02
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努力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因此,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凤凰学校(以下简称凤凰学校)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开辟“开心农场”作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创设更多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并成立课题组积极探索其育人机制和实施策略,构建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机制
凤凰学校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并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早期以学生的劳动体验为主,没有清晰的育人目标设定,活动的形式也相对简单,教师对如何发挥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整理分析,我们进一步厘清劳动实践基地与育人之间的关系:劳动实践基地是育人的载体和资源。劳动实践活动是发挥其育人功能的主要途径。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的目标体现。
厘清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机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育人目标指向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劳动实践基地的教育资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劳动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实践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二、基于劳动实践基地的课程样式
为更好地发挥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論、学习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构建基于劳动实践基地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劳动体验课、探究课、整合课(项目式学习)等多种切实可行的课程样式。
(一)基于劳动实践基地的劳动体验课
劳动体验课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为育人目标指向,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一般以班级种植、亲子种植等方式开展活动。班级种植,即以班为单位,在劳动实践基地中开辟班级种植区,实行分类分耕、自主管理。各班根据不同节气,自主选择种植内容,从整地、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到劳动成果分享,学生全程参与。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要做好活动目标预设、过程跟踪,并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必要时还可请专业农技师介入指导。学生通过参与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体验劳动艰辛,享受劳动乐趣,获得对劳动及劳动者的情感认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懂得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亲子种植,则是以家庭为单位,一般以低年级学生家庭为主,由学生和家长共同拟订种植方案,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在劳动实践基地亲子种植区定期开展活动,亲子共同参与,实现家校共育,提高育人实效,增进亲子的感情。此外,学校还特别为融合班的学生开辟了专门的实践场地,让特殊学生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参与劳动,享受劳动的乐趣。
(二)基于劳动实践基地的探究课
探究课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问题解决,重在过程方法体验,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探究、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为育人目标指向,以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一般以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合作探究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发现和确定问题是活动实施的前提,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习得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多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日常劳动实践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使学生了解获得科学结论必须遵循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教师要善于利用劳动实践基地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
如三年级的学生在种植草莓时,发现小部分草莓的叶片出现枯萎的现象,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带着问题,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持续观察,学生发现叶片枯萎是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先是叶边颜色开始加深,后慢慢萎蔫,直到枯死。茎也会随着叶片的枯萎慢慢变色,最后也会腐烂。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查找资料、讨论分析,总结出:种植过密,加上实践基地处于低洼地,雨后排水不良,造成根系腐烂,产生伤口,病菌大肆侵染,导致发病。学生自主寻找外部资源的帮助并尝试优化策略: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采取用药杀菌、疏通排水、分区灌根等措施,最终解决了叶片枯萎的问题。
又如六年级种植小组在种植西瓜时有学生提出“西瓜可以是方形的吗?能不能在西瓜上打上学校的标志呢?”等问题,辅导教师抓住契机,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集体讨论寻找解决的办法开展研究。历时110天的方形西瓜种植实践活动,学生全程参与,从播种育苗、整地移栽、追肥、杀虫、覆地膜、整理枝蔓,到开花授粉、坐瓜、变瓤、订制安装模具、开模具采摘,最终在充满期待中成功种植出带有学校标志的方形西瓜,并进行了校园义卖。他们分享劳动成果,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