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价值、内容与启示

2021-08-26何雨歆

关键词:网络治理

何雨歆

摘  要: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直面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共同问题而提出不同寻常的认识思维与解决方法,成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为中国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体现中国话语权提供根本遵循,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

关键词: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治理;网络强国

习近平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蕴含着历史、现实、未来三大逻辑,内容丰富,层层深入,体系完善,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更有着极大的实践价值。深入分析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主要内容、现实启示对更好地坚持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信事业发展,作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共建安全、清朗的网上家园,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战略要求。同时,我国不断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新境界

共同体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一个重要概念,从马克思的 “自由人联合体”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建设”及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战略的提出,再到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及“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都体现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实现中国化与时代化。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从某个侧面阐发了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与“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在“类”关怀及从“类哲学”高度思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理论契合性,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新境界。其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新贡献如下。

第一,创新发展理念。用“合作共赢”取代零和博弈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与中国“和”文化有机融合,强调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合作共赢;在合作中追求双方利益最大化,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深化利益格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内涵。

第二,创新国际关系战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新理论超越列宁时代的“两个阵营”说和毛泽东时代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提出“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1],这种国际关系新战略有利于凝聚全球共识、获得普遍支持,在全球治理中体现中国话语权,发挥大国责任,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创新时代路径。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上,不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阶级斗争路径,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为世界各国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五点主张”,即“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2]

(二)深化了新發展理念在网络共同体的运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需要在全球治理中取得话语权和承担大国责任。转型期的中国需要新理念,“新发展理念”具有高度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特点,为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两者都将“人-自然-社会-国家-世界”看作是一个有机体,强调共同体的创新动力、结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国家与世界的开放融合、社会发展与全球共享的良性发展。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对世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其五点主张,无一不体现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对应第三点主张“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创新发展为建构网络共同体提供基本遵循。协调理念对应第四点主张“保障网络安全”,协调发展为建构网络共同体提供根本保障。绿色理念对应第三点主张“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为建构网络共同体提供必由之路。开放理念对应第一点主张“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二点主张“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开放发展为建构网络共同体提供动力之源。共享理念对应第五点主张“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共享发展为建构网络共同体提供重要条件。

(三)明确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发挥其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发挥信息化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民主政治、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文化繁荣、构建生态文明中的引领作用,有利于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数据共享,协调整合政务资源,推动了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电子参与平台,提高了政府在线回应能力。设立24小时在线网上政府,全面推进网络政府建设,使政府服务更加便捷高效。通过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推进公共资源开放,创新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利用网络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提升了公众网络参与力度,有利于科学问政。“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4],净化网络空间,建设网络良好生态,有利于培育全民信息素养。

互联网释放出的创新力,推动旅游、设计、物流、商务、农业、工业等向智能化转化。依托信息技术,智能化推动智慧社会的发展,也给国家治理带来挑战。智慧社会是新时代公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过去从上而下的政府治理结构和政府治理模式将被智能化结构和模式所取代,政府各部门办事效率将得到大幅提高。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融合的智慧社会,对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为人类共同应对问题,化解各种困惑争论危机和谋求光明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方向,获得普遍支持。

(一)关于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

尊重网络主权。《联合国宪章》贯穿主权平等原则,其精神也适用于网络空间。互联网的初衷和目的在于造福人类,只有尊重网络主权,各国才能对话协商,更进一步挖掘互联网的潜力,推动政府、社会、企业之间良性互动的平台建设,发挥互联网成为创新驱动的先导力量的作用,才能形成网络空间的最大公约数,才会真正让互联网惠及到所有人。

维护和平安全。网络安全威胁严重危及全世界的和平安全。网络恐怖主义、网络诈骗、网络勒索、网络监控、网络涉毒、网络暴力等非接触式犯罪盛行。网络安全不是一个国家的安全,各国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坚持《联合国宪章》主权平等准则,共同应对网络空间的威胁与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促进开放合作。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导力量,各国唯有合作,共同在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数字经济发展等诸多领域开展合作,积极制定开放合作的科学政策,采取一系列行动措施,把促进互联网公平治理作为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关键手段之一,才能更好的实现互联网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各国应该摒弃意识形态差异,凝聚最大共识,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与互信,推进世界民主化进程。同时,加强沟通协调,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与机会。再次,坚持互惠互利,加强优势互补,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建设。

构建良好秩序。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5]建立网络空间国际新秩序,是网络社会治理的政治保障。跟历史上任何时候相比,现在每个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要丰富,时空领域要宽广,内外因素要复杂,这就更需要构建良好秩序。互联网与世界各国的前途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也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

(二)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

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综合实力上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导致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互联网普及率较低,信息和通讯技术欠发达。国际社会有责任在全球范围内不断缩小信息鸿沟,促进信息共享。持续扩大网民规模,让更多人加入互联网,不仅可以拓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域和空间,也会使先行者从整个互联网世界水涨船高的发展中获益,对所有国家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时间上实现了对西方中心论的超越,在空间上规避了“民族-国家”的狭隘地方性。文明具有多样性,要推动人类文明的创造性发展,需要相互尊重、加强交流、彼此借鉴、和谐共存。全球化的背景促使人们寻找新的认同标准,共享平台能展示各国的优秀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能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价值观。

