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文在儿童文学中的教育功能分析
——以童书《不一样的卡梅拉》为例

2021-08-26范海遐

昆明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毛驴互文卡门

范海遐

(福建商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5)

一、引言

儿童文学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儿童文学具有的教育性不是以说教的形式存在,而是巧妙地编织融合在作品中,互文就是其中的一种创作手法。在童书《不一样的卡梅拉》中存在大量的互文,使这部作品在生动有趣叙事的同时,传达出丰富的教育意义。《不一样的卡梅拉》文本由法国儿童文学家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Christian Jolibois)撰写,配图由法国水彩画家克利斯提昂·艾利施(Christian Heinrich)完成。该套绘本共有48册,分4季,从2006年到2017年陆续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主要讲的是小鸡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历险故事。目前,国内关于该系列丛书的研究多以介绍和宣传为主[1-2];有部分研究或通过描写小鸡家族的成长来为儿童文学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启示[3],或以丛书为例研究希腊神话对西方儿童文学的影响[4];而对丛书所隐含的教育功能研究之文则较少。本文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将这套书中存在的童话故事互文、历史人物事件互文、文学艺术作品互文与儿童文学具有的道德教化、知识传授和美学教育相结合,探讨互文在儿童文学中的教育功能。

二、儿童文学中教育性与互文性的融合

儿童文学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儿童文学是儿童教育的重要资源[5]20,儿童文学的艺术天然地包含了教育的特性[6]60。首先,儿童文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儿童文学主要是写给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而儿童的生长特性和可塑性决定了在提供给儿童的文学作品中,人们一定会考虑到把社会认可的正面道德和伦理价值观念融入其中传授给孩子[6]63。儿童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能够不知不觉地被故事传递的正能量感染,从中体会良好的道德观念。其次,儿童文学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儿童文学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向儿童传授新的知识。儿童文学是儿童走向认知的桥梁之一,儿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迈出知识教育的第一步[5]20。这一点在科学类儿童文学作品中体现尤为明显,比如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将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通过生动的文学创作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再次,儿童文学具有美学教育的功能。儿童正是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中逐渐培养出审美情趣的。儿童文学本来就蕴含美感的力量,儿童通过阅读和听诵儿童文学作品而迈出审美教育的第一步[5]19-20。比如《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拟声词、叠词、双关、仿拟、反复、押韵等语言手段的应用,使儿童通过阅读该作品享受语言的文字美。

儿童文学的这些教育功能不是简单说教式地出现在作品中的,而是与故事融为一体。如果用教育成人的方式来看待儿童的审美娱乐活动,忽视了儿童思维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没有把握“寓教于乐”的独特教育模式,那么儿童文学作品就无法产生吸引孩子们的艺术魅力[7]。儿童文学为儿童编织了一个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连的文学世界,这个世界应该是真切的、生动的,适合儿童并且富有吸引力的,只有在充分实现这一文学性要求的前提下,儿童文学的教育意图才能得到合理的表现与传达[6]60。从这方面来看,文本互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互文能够将其他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不着痕迹地融于整体故事中,让儿童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20世纪60年代,受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著名的法国符号学家及女性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提出了互文性理论(intertexuality)。互文性指“一个文本(主文本)把其他文本(互文本)纳入自身的现象,是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发生关系的特性。”[8]因此,当两个文本之间相互联系,能够相互指涉,相互映射就有成为互文性的可能。《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故事作者、插画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精心选择经典童话、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学艺术作品等前文本(这些前文本都是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文本),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儿童对这些文本的接触比较早,通常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通过父母和老师的讲述熟悉这些故事,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童话。将这些前文本与新的文本相结合,不仅使新文本具有前文本的趣味性和教育性,而且可以降低儿童对新文本的理解难度,自然而然地将所了解的前文本中的知识带入到新故事中,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三、互文在儿童文学中的教育功能

