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21-08-26王晓莉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阅读教学

王晓莉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是语文从教者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怎样教学才算高效?笔者从教多年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篇较长的阅读课文《夜莺的歌声》为例,浅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具体有:创设有效阅读情境;课堂提问做到既精练又有启发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给予相应的朗读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当节课的教学内容或当节课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现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创設有效阅读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一课时,笔者先从课题中的“歌声”入手,问:“同学们,你们听过什么样的歌声呢?”“你们听过夜莺的歌声吗?”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接着笔者又问:“夜莺的歌声是怎样的呢?谁来模仿模仿?”然后引出:“课文中的夜莺到底是谁呢?真的是一只鸟吗?想去了解吗?”学生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着想去了解。

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之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二、有效提问,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教师呼唤有效提问

1. 提问要有启发性

一般来说,初学课文,提问要有概括性;讲析课文,提问要有研究性;提炼中心,提问要有深刻性。例如,教学《夜莺的歌声》一课,在初读了课文后,笔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重点字词解决之后,笔者让学生找出各部分的起止,概括每部分的意思;在教学第一部分时,笔者问:“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学生马上边读边找到了相关句子,并进行了有效交流。

2. 提问要精炼

要“问”出知识内涵,要“问”出知识本质,要“问”出学生的技能。针对《夜莺的歌声》一课,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①找出小男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②在给敌人带路时,小男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③那个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这三个问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对全文就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再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讲解,学生目标明确,学起来轻松多了。

3. 提问要有“度”

(1)坡度,是指提出的问题难易恰当,既合学生的“胃口”,又能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扩大阅读训练面。(2)广度,是指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3)深度,是指提出的问题具有深刻性,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重点段,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在解决“找出小男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时,笔者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找出小男孩说的话,画上线,并在重点句子旁边写上批注;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学生在这一环节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迸发);接着让学生读句子、品句子,教师只作引导和补充;最后在学生说完、说好、悟出感觉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循序渐进,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学生问的过程是理解课文、内化知识的过程。同时学生提问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悟自得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教学《夜莺的歌声》第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战争背景了解不多,对一些生字新词比较陌生。笔者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在初读时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圈出来,学生提问学生答。果然,学生解决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的问题,学生当场就解决了,而且印象深刻;不能解决的让学生课后查找有关的资料。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获得主体性发展。

三、有效训练,追求阅读教学实效

(一)活跃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寻求答案,可以防止思维的僵化,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夜莺的歌声》一课时,笔者在教学完最后一部分内容之后,提问:“常听人说我们班的同学火眼金睛,不知是否真假。这篇课文里有两个地方的内容比较相同,你们能帮老师找找吗?”学生马上打起精神,笔者接着问:“文章为什么要以夜莺的歌声开头,以夜莺的歌声结束呢?”这是启发求异思维的问题。有的学生说夜莺的歌声是一种信号,表明小男孩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的说是这样写使文章结构完整,起首尾呼应的作用等。学生思维非常活跃,笔者都没有想到学生会思考得这么深刻、这么全面。笔者接着引导学生说:“假如你是一名小游击队员,你将用什么方式来给游击队送情报?你将如何跟敌人进行周旋……”学生个个精神饱满,小手举得高高的,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比起以前上课时一提出问题,学生一个个把头低下来躲避提问,这种提问的形式和问题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带着问题读书

科学的阅读训练一定是思维和阅读训练的统一。良好的边读边思习惯的形成,对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阅读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如《夜莺的歌声》一课开头,笔者就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给学生读书指出明确的目标,提高了读书的效率。不仅如此,每一课时读课文时,笔者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化朗读指导

读是理解课文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是培养语感的需要,是识记的需要,是培养认真阅读习惯的需要。朗读训练方式也很多,如指读、齐读、小组读、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等。在指导《夜莺的歌声》一课的朗读时,笔者抓住了小男孩与德国兵的对话来指导朗读。比如:读德国兵的话时,要读出轻蔑、粗野、不可一世的语气,读小男孩的话,要读出童真、机智、勇敢的语气。只有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玩味,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精妙。笔者在引导学生读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谁愿意美美地读出来”。要让学生明白,读书是一种美的享受,才能让学生通过读充分感知课文用词的准确、造句的生动、布局的精妙、情趣的感人,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达到“美读”的效果。

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记得今年笔者在上完这课的公开课后,有同行这样评价笔者:“你还真有勇气,选择一篇这么长的课文,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上得这么透彻,这么有趣,真是高效啊!”其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很多,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如果我们能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兴趣盎然地学习,一定能够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总之,语文教学要倡简,要回归本色,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方法和习惯。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