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布式UFMC-MIMO系统的同步算法

2021-08-26石贝贝

关键词:瑞利时频复杂度

王 丹,杨 恒,邓 青,石贝贝

(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065)

5G的三个重要场景分别为增强移动带宽、大规模物联网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1]。为了支持和满足这三大场景,国际电信联盟针对频谱效率、数据传输率等方面建议了一些新标准。作为5G候选波形的通用滤波多载波(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UFMC)凭借其较高的频率利用率和较强的鲁棒性获得了广泛关注[2]。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结合成为4G的关键技术之一后,MIMO技术就成了未来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MIMO技术场景有集中式与分布式两种。集中式MIMO技术场景中所有收发天线共用一个晶体振荡器,所以各天线之间的时频按相同处理;而分布式MIMO系统中不同天线之间存在多个时频偏,需要分别处理,增加了时频估计的复杂度和难度[3]。

与单输入单输出(Single-Input Single-Output,SISO)系统相比,分布式MIMO系统信号的发送与接收更为复杂,其性能和复杂度也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而成倍提升[4]。目前,对于UFMC-SISO系统的同步研究比较成熟,而对UFMC与MIMO结合的研究文献则相当匮乏。针对集中式UFMC-MIMO系统,部分UFMC-SISO系统的同步算法可以直接拓展到集中式UFMC-MIMO系统中。分布式UFMC-MIMO系统不同天线间的时频偏是独立的,造成了多参数估计的问题,增加了系统同步的复杂度,并不能直接作为参考。针对分布式UFMC-MIMO系统时频同步文献匮乏的问题,从多载波波形调制原理出发,分布式MIMOOFDM系统的同步算法思想可以用来参考分析。分布式UFMC-MIMO系统中的时频偏估计实质就是解决多参数估计问题,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算法[5]。但是ML算法计算量大且复杂度高,所以常用的还是通过设计特殊的同步序列进行估计。文献[6]在等周期同步序列(Equal Period Synchronization Patten,EPSP)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不等周期重复训练序列(Unequal Period Synchronization Patten,UPSP)进行时偏估计,但该方案接收端需要布置多个相关器,另外也没有提出频偏估计的方法;文献[7]在文献[6]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UPSP后面增添了用于频偏估计的新同步序列完成频偏估计,但这样增加了序列的复杂度,增加了系统额外的开销。总而言之,设计出合适的训练序列,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估计时频偏,还能降低系统复杂度。恒包络零自相关(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 Correlation,CAZAC)序列凭借其良好的相关性、峰均比等被广泛使用[8],本文则是基于CAZAC序列设计适当的训练结构来完成时频偏估计。最后,本文通过2×2大小的UFMC-MIMO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该算法能够成功捕获分布式UFMC-MIMO系统的时频偏,且准确率较高。

1 分布式UFMC-MIMO系统

与SISO系统相比,MIMO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接收端信号不仅受到信道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不同发射天线之间的信号相互叠加,也会给同步和解调增加难度。如图1为Nt×Nr大小的UFMC-MIMO系统模型,本文着重讨论MIMO系统的时频同步问题,故发射机与接收机不作详细介绍。从图1中可以看出,不同收发天线之间信道相互独立,每根接收天线的接收信号为

图1 UFMC-MIMO系统模型

其中,yj(n)(j=1,2,…,Nr)表示接收天线j的接收信号,xi(n)(i=1,2,…,Nt)表示发射天线i的发射信号,hj,i(n)表示接收天线j与发射天线i的信道冲激响应,ηj(n)表示第j根接收天线处均值为0的噪声信号,符号*表示线性卷积。

假设接收天线j与发射天线i之间的时偏值为τj,i,频偏值为εj,i,时偏与频偏分别以采样周期和子载波间隔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的收发端之间的时偏矩阵和频偏矩阵分别如下

分布式UFMC-MIMO系统中发收天线对之间的各时偏与频偏值不同,在接收端得到的多时频偏接收信号为

其中,rj(n)表示接收天线j处受到时频偏影响的接收信号,L表示多径数量,N表示傅里叶变换大小。若用频域信号表示,则为

2 同步序列结构设计

2.1 CAZAC序列分析

训练序列的选取将会直接影响同步过程的复杂度、准确性等。数据辅助类同步方法中,CAZAC序列凭借其良好的特性被广泛使用于各种同步环境。根据CAZAC序列性质,通过其设计出的同步序列将会具备以下几点特性[9-10]:

(1)同步序列的包络恒定,即幅度恒定;

(2)同步序列的自相关性良好,对其循环移动n位,如果n不为序列周期,则与原序列不相关;

(3)不同序列的互相关值良好,趋近于零;

(4)该同步序列的峰均比值较低;

