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习式批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1-08-26陈金晶

考试与评价 2021年7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陈金晶

【摘 要】 预习式批注是适合当前语文课堂高耗低效现状的一种重要策略:就教师而言,它是有效衔接课堂教学,实现有效课堂引领的基础;就学生而言,它使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得到培养,可以使良好的阅读素养得以慢慢形成。本文拟结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具体分析实施让学生学习预习式批注的具体策略,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 预习式批注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批注式阅读是指使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受与疑问记录在文本旁边的一种阅读方式。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主动探究式的深入阅读,关注的是阅读者与文本间的对话与反思。批注式阅读是改进传统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生本化阅读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式批注是把传统的预习、提出疑问等环节与批注式阅读结合起来,是一种新型的提高教学效益、增进学生阅读体验的一种教学策略。预习式批注的提出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密切相关。

一、目前阅读教学现状

1. 启发式提问流于形式

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启发式教学是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但现实教学中,往往教学才刚刚开始,教师就直逼结果:“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悟吗?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当然不可能有多少理解,只能随便应付,这样最终只能教师自问自答。相反,如果教师事先布置过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预习式批注有过思考的体验,这样启发式教学就能有凭有据,实现有效的新知建构。

2. 学生和文本对话明显不足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阅读,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很多教师的课堂阅读指导依然没有以学生为中心,不少老师套用网络优秀课件来开展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有的课堂还没有进入深入研读环节,就让学生联系课外作拓展,显得非常不切实际。如果课前让学生进行过预习并作了适当的批注,学生就有了前期阅读的体验,这样学生在课中就可以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碰撞,使课堂深入探究成为可能。

3. 教学手段假大空

目前不少老师尝试着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将合作、探究、游戏、表演陆续引进课堂,表面上看课堂是变得更精彩了,然而很多教学手段脱离了教材的实际情况,也远离了学生的真实基础。许多教师对答案要求过于统一,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阻碍了个性化阅读的实施。对此,课前预习式批注一方面为课堂教学作了准备,另一方面也能让教师有效探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教学手段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保障。

二、课前预习式批注的操作策略

1. 扫除障碍,在批注中读通课文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 :“书不读熟不开讲。”显然,预习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能把文本读通顺,因此生字新词的理解成为学生能够读通课文的第一步。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方法,使字词教学的时机从过去的课内教学为主向课前自学为主转变。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要教给学生用查阅工具书,将含义在教材旁边进行备注。传统的字词预习往往要求所有规定的字词都必须抄写或者查字典,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往往导致学生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被遗漏,已经理解的字词则还需要做无用学习之功,是不值得提倡的。教师对字词预习的要求不能有强行的数量规定,通过批注,教师不但能有的放矢进行课前了解,而且为课堂检查提供了依据。

2. 质疑问难,在批注中尝试解答

过去,我们也要求学生能在预习环节进行质疑,但往往只要求提问,不要求回答回题,很多学生把质疑当作一种硬性任务来被动应付,比如學习《繁星》一文,有位学生的疑问是:为什么说这些星星是繁星?我在哪儿看繁星?看了繁星我有什么感受?显然,这些不痛不痒的问题无法让阅读引向深入,因为不要求回答,所以基本没有价值。事实上,批注式预习过程中不但可以在文本的一旁写上问题,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行化解疑问。比如在预习《繁星》一文时,有位学生针对“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作出批注:为什么说星星摇摇欲坠?这里的萤火虫指的是什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但通过阅读他其实已经明白了几分,在旁边又备注了:“船动”,“很近”,“比喻”等字词,可见他对自己的问题进行了回答的尝试,而且基本正确。这就显示了批注式预习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阅读提供了保障。

3. 整合资源,在批注中加深理解

信息时代,海量的资源随手可得。在预习环节收集文本有关的资料,也可以为课堂阅读提供信息保障。当然,对于资料也不是简单地拿来即可,还要进行必要的整理,以契合文本阅读的真实需要。例如 :在预习《蟋蟀的住宅》一文时,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昆虫住宅的资料,以便课堂上把这次资料与蟋蟀的住宅进行比较。有位学生在“别的昆虫”旁边备注了:蚊子白天躲在阴暗角落,比如窗帘后面。室外的话,喜欢躲在草丛里面。”在“蟋蟀出来吃周边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丛草”旁边备注了两个词:门卫、隐藏。足见他对动物住宅的安全性引起了关注。有位学生在“蟋蟀就在平台上弹琴”旁边备注了:休闲娱乐,好会享受!则表达了他的感受。可见,这些批注既是学生资料查找对比的结果,也为课内的深入探讨提供了素材。

4. 结合符号,个性化批注

批注的意义是在为阅读提供线索,为课堂探讨提供基础,所以批注量的多少与方式不必强行规定。但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符号来进行标注,这样方便又实用。比如用△将课文中生字与新词标注出来,用?表示这个地方有疑问,必要时备注“为什么?”对于已经理解的句子与句子间的关系可以用箭头表示,或者在一边注上类似“(见本页上边第三行)”这样的标识。有位学生在习惯于深有感触的词语进行画框并加上感叹号,其实表示他对这个词语的用法表示内心的赞同。

参考文献

[1] 李陇耕,邬文全.探寻文本真义与批注式阅读法[J].中学语文, 2010(21).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