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2021-08-26钱亚兰
摘 要:在幼儿教育发展阶段,教师应重视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绘本阅读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幼儿年龄相对较小,其思维逻辑能力较弱,难以有效把握绘本阅读内容。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幼儿厘清绘本阅读的脉络,增强绘本阅读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的实施与注意事项,并提出了合理的运用建议。
关键词:思维导图;幼儿园;绘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4-0010-02
引 言
基于素质教育的视角,教育部门要求对幼儿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运用,以丰富幼儿教育内容,为开阔幼儿眼界和提升幼儿综合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绘本是一种以绘画为主的书,配有少量的文字,主要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结构性、直观性,将其应用于绘本阅读活动中,对加深幼儿学习印象、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升幼儿思维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幼儿教育发展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一、思维导图与绘本教学对幼儿的重要影响
思维导图与绘本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思维导图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对相关材料信息加以整合,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幼儿能够在快速记忆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其次,绘本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以图画形式为主的绘本,可以在幼儿与教师之间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幼儿以独特的视角感知世界的美好;另一方面,绘本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创造与思考空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1]。
二、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的实施
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的实施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下面以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教师导入教学情境。教师问:“上节课我们去了海底世界,一起开启了冒险之旅。这节课,我们乘坐小马车,又会去哪里呢?”如此创设情境,有利于吸引幼儿的课堂注意力,使活动氛围更加愉快。其次,教师引导幼儿结合思维导图,深入理解故事。当幼儿对绘本故事有整体感知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小鼹鼠遇到了哪些动物,是怎么询问‘凶手线索的”等问题。通过对该问题的理解,幼儿能够快速厘清绘本故事的发展脉络。再次,以故事内容为基础,教师鼓励幼儿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由中心向外发散的核心图,每个分支代表着一件事,由多个小分支构成。为加深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理解,教师应指导幼儿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培养幼儿感知能力的同时,锻炼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最后,根据幼儿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鼓励幼儿讲述绘本故事。这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幼儿深入掌握和理解绘本故事[2]。
三、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一些事项。首先,在情境導入环节,教师应创设直观式情境,让幼儿有一种强烈的带入感。例如,在教学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时,教师为幼儿创设“有机农场”的情境,幼儿的表达欲望得以激发,他们七嘴八舌地谈论自己游戏时的情景,场面一度失控。教师短时间内无法将幼儿的思绪转回课堂。其次,在读思维导图的环节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作为思维理解的工具,主要发挥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和理顺逻辑的作用。再次,在绘制思维导图环节,教师应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对幼儿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因为幼儿的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烦琐的思维导图绘制中,教师应进行相应指导;二是引导幼儿从文字到图像进行过渡,对于刚接触思维导图的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颜色填充,在幼儿对思维导图有一定了解后,再指导幼儿进行绘制;三是根据个体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提供支持;四是在幼儿讲述环节,教师应给予幼儿完整讲述故事的机会,鼓励幼儿根据思维导图凭借自己的想象,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既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又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3]。
四、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运用的建议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在加深幼儿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幼儿的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对此,要想让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发挥优势,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措施。
(一)确定绘本主题,发散幼儿思维
在绘本阅读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确定绘本主题,即告知幼儿“今天的绘本阅读内容是什么,讲了什么主题内容”等。这既能对学生的思维发散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又能够为幼儿预留足够的想象空间。例如,《小不点和大世界》的绘本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探索外面世界与回家途中的奇妙之旅。在绘本阅读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问幼儿:“孩子们,当你独自一人在外时,你会遇到哪些人、哪些事呢?”幼儿A说:“我看见了美丽的大森林,里面有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幼儿B说:“我看见了蓝蓝的大海,那里有海盗王。”幼儿C说:“我看见了广阔的天空,天空上有一群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由此可见,幼儿的思维十分发散。基于此,教师根据幼儿的分享,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绘画,将幼儿描述的画面呈现出来,能够给予幼儿更为直观形象的视觉体验。在该过程中,教师为幼儿确定绘本主题,却不局限于绘本内容的框架束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有效地锻炼了幼儿的思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欲望,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梳理绘本结构,厘清故事脉络
思维导图可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使结构更加清晰,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幼儿的逻辑意识相对较差,且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但思维十分活跃,比较随意,所以,幼儿在讲述故事时,极易出现逻辑混乱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对绘本阅读进行有效的结构梳理,以厘清故事脉络,加深幼儿的印象。例如,在教学《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绘本时,教师用思维导图,呈现绘本故事,并指导幼儿根据导图的层次,深入阅读绘本内容。在思维导图中,教师以“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为中心词,设置分支,包括“小鸟拿走一个苹果”“猴子拿走一个苹果”“大象拿走一个苹果”,然后根据故事主线,做进一步分支的导图结构绘画。最终,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动物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拿走苹果的”,并将答案以绘画的形式填充到相应的思维导图框架中。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阅读概括能力,对提高阅读效率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分析绘本内容,理解故事主旨
在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幼儿进一步分析绘本内容,以加深幼儿对故事主旨的理解。长期以来,在绘本活动实践中,幼儿对绘本内容缺乏正确理解,不能体会故事主题。对此,教师要发挥思维导图的递进功能,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分析绘本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逐渐深化故事主旨。例如,在《大卫惹麻烦》的绘本阅读中,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绘本的内容,在分析绘本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明白故事所反映的深刻道理。首先,教师将绘本的主题“大卫惹麻烦”设置为中心词,根据绘本内容,设定分支“撞翻桌子”“打碎窗户”“不吃早饭”“洒落果汁”等;其次,教师引导幼儿对“大卫”的这些行为进行分析,判斷对错;再次,教师将幼儿合理分组,鼓励幼儿进行探讨,如“如果我是大卫,我应该怎么做,怎样避免这些错误行为”;最后,教师将幼儿的讨论结果填充至空白的思维导图中。由此,一次完美的思维导图绘本教学活动得以完成,让幼儿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收获了道理,获得了成长。
(四)整理绘本笔记,强化阅读效果
在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整理绘本笔记,能增强阅读效果。幼儿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所以,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注重促进幼儿思维发散,使之通过想象逐渐提升创新能力。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思维导图更具新意,适应幼儿思维发展的需要,而基于思维导图的绘本笔记整理,有助于发挥幼儿思维的优势。例如,在《大卫惹麻烦》的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根据故事情节绘制思维导图框架,但空白内容让幼儿自主填写。在该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幼儿了解绘本故事的主题内容及发展脉络,然后鼓励幼儿将“大卫”的“坏行为”和“如何改变坏行为”的内容正确填入思维导图框架体系中。如果幼儿能够填写无误,则说明幼儿对绘本阅读有真正的理解和体会。
结 语
启蒙教育阶段是促进幼儿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因其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有着更加形象化的感知。所以,教师运用图画、文字的绘本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与思维发展水平。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因而教师将其应用于绘本阅读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幼儿深入掌握阅读内容,能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故事理解能力,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要想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应确定绘本主题、发散幼儿思维;梳理绘本结构、厘清故事脉络;分析绘本内容,理解故事主旨;整理绘本笔记、强化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何兴敏.对幼儿绘本阅读教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的讨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82.
赵星,李建群.幼儿绘本阅读的选择与价值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0(04):129-133.
刘玉梅.对新时期幼儿绘本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析[J].华夏教师,2020(12):59-60.
作者简介:钱亚兰(1978.2—),女,江苏如东人,本科学历,幼儿园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