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简单高效

2021-08-26洪章鑫

考试与评价 2021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目标课文

洪章鑫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有效、高效、实效”就成了课堂教学的目标。而有效教学的提出为我们探索语文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如何使课堂成为学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学。而简单高效、总结反思的教学方式则为我们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参考。

【关键词】 简单高效  总结反思

新课程改革以来,“有效、高效、实效”就成了课堂教学的目标,这也是所有语文教师所孜孜以求的。特别是近年来,有效教学模式的提出,为我们探索高效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我们坚信:课堂就是学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师的职责就是有效组织学生学。

一、目标导入,简单明确

在实际教学中,不知道教了什么,是语文教师课后普遍的感受;而不知道学了什么,是学生一节课下来后的最大困惑。“教什么”和“学什么”这就涉及到“教”和“学”目标,而“教”与“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年级特点,体现学生的行为及行为产生的条件和最后要达到的程度,尽量做到简明、清晰、扼要,使教学目标具有清晰的价值取向和能力训练的层次。

如在教学七年级课文《在山的那边》一文,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设定: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逐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海”与“山”的含义;通过讨论,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运用;情感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追寻理想的精神。

这样通过目标,教师上课有的放矢,学生也有了对课文的词语、阅读、语文常识及语言运用等较明确的学习方向。

二、合作研学,简化高效

在如今的语文课改中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模式,它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所以教学过程安排是否科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而“简化”就是教学过程既要简单,又要环环相扣。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无效的教学环节,留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中,要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真正达到高效学习。如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可以告诉他们有效阅读的标准和目标,即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脉络、写作手法和创作意图。也就是说学生阅读时要带着问题意识去看,即随时想着三个问题:这一篇(段、句)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又如一位教师在上七年级《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只让学生做四件事:第一件事,认真读课文,以“一个……的皇帝”的形式给课文加小标题;第二件事,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故事内容;第三件事,组织学生讨论这个皇帝上当受骗怨谁?;第四件事,讨论研究: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为什么那么多人受骗?他们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在挖掘教材内涵的基础上,有取有舍,突出重点和关键点,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简取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收益。

三、赏学评学,总结反思

欣赏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效果进行评价是实施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同时学会面对,学会承担,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只有反思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懂得自己的得失,最后反馈到学习本身,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一句话,引导反思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决不能面面俱到,否则会造成蜻蜓点水,陷入“广种薄收”的境地。所以,教师这个环节,要让学生说一说或者互相问一问这一堂课“我(你)懂得了什么”“我(你)收获了什么”等。当然总结反思的内容也可以使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学习方法的优劣,还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对老师和同学的一些质疑。

如七年级《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因为这篇文章充满思辨和哲理,在语言上有独特的韵味,教师可以把“感悟生命,品析语言”作为教学重点,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可以作出总结:同学们对于语言赏析方法的概括非常好,总的来说有五个角度:修辞、写作方法、描写方法、哲理思辨句、词语。希望同学们学会欣赏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又能在以后的作文中自如运用。

这个课例运用反思、总结为学生强化了课堂知识点的领悟和情感的再体验与感悟,使课堂得以延伸。让学生在最后疲劳的时间里再次回到興奋状态,使课堂的精彩得以继续延续。

“大道至简”。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简单。把课上得简单些,教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把教学精良化、高效化。但这里的简单绝不意味着单调乏味,更不是机械刻板。而是在简单中追求扎实、有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12.

[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语文出版社,2010,10.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目标课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端午节的来历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背课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