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德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

2021-08-26朱纯洁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中德育教育策略

朱纯洁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基础的价值判断,他们的价值观还没有定型,具有可塑性。在高中德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高中生以后的专业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教师要在德育中渗透相关的职业认识的内容,可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职业,通过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体验职业。具体策略如下:坚持大德育理念,注重价值观和心理教育;多种途径渗透,让学生认识自我与职业;开展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社会角色。

关键词:高中德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策略

对高中生实施有效的德育,能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为学生今后形成正确价值观奠定基础。对于高中生而言,在德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人生道路的顺利前进,重要的是能引领他们发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一、高中德育的目标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思想的引领下,高中德育也应该做好对高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实现德育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高中德育部分将高中德育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在国家层面,高中德育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层面,高中德育要“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在个人层面,高中德育要引领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中德育目标对于学生发展是多个层面的引导,致力于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品德高尚的社会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在个人层面,高中德育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并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这就牵涉到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在高中德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德育目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的要求。

二、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面临高考和填报大学志愿的任务,如果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且适合的专业,他们才能在专业上全心全意地付出精力和时间,进而收获专业知识,有所建树,实现自我价值。如果不了解社会上的各种职业情况,不能清晰地认识自我,对人生方向的选择比较迷茫,就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因此,从高中起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必要且紧迫的。职业生涯教育是以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为基础,以对社会的专业发展前景透视为依托,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旨在让学生增强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志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广泛,它是指向学生终身学习和人生发展,对自我认知和社会价值发挥进行指导的教育。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涉及学生的对自我的观察、评估,学生需要在充分认识自我、分析自己的性格、明确自己的喜好、思考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剖析。这些教育内容与德育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在高中德育中渗透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体验、思考、观察、分析,更清晰地认识自我。而且要渗透相关的职业认识的内容,可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职业,通过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体验职业。

三、在高中德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一)坚持大德育理念,注重价值观和心理教育

大德育理念认为,德育不仅仅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从學生品德素质的养成看,德育是政治、思想、道德、法纪乃至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是完整的品德发展”。在大德育观下,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调适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学校要注重在德育的过程中对学生“三观”和心理的教育,以便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我,进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从“德育—价值观和心理教育—认识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序列来看,在大德育观理念的指导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引领意义。

我校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德育的过程中加强价值观和心理教育,教育内容立体化,有层次,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基础。例如,我校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个人层面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张贴和宣传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深入解读,在学科教学和各种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领悟正确价值观的真谛,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形成价值认同。在心理教育层面,建立了学生心理观察和评估机制,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让迷茫的学生能够得到心理调适,重点监测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帮助。

(二)多种途径渗透,让学生认识自我与职业

正确认识自我与职业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要想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自我和各种职业,学校还需要在德育中多途径渗透有关知识和认识,提升学生对自我和职业的感知度。具体而言,多途径是指课上和课外、校内和校外、文本和活动、实体教育和网络教育、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身体教育和心灵教育等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教师耐心设计和安排,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渗透相关知识,尤其是有关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在全面了解自我和社会职业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我校注重从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过研讨和评估,形成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总共有五大部分:思想观念、自我思考、心理健康、职业认同、咨询讨论。这五个部分的教育内容再细化为150条教育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的实施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途径,如自我思考部分中的哲学名著阅读,实施的途径有课堂导读、网络互动、课外阅读等,以拓展学生的思考范围,加深思考的深度,更好地思考自我。总之,每一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都需要多途径地实施,才能立体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思考启发,引领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开展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社会角色

社会职业的多元化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复杂多变的,高中生对社会职业的认知也多停留在听说的层面,更需要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在高中德育的过程中,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需要教育者充分发挥体验教育的价值,通过组织与职业相关的实践体验活动,发现、培养学生职业兴趣、职业认知、职业倾向,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在网络时代,体验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开展体验社会角色的活动,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社会角色的虚拟体验,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关的机构进行实地体验,能够有更丰富的职业体验感。我校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多次探讨,在实施中教师倾向于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将各种体验活动结合起来。例如,有学生的理想是长大后做一名工程师,教师为学生安排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首先,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欣赏电影《机器侠》《机械师》以及观看桥梁工程师的演讲等视频,获得一定的工程师认知。然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工程师以及网络资料,探讨真实的工程师的工作和生活。其次,在各科目的相关章节教学中,渗透工程师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表演自己编的有关工程师的故事。最后,走进工程师工作的真实场地,实地体验工程师的工作,如体验大坝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信息工程师的工作。这样,学生对于工程师工作的体验是立体而丰富的,能够形成更加全面正确的认知,进而做出自己的专业选择。

参考文献:

[1]周多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2]徐金月.论我国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4(08).

[3]尹艳秋.“大德育”格局:社会与学校协同共育[J].江苏教育,2018(47).

[4]周俊.以职业体验教育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指导意见》解读[J].江苏教育,2020(36).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中德育教育策略
如何引导中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外来工子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