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南京地区干眼患者中医体质研究
2021-08-26何慧琴
梅 杰,何慧琴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干眼(Dry eye)是由泪液质、量、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环境失衡,伴有眼表炎症、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可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1]。干眼的临床表现为干涩、眼痒、畏风、畏光等不适,严重者可因眼表损伤导致视力下降。中国干眼发病率约21%~30%,患病率约5%~68.7%,且随着电子产品的大众化及社会压力的增加,干眼患病率持续升高。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包括针对病因治疗、药物治疗、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及手术治疗等,心理疏导、健康宣教亦是重要一环。中医药治疗方式主要为中药口服、针刺、中药熏蒸雾化等。《中国干眼专家共识:治疗(2020年)》[2]指出,应重视干眼的慢病管理。而这正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所在,通过相关研究,多角度认识干眼的中医疾病特点,以使中医药治疗更符合临床。为此,本研究收集、整理并分析了200例干眼患者的相关资料,以期为干眼的中医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准
1.1.1 诊断标准 干眼诊断标准以《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13年)》[3]为参考:①患者主诉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不适感、眼红、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患者FBUT≤5 s,可诊断为干眼;②患者有上述主观症状的同时,患者5 s 体质诊断标准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4],将体质分为9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1.1.2 纳入标准 ①与诊断标准相吻合者;②根据真实情况填写调查表者;③年龄范围15~80岁。 1.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患有其他眼病的干眼患者;③患有重度心、脑血管疾患,精神失常及检查配合欠佳者;④因文化程度等原因对调查问卷理解能力欠佳或不能很好配合专科检查者。 1.2.1 研究方法 应用Oculus Keratograph 眼表综合分析仪检验患者眼表情况,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干眼患者作为调査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请患者填写统一的中医体质量表(包含中医体质评分表及姓名、性别、年龄、常住地等一般情况)。 1.2.2 研究内容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0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200例病人,分析干眼患者中医体质类型频数及百分比,分析眼部检查指标、职业及年龄等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200例干眼患者中,女性114例(57.0%),男性86例(43.0%);平均年龄(50±15)岁。其中,青年(≤44岁)62例(31.0%),中年(45~59岁)87例(43.5%),老年(60~80岁)51例(25.5%);教师、设计师、学生等内勤91例(45.5%),工人、导游、警察等外勤76例(38.0%),无业33例(16.5%)。学历为本科及以上113例(56.5%),中学及以下87例(43.5%)。 2.2.1 干眼患者体质类型分析 200例干眼患者中以痰湿质45例(22.5%)占比最多,其后依次为湿热质36例(18.0%)>阴虚质32例(16.0%)>气虚质23例(11.5%)>气郁质20例(10.0%)>阳虚质19例(9.5%)>平和质9例(4.5%)>血瘀质8例(4.0%)=特禀质8例(4.0%)。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80,P<0.05,P=0.000),说明常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 2.2.2 干眼患者年龄与体质类型分析 200例干眼患者中,年龄与体质类型比较,经检验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0),青年人中常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阳虚质,中年人中常见体质类型以湿热质、气郁质最多,老年人中常见体质类型以气虚质最多。见表1。 表1 年龄与体质类型情况 (n) 2.2.3 干眼患者职业与体质类型分析 200例干眼患者中,职业与体质类型比较,经检验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71,P<0.05,P=0.026),职员、设计师、教师等内勤职业人员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最常见,安保、工人、外卖员等外勤职业人员体质类型以阴虚质最常见。见表2。 表2 职业与体质类型情况 (n) 经统计,200例干眼患者中,泪膜破裂时间(BUT)平均值为(5.43±1.94)s,泪河高度(TM)平均值为(0.19±0.62)mm,结膜充血程度平均值为(1.56±0.41),近距离用眼时间平均值为(0.78±1.29)h,睡眠时间平均值为(7.04±1.30)h。