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龟八法开穴配合浅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临床研究
2021-08-26陈志航
陈志航,廖 军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福建 福州 350012; 2.福建中医药大学 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范畴。中医认为是因阳过盛不能入阴,或者阴太虚不能纳阳,最终出现阴阳失交而致病[1]。正如《类政治裁》所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症状轻者不易入睡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容易再入睡,病情重者整夜不能入睡,或伴头晕痛、健忘等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一项调查研究[2]显示,有45.4%的被调查者表示过去1个月内有不同程度的失眠。面对如此高的发病率,有研究[3]发现失眠与社会节奏以及工作或学业压力呈正比,对医生、公务员及高中生等进行随机抽查,结果表明医生群体患失眠的比例最高,推断与晋升、医疗环境及学习等压力较大有关。
目前,现代医学医治失眠症仍以口服催眠药为主,其疗效虽佳,但存在药物依赖性及副反应等弊端[4]。而针灸医治失眠症具有确切效果,又无副作用,是治疗失眠症的重要手段之一[5]。浅针作为针灸疗法之一,因其无痛、无创,且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类型的人都很适宜,对失眠症具有一定疗效[6]。灵龟八法可通过奇经八脉调节全身阴阳气血,并能将经络气血与自然界时间变化规律相结合,达到天人合一,从而更好更快地改善失眠患者症状。本研究观察灵龟八法开穴与浅针联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60名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肝郁化火型不寐的诊断标准:①主症: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②次症:胁肋疼痛,头痛面赤,口苦目赤,便秘溲黄。同时有上述任一主症,同时具有任2个次症,并结合舌诊、脉诊(舌红,苔黄,脉弦数),即可定为本证。
1.2.2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8]中失眠症诊断标准:①有不易入睡、眠浅、易醒且难再入睡、早醒、梦多和醒后自觉神疲等失眠症状;②过分关注失眠,并极其在意失眠的结果;③对自身的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产生严重不满,并影响其心理精神情绪及社会功能;④失眠症状表现≥3次/周,且持续时间≥1个月;⑤排除精神障碍类疾病等所致的继发性失眠;⑥必须具备①和④项,②或③项至少满足 1 项。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者;②进入本研究前2周未使用其他影响睡眠类药品医治者;③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④依从性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因咖啡或浓茶等因素所引起的睡眠障碍者;③乙醇或精神药物依赖引起的失眠;④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或血液系统疾等严重病症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
试验组:采用灵龟八法开穴配合浅针治疗。先按照灵龟八法开穴简表,根据患者就诊时刻,找出与其对应的灵龟八法穴位。其余选穴为山根、镇静、风池(双侧)、太冲(双侧)、行间(双侧)。操作方法:患者呈仰卧位,暴露穴位,浅针针尖先用消毒棉球包裹,然后把针尖点按在穴位刺激点上,随后用浅针泻法:①将针体与腧穴表面形成一个不到90°的夹角;②一手食指固定针尖,拇指指腹固定针尾,另一手中指指甲在针柄用较大力度上刮,用较小力度下推,手法应轻快而又有力度,大概60次/min,1个刺激量为36次刮推动作,每个穴位做3个刺激量;③刺激完穴道后,用食、中指夹住针柄,使针尖立在穴位上,做6次针体逆时针度旋转360°,时间约 30 min。1 次/d,每周6次,连续治疗28天后进行疗效评估。
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023),1 mg 睡前服用,1次/d,连续治疗28天后进行疗效评定。
1.6 观察指标
1.6.1 血清5-HT水平检测 采取5-羟色胺酶联免疫吸附法。按照人5-HT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货号:ml028230)提供的使用说明对人血清5-HT含量进行测量。受试者分别在治疗前1天、疗程完成后1天检测。于晨7:00-9:00时抽取患者5 mL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后将血清标本放入-80 ℃冰箱存放,批量测量。
1.6.2 PSQI指数及各因子分数的变化 对量表内7个条目进行评分,即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项目因子分4个等级分别按 0~3 计分,总分相加,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6.3 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不寐症”肝郁化火型的主症及次症共6项进行评分,并将其分为无、偶尔、经常、严重,分别按 0、1、2、3 计分,最后计算总分。将结果相加即为症状体征总积分,最高为18分(舌、脉象除外)。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及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含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5-HT均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 5-HT 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SQI 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 PSQI 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4。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PSQI 量表总分比较 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分)
3 讨论
不寐的病因病机复杂,中医从脏腑辨证出发,认为其病位多在心,并与肝、脾、肺、肾等脏器相关,但笔者临证发现,不寐患者辨证为肝郁化火型更常见。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失眠症,且多伴有情志异常,而此类病人多与肝脏功能失调有关[9]。因肝主调畅情志,主藏血藏魂,一旦情志不遂就会导致肝失其用而出现不寐,其核心病机为肝气郁滞、久滞化火、郁火扰心,中医将其辨证为肝郁化火型。梁晓春等[10]认为,精神心理因素是失眠症发病关键,故不寐的发病、转归以及诊疗与肝关系密切,临床治疗失眠症从调理肝脏入手,每获佳效。可见,从肝论治不寐并研究肝郁化火型不寐具有重要意义。
选用普通针刺法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患者多因“酸、麻、痛、胀”等针感较强烈而难以坚持,故探寻一种耐受程度较高又具备疗效的针灸方法显得尤其重要,而浅针恰具备这两种需求。浅针又名“推针”,作为医治失眠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是经震颤刺激腧穴及浮络和孙络,并通过经脉输导和皮下腔隙的共振使得气至,以恢复机体阴阳平衡而显效[11]。诸多研究已证实,浅针对失眠症具有一定疗效,郑美凤等[12]研究发现用浅针治疗后,能使患者血清褪黑素含量明显上升,从而改善睡眠。
灵龟八法是根据天人合一观点,以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经穴为基础,结合日天干地支、五行生成数,而定出的依时选穴的一种方法。如《灵枢·寿夭刚柔篇》强调:“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其治疗不寐主要是通过纵横错杂地运行气血、调和阴阳,使心神安定,进而改善不寐症状[13]。此外,根据患者脏腑经络气血流注,选择与就诊时间相应的穴位,达到个性化治疗,使不寐诸症逐渐向愈。如此与浅针疗法的配合运用,可增强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该针灸处方中予山根穴、镇静穴以疏通在头部运行的诸经脉,起到输导气血和调节脑部功能的作用[14];风池穴疏调胆经以助泻肝火,行间隶属肝经,五行属火,通过“实则泻其子”之意,同太冲共奏泻肝经郁热之用,诸穴共奏平降肝火、解郁安神之效。再配以灵龟八法,按时而治,故效果良好。
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含量、PSQI评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失眠患者中存在血清5-HT紊乱现象,且两组治疗均可提高患者血清5-HT含量。5-HT是一种能中枢性调控睡眠觉醒周期的神经递质,其水平升高有助于改善入睡困难症状[15]。两组患者均可通过提高血清5-HT含量来改善失眠症状,从而降低PSQI分值,但试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特别是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长以及睡眠时间有较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灵龟八法开穴配合浅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体征,明显缩短入睡时长、延长睡眠时间,进而提升睡眠质量,这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清5-HT含量有关,但由于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样本数偏少,尚需要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