(5)该序列通过傅里叶变换后,仍然具备其原有性质。

2.2 序列结构设计

本文设计的同步序列结构如图2所示。该序列结构由两个符号长度组成,第一个符号由两个长度为N/2的CAZAC序列重复排列,第二个符号则是前一个符号CAZAC序列的共轭。每根发射天线的序列由第一根发射天线的同步序列循环位移生成。假定第一根天线发射的CAZAC序列为c1

图2 同步序列结构

其中,k∈ [0,N/2-1],r=N/2-1。 通过循环位移处理后,第i根发射天线的同步序列为

其中,si=iN/Nt。

3 同步算法分析

3.1 定时同步

第j根接收天线与第i根发射天线之间的时偏为τj,i。 根据图2设计的序列结构,本文通过利用同步序列良好的互相关性进行估计,其度量函数如下

其中,rj(τ+n)表示第j根接收天线信号τ+n个采样点,ci表示第i根发射天线上的CAZAC序列,N1=N/2。 由此推出,粗定时为

3.2 整数倍频偏估计

图3 整数倍频偏对序列结构的影响

在估计出整数倍频偏后,可以对3.1节的定时同步进行修正如下

3.3 小数倍频偏估计

除了整数倍频偏外,系统中还存在着小数倍频偏,它对系统的传输性能同样会造成严重干扰,这里可以通过得到相关函数Λj,i的相位直接得到

4 仿真与分析

本节针对本文提出的分布式UFMC-MIMO系统同步算法进行仿真。由于针对目前UFMC-MIMO系统的同步算法匮乏,缺乏比较对象,故仿真在高斯噪声信道(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和瑞利衰落信道(Rayleigh Fading Channel,RFC)环境下分别观察其性能。在不失一般性前提下,本文选择2×2的分布式UFMC-MIMO系统,在接收端两根天线处对相同发射天线进行时频偏估计。仿真中,对每根发射天线加入不同的固定长度噪声影响定时位置。表1为主要的系统仿真参数。

表1 UFMC-MIMO系统仿真参数

CAZAC同步序列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互相关性。其相关度量函数保持着尖锐的峰值,虽然受到信道环境、时频偏等影响,可能存在多个副峰值,但是主峰值远远高于副峰,足够保证其可靠性。图4为关于接收天线1,2各自对应发射天线1的定时捕获率。从图中可以看出,AWGN信道环境下的定时捕获率明显高于瑞利衰落信道,那是因为在瑞利衰落信道中,存在多径效应,使信号影响更为严重。但是随着信噪比的增大,无论是哪个信道环境,该算法的定时捕获率也随之上升。

图4 定时捕获率曲线

图5给出了利用频偏估计算法在AWGN和RFC信道环境中,接收天线1,2各自对应发射天线1的频偏捕获率。从图5中可以看出,和定时捕获一样,AWGN信道环境下的频偏捕获率明显高于瑞利衰落信道,随着信噪比的增大,无论是哪个信道环境,该算法的频偏捕获率也随之上升。从定时捕获率和频偏捕获率仿真效果可以得出,通过基于该训练结构的同步算法,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时频偏估计。

图5 频偏捕获率曲线

相比ML算法、UPSP算法在频域完成估计,本文提出的同步序列完成时频偏估计都是在时域完成,不仅降低了算法复杂度,也使得频偏补偿相对简单。图6为通过该算法获得时频估计后,直接在时域进行补偿后的系统性能仿真。从图中可以看出,瑞利衰落信道由于多径存在,误符号率明显高于AWGN信道,但是两种信道在通过补偿后,误符号率明显下降。

图6 时频补偿后的误码率

5 结束语

UFMC-MIMO系统各发送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的传输信道存在差异,所以不同信道频偏可能也不同。本文针对UFMC-MIMO系统,提出了一种适用于UFMC-MIMO系统中定时频偏估计的算法,且该算法的估计都是在时域完成,相对频域完成的算法处理更加简便。该算法主要还是通过利用CAZAC序列的相关性质,设计合适的训练结构来完成时频偏估计,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该算法能够较为精确地捕获到不同天线间的时偏值,提高系统的精确性。此外,该方法也可以扩展应用到更大的M×NUFMC-MIMO系统中,为以后UFMCMIMO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瑞利时频复杂度
高阶时频变换理论与应用
一类长度为2p2 的二元序列的2-Adic 复杂度研究*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改进算法在时频分析中的应用
毫米波MIMO系统中一种低复杂度的混合波束成形算法
高聚焦时频分析算法研究
Kerr-AdS黑洞的复杂度
非线性电动力学黑洞的复杂度
基于稀疏时频分解的空中目标微动特征分析
逻辑不逻辑
马瑞利推出多项汽车零部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