经检验,不同体质类型BUT水平有统计学差异,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的BUT水平较低;不同体质类型与TM、结膜充血程度、近距离用眼时间、睡眠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眼部检查与体质类型情况 干眼是病因复杂的慢性眼表疾病[5],主要与全身性因素、眼局部性因素、环境性因素、生活方式相关性因素、手术相关性因素、药物相关性因素等有关。干眼归属为中医学的“神水将枯”“白涩病”,病因病机为邪热留恋、气阴两虚、肝肾不足、痰湿血瘀等导致气血津液不能上荣于目而致目失濡养[6],其本质为肝、肾、肺机能失调导致气血津液生成、运行失常[7]。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表现出的外部形态、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等,多维度、相对稳定的特质[8]。这种特质受先天遗传及后天获得的影响,决定着个体倾向于何种病变性质及易感于何种致病因素。因此,临床应用“三辨模式”——辨体-辨病-辨证的方式诊疗干眼,收效甚佳[9]。 干眼多见于女性,患病年龄段主要为中年人,这与韦振宇等[10]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性别差异主要影响性激素、下丘脑-垂体激素及胰岛素等激素,其中性激素主要调节眼部结构及功能,如分泌泪液、合成脂质、眨眼及免疫等功能。综上,性激素与干眼的病理及治疗密切相关。《审视瑶函》曰:“真血者,即肝中升运于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肝藏血、疏泄失职,易出现气滞血瘀、气血亏虚、气血不和等情况,泪液失于上输清窍,目窍失养而为本病。睑板腺分泌的睑脂是组成泪膜的必要成分,而睑板腺的腺体形态从40岁起逐渐变细[11],睑板腺与泪腺的分泌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12]。因而,中年女性为干眼患病的主要人群。 此次调查结果提示,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干眼患者有独特的中医体质特点,该地区多见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患者,南京位于长江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相对空气湿度逐年攀升,加重外界湿浊淫邪[13]。因先天禀赋薄弱、后天失养、脏腑机能渐衰,易感湿邪,形成痰湿质;因湿邪日久化热,或嗜食辛辣、饮酒吸烟等,助湿生热,故出现湿热质。在中国气候环境干燥的地区,干眼患者多见于阴虚质[14],阴虚质是该地区病患的主要体质类型[15]。在中国气候环境较湿润地区,如江苏、广东,干眼患者多见于痰湿质、湿热质[16],该体质类型患者在其他疾病中的患病率也较高[17-18]。这说明地域特点是干眼患者的重要影响因素[19]。脾肺湿热,则运化水湿、宣发肃降功能减弱,津液生成、输布异常而致干眼,湿、热为病因,亦为病理因素[5],故患者病程多缠绵难愈。因干眼患者多由湿热内蕴、气机不畅所致,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该病效果显著[20]。 青年人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海鲜、油炸烧烤,脾胃受纳运化障碍,聚湿成痰,气机受阻,清阳不能升达目窍,目失濡养而发生干眼。部分青年人或因先天不足,或因生活习惯欠佳,脾肾阳虚,津不上承,泪液无力滋养清窍而发生干眼,故青年人多见于痰湿质、阳虚质。中年人生活压力大,社会应酬多,易肝气郁结,久之则脾主运化功能减退,痰湿凝聚,日久化热,出现湿热蕴结、目失濡润而发生干眼,故中年人多见于湿热质、气郁质。老年人年高体衰,机体代谢功能渐弱,肺肾气虚,气血津液无力上承于目而致干眼,故老年患者多见于气虚质。教师、职员等内勤工作者,过用目力,久视伤及精血,且久坐缺乏运动,日久则脾胃功能下降,气血津液输布动力欠乏,睛珠失于滋润,故常见痰湿质。司机、安保等外勤工作者,日光、风沙长期作用于眼部,加速眼部水液流失,目珠失于濡养,故常见阴虚质。 治疗上,《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及《2017年国际干眼新共识(TFOS DEWSⅡ)》[21]均指出,根据临床上不同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并结合疾病程度,以不同亚型诊断标准制定个体化方案。而依据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制定治疗方案与西医个性化方案异曲同工。体质状态可影响发病机率、疾病病机,甚至能预测疾病预后。由于体质具有可变性与稳定性两种特性,因而可通过干预中医体质,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此,应基于中医体质学,运用“三辨模式”,通过中药口服、外用、针灸等特色治疗,从根本上调理人体机能,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提高泪液分泌水平,不仅可缓解眼部不适,还能调节人体气血津液,改善整体症状,最终实现标本兼治。同时,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开展健康管理,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干眼及其自身中医体质特点,正确看待干眼的危害,从而自觉配合进行干眼健康管理,防止干眼对眼部的进一步损害。干眼健康管理主要受中医体质判断结果的影响[22],包括指导患者的用药、饮食、生活习惯等,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中医体质诊疗方案的个体化特点,可更精确提升各种体质的干眼患者机体水平,遏制疾病发展,为攻克干眼提供新方向,值得挖掘探索。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干眼患者体质类型分析
2.3 眼部检查指标分析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