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开展有效区域活动的策略探究

2021-08-25陶淑丽

考试周刊 2021年59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策略

摘 要:区域活动重视师幼互动,要求教师不断提供新环境和材料,通过观察、记录、分析不断解读幼儿、了解幼儿,并能恰当地指导幼儿,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有效;区域活动;策略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需要提供多样化的环境,以及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使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主地进行活动,得到富有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游戏活动形式。区域活动重视师幼互动,要求教师不断提供新环境和材料,通过观察、记录、分析不断解读幼儿、了解幼儿,并能恰当地指导幼儿,以促进幼儿的发展。现如今不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有一定的问题,开展区域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教师是幼儿的守护者、陪伴者,没有真正体现出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培养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因此只有有效开展区域活动,才能让孩子做到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才能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才能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在此课题研究中,总结出了一些策略,现做一分享。

一、 丰富有趣的环境准备

这里的环境指的是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是指幼儿的心情愉悦,精神饱满能积极快乐地在区角进行游戏;物质环境指的是区角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要让孩子自由地在区域玩得尽兴、专注,就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区角的设计要有能让孩子看懂的游戏规则、分类摆放标记清楚的游戏筐、各个区域之间幼儿互动自由(如,能把美术区角的作品拿到超市区角去卖);二是材料投放不但要有层次性,还要遵循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一些富有趣味性、多功能、半成品的材料,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让孩子在区域游戏中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创、创中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如,大三班创设了三个区角:美工区、宝贝超市、建构区。美工区和宝贝超市面对面,看起来是两个区角,但其实是一个区角,孩子来去自由,你会看到美工区的孩子拿着自己做的玩具跑到超市去卖,那种热闹场面让你应接不暇。还有你会看到建构区的自主游戏不需要教师去指导,他们看着游戏规则和一些标志,认真专注地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并且小朋友之间合作得那么默契,几乎没有不遵守规则的孩子。这些好的区域活动的习惯都是师幼一起布置的区域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因此,丰富有趣的环境准备为有效开展区域活动起到桥梁和引领的作用。

二、 敏锐灵活的观察能力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第29条提出:“教师要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要学会观察,要有敏锐灵活的观察能力,这样你才能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才能步入幼儿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成长。因为幼儿园的孩子无法用语言完整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往往借助一些肢体语言、情绪、绘画等其他形式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此时他需要什么,成人通过分析才满足他的需要。这无形中把教师的专业能力拔了一个高度,要会观察孩子,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课题组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区域记录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记录方式。每个表上设置现场记录、情景分析、幼儿需要、改进措施……这些是研究幼儿很好的材料,通过这个记录表可以反映出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教师根据记录表不但能发现区域材料有问题,不断补充新颖有趣的材料,还能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发展,同时也可以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品质。以建构游戏记录表为例做一详细解读。

这个表里的观察对象指的是一个幼儿或建构区的所有幼儿,如果一个幼儿观察方式为跟踪观察,所有幼儿观察方式为定点观察;观察内容包括面部表情(眼神、表情)、动作发展(使用工具、协调性)、游戏参与度(注意力、专注度)、人际交往(独自、平行、合作)、随机事件;观察实录是记录孩子在游戏中的各种表现(用照片、文字或视频记录);幼儿行为分析是把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做具体分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孩子的需要;幼儿需要是根据孩子的需要思考填充什么材料幼儿更感兴趣,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改进策略是第二次游戏前补充游戏材料引领一部分孩子吃饱,另一部分孩子吃到甜甜的果实。这里强调一点,如果观察对象是一个小朋友,就要多次追踪观察并写好记录。

通过这个记录表,你就可以了解孩子在建构游戏中的最近发展区,我们提供怎样的材料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创设什么样的区角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还可以了解个别孩子的个性特点,什么样的材料可以满足比较特殊的孩子等。为你步入孩子心灵搭建了又一个桥梁。

三、 具體恰当的言语指导

常常听有些教师说:“区域游戏是自主游戏,放开让他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必要去指导。”可是你想过没有,这样的区域活动有没有教育功能?能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自主性难道是疯狂地玩吗?那么这样的区域游戏就失去意义,孩子根本得不到发展,他们毫无目的地乱玩,这样下去孩子好多习惯和游戏规则都会消失,对以后孩子的成长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孩子在玩区域游戏时,当你发现孩子真正需要时要给予有目的、有意识的口头言语指导。恰当的言语指导能鼓励幼儿想办法、动脑筋,促进幼儿思维和创新的发展,还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引领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一次建构活动中,有个小朋友用插塑积木搭建了一列长长的火车,他很激动地告诉我:“教师,你看看我搭建了一列火车。”我说:“好呀!你能快快带我去北京吗?”另一个小朋友说:“他这火车跑不动。”这个小朋友就急急忙忙在火车下面按车轮,又跑来一个小朋友说:“火车要有铁轨才能跑得快。”旁边的几个小朋友都帮忙搭建铁轨了,这个小朋友把自己插塑的火车放到铁轨上说:“教师,我现在可以带你去北京了。”可见具体恰当的言语指导会开动孩子的小脑筋,激发他们主动探究。

四、 完整有效的评价工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的适宜性,调整、改进工作是高教育质量,并重点强调了评价学前儿童的重要性,认为学前儿童的行为反应是对教育工作最客观、直率、真实的评价。教师要关注学前儿童的反应,把它看作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了教师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与评价,包括关注学前儿童日常表现,及时发现每个学前儿童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学前儿童的积极性、自信心,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学前儿童。有效运用评价结果,可以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由此可见,评价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我们在区域游戏中同样需要完整有效的评价工具。这个评价工具要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要满足群体中儿童的个性化需求,更要让教师知道评价什么、为什么评、怎么评。我们课题组经过翻阅资料和实践研究找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价工具。这套评价工具有六大领域(身体发展和健康、学习品质、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语言和交流、科学领域、创造性艺术),每个领域有不同条目,每个条目会有不同的层级,作为评价孩子区域活动成长的标准。我相信这套评价工具能为我们学前教育同行们理解儿童发展评价提供新视角,同时也为我区学前教育发展添砖加瓦。现举一例加以说明。

此表我只用了一个领域、一个条目、六个层级简单说一说评价每个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成长的标准,每学期两次,看看孩子的进步情况,促进孩子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教育部,2012.

[2]幼儿园工作规程[M].教育部,2016.

[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M].教育部,201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M].教育部,2018.

作者简介:

陶淑丽,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市平川区幼儿园。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