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6]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都依赖于同他国的合作,以及世界市场的稳定。而互联网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世界各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共享经济发展在有效盘活社会闲置资源、绿色环保、促进就业、提升社会运转效率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加速与终端和垂直行业融合。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重视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加紧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把占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作为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的重大战略。

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化解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已成为全球各国必须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不能独善其身。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理设备(如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设备等)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如若受到来自网络的攻击,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威胁城市和国家安全。各国应重视人工智能+安防的重要作用,借助大数据、芯片、算法支撑人工智能落地安防等契机,不断升级安防运营服务能力,通过产品、技术、资本等核心要素整合,提高网络空间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水平。

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目前,世界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7]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声音日益高涨。习近平提出要“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8],顺应时代要求。要让世界变成真正的地球村,离不开各国的共同参与和有效治理。各国应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进一步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资源普及化,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三、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现实启示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应继续贯彻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同时,我们应主动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变革,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发展红利更好地惠及世界。

(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网信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9],他强调“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10]当前,互联网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很大便利,数字经济的触角已经衍生到各行各业。但只有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工作目标,将改革的红利最大程度的让人民群众受益,才能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到智能时代的普惠服务。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网信发展思想,必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政策,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做好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转型的建设工作,着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互联互通。围绕公平可持续目标,鼓励支持互联网企业良性竞争,规范市场发展秩序,提高工程师的道德修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行。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做到行政审批事务“网上办”、“一次办”,为网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围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能力和管网、治网、用网的本领,提升网络政务服务水平,完善网络问政机制,拓宽民主监督渠道。

(二)加快推进网络技术与网络治理的自主创新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国家要重视发展和治理互联网,也多次提到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球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然而政策、市场及资本等推动拓展了其发展空间。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5G技术,价值巨大。从政策维度出发,加快发展5G技术,对促进以其为依托的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流网都具有深远意义。从产业维度出发,阿里云、富士康等国内工业互联网主要参与者,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供技术支撑,引领制造方式变革。

整个物理世界数字化是互联网的下半场。要加强对于网络治理的自主创新,就必须提前开始物联网布局。为实现万物互联的协同管理和服务,电信运营商等需要做好通信网络工作,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需要做好平台系统工作,大型终端制造商、智能硬件商等需要做好智能终端/芯片/传感器工作。只有把握好物联网时代的基于大量连接海量数据,从而交互衍生的互联网增值应用服务的发展路径,才能分享到物联网发展的最大红利,逐步实现网络治理的智能化。

(三)统筹谋划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的建设

从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强调“互联网+”行动计划,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科技强国、智慧社会”,再到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总书记为“数字中国”建设绘就宏伟蓝图,不仅明确了如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前进路径,更看到了数字中国建成后的美好未来。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人口挑战、平均通勤时间过长、通讯需求与基础设施建设不匹配、亚健康、教育供给不足、城市废弃物过多以及环境污染等挑战。当前,智慧城市覆盖了公共系统、交通、电网、金融、医疗、教育、家庭等范畴,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最火热的战略选择之一。智慧社会涵盖智能战略、技术能力、领域渗透、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智慧社会的建设,既要关注政府层面从上至下的投资建设,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努力,也要关注自下往上的社区动力,在软件设施社会管理的智慧建设路径方面下足功夫。

要想实现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的目标,必须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达到数字经济的结果。同时,在公共服务领域如民生、政务等通过数字化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的建设稳步前进。

(四)广泛开展与世界各国在网络治理方面的合作交流

进入21世纪,多种社会力量和谐发展的对话协调意识成为大家的共识。在面对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盛行、网络军备竞赛……等局势面前,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各国之间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启迪是:要倡导以对话化解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广泛开展与世界各国在网络治理方面的合作交流。

共同利益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都依赖于同他国的合作,以及世界市场的稳定。“一带一路”正是在世界经济乏力而急需新的经济增长点,亚欧转型关键时期而急需激发区域新活力和新合作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是推动经济自由流动、资源合理配置的一条合作发展之路。针对沿线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不足问题,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国要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化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加速全球数字化进程。

共同价值认同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基础。“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相互研习,研究彼此的历史、理想、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11]围绕深化交流互鉴,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同文化并存并不断学习借鉴才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常态。各国只有能够面对文化差异、求同存异、化解矛盾,才能推动全球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各国在经济利益方面的高度依存关系,以及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使得世界各国在安全方面愈益依赖共生。积极应对网络安全问题,需要各国的共同维护和积极努力。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应坚持多边协商、共同参与,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让互联网发展红利惠及世界人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EB/OL].(2017-01-19)[2021-04-23].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1/19/c_1120340081.htm.

[2]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

[3]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8.

[5][7]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1-04-23].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8]習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EB/OL].(2016-11-16)[2021-04-2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16/c_1119925133.htm.

[9][10]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11](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297.

责任编辑  苗存龙

猜你喜欢

网络治理
习近平网络治理思想探析
网络治理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网络治理视阈下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
旅游目的地合作中网络治理模式研究
全球网络安全治理动态与趋势
电子商务冲击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网络空间治理的制度困境与新兴国家的突破路径?
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治理网络淫秽内容的长效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