(一)童话故事互文与道德教化

童话故事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童话以“情境化”的方式让儿童体验人类实际的或可能的伦理与道德价值,并以直观可感的形象表征美丑善恶[9]。卡梅拉系列童书中就存在着许多著名的童话互文,如《我不要撒谎》,故事讲述的是小鸡卡门、卡梅利多和小羊贝里奥发现一头小毛驴被拴着脖子在拉磨,小鸡小胖墩正用一把荆棘条抽打着毛驴,小鸡大嗓门在后面拽着驴尾巴玩起了沙地滑板。小毛驴痛得大叫,叫声吵得大家不得安宁。卡门、卡梅利多和贝里奥都认为小胖墩和大嗓门的行为太过分了,这样的行为是虐待动物,于是三个小伙一起努力帮小毛驴获得自由。但是以田鼠普老大为首的坏蛋“田鼠三人组”在野外发现了小毛驴,他们想抓住小毛驴做成香肠,无奈小毛驴又逃回到了鸡舍。于是小鸡家族对小毛驴在鸡舍的去留召开了紧急家庭会议,最后公鸡爸爸皮迪克同意卡门和卡梅利多的决定,把毛驴留在农场饲养棚。可是留在农场的小毛驴把所有人的生活都搅乱了,不得已,卡门决定还是将毛驴放归野外。就在小毛驴将要离开的最后一个晚上,田鼠坏蛋们又偷偷潜入鸡舍,把值夜班的公鸡爷爷打晕在地。聪明的卡门想到了小毛驴可以帮忙,他们用草垛作伪装,“智勇四人组”(小毛驴,卡梅利多,卡门和贝里奥)勇敢地赶走了田鼠坏蛋们。卡门夸奖小毛驴表现那么棒,卡梅利多赞扬道: “谢谢你,小毛驴。你救了我们,救了鸡舍!”卡梅利多刚说完,小毛驴身上就冒起了一股紫烟,“啪”的一声,小毛驴不见了,站在小鸡们面前的是一个小男孩。原来那头小毛驴是匹诺曹变的,大家好奇匹诺曹是怎样变成一头驴的,匹诺曹解释说,是因为他太贪玩了,不停地撒谎,仙女惩罚他变成了一头驴。但是怎么突然“啪”的一声变回小男孩呢?匹诺曹说他必须做一件好事才能解除咒语,由于刚才卡梅利多说了句“谢谢”,咒语解除了。

匹诺曹是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的小木偶,老木匠用木头雕刻了他,给他起名匹诺曹。小毛驴和匹诺曹的形象以互文的形式出现在故事《我不要撒谎》中,在小毛驴和卡门、卡梅利多、贝里奥的共同努力下,赶走了田鼠,鸡舍得到了保护。小毛驴由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重新变回了小男孩。通过互文,作者以卡门和卡梅利多的口吻告诉小读者们要善待动物,尽管小动物和故事中的小毛驴一样会顽皮吵闹、闯祸等。除此之外,小读者们还从故事中明白了即使犯错也不能撒谎,知错就改依旧是个好孩子。故事还让儿童体会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使儿童知晓帮助他人后得到一句“谢谢”的意义。

(二)历史人物事件互文与知识传授

儿童是受教育的主体,童书对知识的传承有着重大作用。著名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其以有趣的互文方式出现在童书中,有助于小读者对历史知识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传承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不怕打雷》故事开头展现的是暴风雨来临前小鸡们在河边玩耍的情景。公鸡爸爸皮迪克招呼小鸡们进屋躲避雷电,可是贪睡的小鸡卡卡不见了,于是卡门他们几个去寻找卡卡,却发现有个小男孩在放风筝,小男孩自我介绍道: “我叫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家!”。小男孩说他正在做科学实验,这个实验是在风筝的下面挂把铜钥匙,把钥匙插在地上,如果钥匙被雷击中,那就说明雷是带电的。小男孩还说,通过钥匙,电会被直接引入地下,这样既不会击中树木,也不会伤到人,这就是避雷针的作用。有了它,你们的鸡舍就会永保平安,再也不怕打雷了!这个故事告诉儿童雷电非常危险,如果闪电击中树木,有可能会引起火灾,打雷下雨的时候不要在外面乱跑,更是通过“富兰克林”的介绍让儿童明白避雷针的作用,学会怎么正确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历史上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这是没有争议的,通过互文的方式出现在《我不怕打雷》这个小故事里,不仅让小读者学到了预防雷电的科学知识,还可以消除他们对雷电的恐惧。

