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合作共同培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究

2021-08-25詹婉婷

考试周刊 2021年59期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策略

詹婉婷

摘 要:现阶段,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早期教育,尤其是很多家长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给予了高度重视。幼儿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对个体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有助于他们身心和谐健康化发展。为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在传授给幼儿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以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文章就从幼儿园开放日、亲子活动、家访等家园合作形式入手,就如何培育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提出了自身浅薄的看法,以促使幼儿教育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幼儿;家园合作;行为培养;策略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处于家庭和幼儿园两大环境中,在家庭生活中他们受到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在幼儿园中他们接受教师的教育与指导。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针对性;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则更倾向于系统性、整体性、计划性。两种教育理念各有优缺点,是缺一不可的。为此,作为幼儿教师,在培育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时,不仅要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计划,还应该寻求家长的帮助,以使整个教育过程更加科学合理,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一、 开放活动,体验课堂

幼儿园开放日活动的目的是让家长走进幼儿生活的环境,了解幼儿在园内的实际情况,以发现幼儿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了解,以便做好辅助教育工作。目前幼儿园开放日活动是面向全班家长的,当大量的家长进入园区内后,可能会引起幼儿的躁动,而且也不便于家长仔细观察。对此,幼儿园可安排家长分批次进入园区,以做深入的了解。在开放日活动结束后,家长可将自己的感想、意见等告诉给教师,以帮助幼儿纠正错误的行为习惯,改变他们生活中的一些陋习。

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这样教师在幼儿园开放日活动中,就可充分利用起身边的家长资源,对幼儿的某些行为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例如,有的家长是牙医,他们较为注重幼儿的口腔清洁和牙齿健康,能在卫生健康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虽说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通过《爱吃糖的老虎》等故事讲述过关爱牙齿的重要性,但很多幼儿依然抵触刷牙,经常在家中和父母撒娇,以躲避刷牙。在幼儿园开放日活动中,教师就可邀请相关家长以“如何正确刷牙”“怎样保护牙齿”等为主题,并结合真实的病例,为幼儿讲述关爱牙齿的重要性。而有的家长从事服装行业,对幼儿的穿衣打扮有自身独特的看法,虽然幼儿年纪较小,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家长就可以“我爱整洁我爱美”为主题,促使小学生养成勤洗澡、勤换衣服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通过幼儿园开放日活动的组织,能使教师和家长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可形成教育合力,进而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化发展与成长。

二、 亲子活动,拉近距离

为了更好地促进家园合作,幼儿园经常组织各种亲子活动。每一次亲子活动的主题、内容、方式等都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爱好等特点来进行设计,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目前很多幼儿家长都较为忙碌,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导致彼此之间缺乏沟通,甚至有些幼儿对家长存在陌生感,亲子关系较为紧张。这样教师就可组织趣味运动会,即可借助两人三足的形式,将家长和幼儿紧挨着的两条腿绑在一起,当口令响起时,需要他们相互扶持、团结协作共同朝着终点跑去。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关爱,同时也能培养起他们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良好个人品质。此外,为了培养幼儿不打人、不说脏话等良好行为习惯,教师还可组织亲子DIY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缺乏耐心,且性格上较为暴躁,在DIY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熟练,幼儿经常需要从头再来,这很考验他们的忍耐力。有的幼儿会突然冒出一句脏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甚至有的幼儿还会对家长动手,在哭闹中想要退出活动。此时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安抚,以使幼儿安静下来,认识到哭闹、耍小脾气等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只有认真思考和分析,才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当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反思是否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影响到了幼儿,使得幼儿“出口成脏”。由于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需要教师和家长严格要求自我、以身作则,才能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总之,借助亲子活动,可拉近幼儿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能促使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从而与教师站在同一战线上,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优异的环境。

三、 随机家访,深入了解

幼儿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导致幼儿在园内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很多家长虽然也很焦虑幼儿的成长与学习,迫切想要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行为习惯,但往往适得其反,效果不明显。这样教师就可针对不同幼儿的表现,进行不定期家访,以解答家长的困惑,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例如,有的幼儿在园区内做事磨磨蹭蹭,缺乏时间观念,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他们经常拖到课后才能完成。这样教师就可在家访的过程中,询问家长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有的家长表示确实做事情较为拖拉,经常需要物质奖励,才能快速整理书包、洗漱等;有的家长则表示幼儿对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有较强的行动力,若是缺乏兴趣就会给人一种不情不愿的感觉。此时就需要教师对症下药,根据不同幼儿的情况,向家长提出建议,即做事拖拉的学生,我们可以为其规定时间,并由家长监督,当然家长本人也应该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与幼儿共同成长;对于兴趣占主导地位的学生,家长可多带领幼儿参加一些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以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多样化的兴致,从而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在幼儿园内也存在一些性格较为孤僻的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经常独来独往,很少参与到集体活动、游戏中去。教师就可做重点记录,并在家访时全面了解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思考是否因为家长的原因而出现了此类情况,与家长促膝长谈,从而培养起幼儿健全的人格。

总之,不定期家访能使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诚意,可促使家长更加配合教师的工作,并主动与教师讲述自己幼儿中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可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猜你喜欢

家园合作幼儿策略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