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21-08-26杨翠娜
杨翠娜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临沂 276000)
孤独症属于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多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临床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等[1]。该病病程较长,需制定个体化、结构化、系统化治疗方案,做好康复护理,行为规范管理,以免发生社会性发展缺陷,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2-3]。但常规的康复护理模式较为简单,整体康复护理效果不满意。为此,本研究对此类患儿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中采用游戏治疗,观察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孤独症患儿。纳入标准:符合孤独症诊断标准[4];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其他精神疾病者;伴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将入选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6~12岁,平均(8.19±1.45)岁;病程3~6年,平均(4.38±1.26)年。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13岁,平均(8.23±1.33)岁;病程3~6年,平均(4.31±1.1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儿常规给予抗孤独症药物,如氯丙咪嗪、丙咪嗪、氟哌啶醇、舒必利等,具体方案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对照组给予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如鼓励患儿自己完成日常活动,促进其自理能力;家长鼓励患儿进行社交等技能训练;陪同协助患儿参加集体活动等。观察组在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中加用游戏治疗,具体如下:①选拔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成立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联合游戏治疗小组,负责相关措施的制定及开展。②针对患儿的具体病情分析其个体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游戏项目、内容以及形式。③由护理人员带领患儿开展游戏,并在游戏中对患儿进行治疗。可采取丢手绢、躲猫猫、手势游戏等,还可以设置一个游戏场景,让患儿想象去超市买东西,扮演医生给布娃娃看病、开小火车、扮家家等,逐渐引导患儿过度到与同龄人之间的游戏,让孤独症患儿融入到游戏中,从而催进交流融入社会的目的。④定期评价患儿的病情进展,针对游戏治疗的效果,对游戏方案、内容、形式、对象进行调整。护理6个月后评定效果。
1.3指标评定 临床效果: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定,优:患儿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评分改善75%以上;良:上述主要症状有所改善,评分改善50%~75%;差:上述主要症状未见改善,评分改善50%以下。生活质量:采用WHOQOL-BREF简表评估,包括日常活动、生存质量、健康状况、自我感觉4个项目,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佳。交流能力: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表达/语言沟通项目进行评分,共14个问题,评分越低代表语言能力越强。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优25例,良6例,差9例,优良率为77.5%;观察组:优30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为95%。两组优良率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23)。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后WHOQOL-BREF各项评分均有升高(P<0.01),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2.3两组交流能力比较 护理后,对照组为(19.15±2.33)分,观察组为(8.28±1.27)分。两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5.91,P<0.01)。
3 讨论
目前,针对孤独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措施较少,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中游戏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模式[5]:第一,通过成立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中游戏治疗小组,组建一个护理质量高、沟通能力强的专业队伍,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第二,通过评估患儿的具体特点,了解患儿的个体差异性,充分考虑患儿身心发展特征,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方案;第三,通过开展游戏治疗措施,患儿能更直接地表达情感、更直接的融入现实,让其能表达和暴露各个层面的情绪,进而获得情绪上的成熟或成长;第四,通过定期评价,不断对方案进行优化,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优良率及交流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WHOQOL-BREF各项目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联合游戏治疗对儿童孤独症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孤独症患儿采用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中游戏治疗,可明显促进其病情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和交流能力,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