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物教学的启示
2021-08-26刘晓冰丁楚瑜柯德森
刘晓冰 丁楚瑜 柯德森
摘 要:为了探讨《学记》对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启示,文章以“退息必有居学”为切入点,从生物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的角度展开论述,认为生物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在课后对自然界的生物现象进行观察、探究、记录、思考,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生物,让学生主动地“退息有所居学”。
关键词:《学记》;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5-0071-02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上有许多深刻论述,是一线教师必不可少的财富。《学记》告诉我们:“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也就是说,在正规的教学,教师按照季节或时间进行正课的教学,学生在课外的时候也要有相应的学习。不提倡课外学习各种技艺,学生就不会乐于学习,正课也就学不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对“退息必有居学”还保留着固有思维,往往是布置简单的书面作业让学生巩固当堂的知识点,容易忽略结合生物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课堂上,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在课外,学生应该学习直接经验——真正的生物。也就是说,学生的“退息有居学”应该是走出课室,自主地从生活、自然中获得知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度重视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组织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生物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退息有所居学”,从而落实四个核心素养,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学记》对培养生命观念的启示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能够理解或者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学生多以死记硬背为主要学习方法,而理解也多是基于教材的理解,没能充分发挥生物真正的作用——对人的生理及生活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新课标出台改善这一局面,一线教师理当竭力支持。
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一方面是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是靠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与生活、自然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应多讲述与课程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原理,将生物学科带入学生生活中,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生物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不应该是单调的书面练习,应该是课堂上没有的,教材中也无法提供的,是学生乐于去接触以及接受的。课外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打开视野,利用课外自然资源、网络资源、课外科普书等让学生“退息有居学”,作业的形式也可以相应地多样化以及生活化。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外科普书籍,选取感兴趣的一个生物知识,在课堂上分享;让学生课后观察自然中的一个生命现象,查找书本相关知识或者利用网络搜索资料撰写相关原理;观察自己身边的人,描述人体变老的特征等。学生通过将现学的课堂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如学习过体温调节就知道为什么人体可以恒温;学习了酶的影响因素就知道为什么发烧会使胃口不好等,不仅进一步加深了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又取得了建立生命观念的效果。利用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现象联系起来,真正地“退息有居学”且学以致用,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学习的技能。
二、《学记》对培养科学探究的启示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的一系列能力。目前,许多生物专业的大学新生并不能在实验课中流畅地进行实验,存在依赖教师的现象。所以,在高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对于衔接大学课程具有重要作用。
《学记》中记载着“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其中,课外的“操缦”“博依”“杂服”等虽然不是正课,却能够起到正课紧密相关的“安弦”“安诗”“安礼”等作用,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在练习课外技艺的过程中会逐步学会正课的相应技巧。在生物中也是一样的,学生要掌握探究的思路,从学会观察到搜寻资料、到设计实验方案、到实施实验,然后从验证性实验到探究性实验,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要领。自然界有太多的生命现象教师无法一一与学生去探究,学生的自主性还比较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合理地分配探究任务并且适当地提供一定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做自己喜欢的观察或者实验小课题,如观察昆虫种类、制作酸奶等。除此之外,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小课题也可以作为学生探究的素材,如探究“某种传染病在村子里传播的方式是什么”,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去搜寻相关资料,对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科学探究着重于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相似的探究过程,在课外的科学探究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这里主要的作用是安排明确的任务,使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探究以及应如何探究,从而在技能上达到“退息有居学”。
三、《学记》对培养科学思维的启示
科学思维指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目前,一线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重心在于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这两方面,一般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在课外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就应该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带到生活中,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内培养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而课外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离开教师的带领后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分配一定任务给学生,回收结果的方式可以是实验报告、设计方案等。教师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生物知识以及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提出与生物相关的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及撰写感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构建新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去制作某个生物结构模型,根据自己的思考加以修饰,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课后根据已学知識设计和制作相关的发酵、标本、生态缸等手工的方案等,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应用能力。一般而言,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时应提供开放性的课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当学生在课外学习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觉察到了自身优势,也就实现了真正的“退息有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