故事《我的马拉松战役》中由于公鸡爸爸生病了,小鸡卡梅利多在草垛上帮鸡爸爸叫醒太阳。突然一个人影如旋风般从农场穿过,小鸡们都很好奇是谁跑得这么快,于是小鸡卡梅利多和卡门跟着追了上去。那个健步如飞的人突然“哎哟”一声摔倒在地,原来是被坏蛋田鼠设置的陷阱打懵了,那人惊慌地喃喃自语: “太可拍了,我忘了是谁赢了,我菲迪皮茨为什么会在这里?”原来是希腊战士菲迪皮茨被那一棍子打成了健忘症而且还变得非常胆小,甚至连听到坏蛋田鼠伪装的“号角声”都吓得双腿直哆嗦,于是小鸡们想办法帮助菲迪皮茨恢复记忆和勇气并把战报平安送回雅典。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和波斯人在离雅典不远的海边小镇——马拉松发生了一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波希战争”。为了把胜利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带给雅典人民,勇敢的士兵菲迪皮茨从马拉松一路跑向雅典,他激动地向雅典人民宣布: “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啦! ”随即因疲劳过度而死。为了纪念他,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了首次马拉松比赛。马拉松的起源在《我的马拉松战役》故事中以互文的方式呈现出来,能激励小朋友学习更多的关于马拉松、关于奥运会的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我想去放烟花》讲述了小鸡们为卡梅利多举办秘密生日派对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小鸡们认识了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并且知道了古代一项伟大的发明火药来自一个遥远的国度——中国。这些重要的历史知识都是以有趣的互文方式出现在故事书里,在向小读者们传递历史知识的同时增添了趣味性。

(三)文学艺术作品互文与美学教育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学前教育阶段重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义务教育阶段重在“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10]美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理想和美的创造力,使学生最终能自觉乃至自然地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和重新塑造主观世界里的思维理念。[11]文学艺术作品是重要的美学教育载体,通过学习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儿童可以学会如何欣赏美,得到美的享受。《我梦游到仙境》讲述的就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奇幻世界的故事。幽静的夜晚里,当小鸡们都沉浸在梦乡的时候,卡梅利多翻身起床,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推着往前走,卡门和贝里奥紧随其后,他们来到一面巨大的镜子前,卡梅利多、贝里奥和卡门跨进了镜子里,来到了一个五颜六色的神奇世界,绚丽的景色、彩虹蘑菇桥让小羊贝里奥目不暇接,卡门还跳到一朵大蘑菇上,“眼前的景象简直犹如遨游太空一般,让她既紧张又兴奋。”[12]18原来这一切只是一名叫爱丽丝的小女孩的梦境。《爱丽丝梦游仙境》为19世纪英国作家路易斯·卡罗尔所创作,自1865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童话以互文的形式出现在《我梦游到仙境》中,图画再现了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梦幻世界,产生视觉冲击,使儿童直观地欣赏到色彩与想象的美。谭旭东认为,反映儿童生活是儿童文学意蕴美的一个方面,儿童生活有三个层面,分别是幻想的生活、身边的生活和向往的生活。[5]14梦境里各种天马行空的描绘,是以身边的生活为基础,所表现出的幻想的生活和向往的生活,传达了儿童文学的意蕴之美。童书以梦境故事的叙述方式迎合了儿童好奇、好动的特征,满足儿童爱幻想的心理,使小读者们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继而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

图1 名画互文

美学教育不只存在于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中,欣赏世界名画也是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创造了名画》讲的是小鸡卡门和卡梅利多帮助画家找到灵感的故事。应法国国王的邀请,达芬奇要画一幅油画,可是被迎头撞上的卡梅利多和卡门给打断了。沮丧的达芬奇找不到灵感了,卡梅利多帮达芬奇出主意,让卡门站着不要动,保持姿势(见图1左上),达芬奇说: “卡门!你独一无二的微笑将会名垂青史!我敢保证!你创造了名画。”[13]38卡梅利多和小胖墩如痴如醉地看着达芬奇画画,转瞬之间,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完成,“他们这才明白原来画能有如此大的魔力。”[13]39当卡门看到画时她简直不敢相信,惊讶地说: “哇!这真是我吗?”[13]40(见图1左下)。图1左上是卡门摆的姿势,左下是达芬奇画出来的样子,将二者与名画《蒙娜丽莎》 (见图1右)做比较,可以发现从构图上来看,三者是类似的。由于左边两幅图含有名画的元素,加上文中达芬奇说到“独一无二的微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可以说左边的两幅图是简版的,或者说是儿童版的《蒙娜丽莎》,因为它们更符合儿童的认知,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该名画以互文的方式出现在《我创造了名画》故事中,儿童可以从中受到名画欣赏的启蒙教育,学会欣赏名画的美,感受到艺术之美。

猜你喜欢

小毛驴互文卡门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康儒博英译道教典籍《神仙传》的互文解读模式
骄傲的小毛驴
小毛驴驮大米
小毛驴的智慧
小毛驴
“征圣”、“宗经”和传统艺文互文刍议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
唐朝美女卡门
卡门教会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