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三物理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2021-08-25郑智彬

考试周刊 2021年59期
关键词:复习教学思维导图

郑智彬

摘 要:复习课是初三学生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有效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总结和巩固,也是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学习新知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物理学科来说,初三阶段的复习课同样十分重要。思维导图作为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辅助工具,可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呈现,更便于学生从宏观上对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解,这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发散学生思维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就思维导图在初三物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三物理;思维导图;复习教学

初三物理复习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以加深学生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整体物理水平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因此,在初三物理复习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思维导图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思维导图来引领学生“温故”“知新”,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从而达到有效提升初三物理复习效率的效果。

一、 思维导图及其在初三物理复习中的应用价值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通过线条、图形对学习思维过程、对大脑中隐性知识进行直观展现的思维工具。该思维工具的应用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对某一工作原理或知识结构进行了解,并且可以帮助学习者通过框架结构认知新知识,实现知识的可视化,这对降低学习者的认知难度、提升其学习效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思维导图在初三物理复习中的应用价值

思維导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过程。在明确具体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不断地发散,从而形成系统的网络框架,便于学习者对相关知识内容、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真题把握。将其应用到初三物理复习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物理知识了解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系统,从而有效地优化物理复习效率。且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还可以让学生对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有更系统、更完整的认知和印象,有利于学生构建起大致的物理知识框架。此外,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可以改变传统的“题海战术”的复习模式,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可以丰富课堂形式、提升复习效率,这对提升学生的物理复习效率同样有积极意义。

二、 思维导图在初三物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巧用思维导图,引领学生“温故”

复习课的一项基础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温习,但是以往的物理复习课中部分教师往往会担心学生自己不会进行归纳整理,或者是担心学生及时进行归纳,其归纳内容也多不全面。因此,部分教师为了节约时间,通常就自己来担任这个角色,直接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然后讲给学生听。这样的复习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没有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师讲得很费力费神,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却不够理想。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可以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归纳和整理中来。在第一节复习课时,教师就可以先教会学生思维导图的画法,然后结合教学进度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复习任务,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从预习环节入手切入到各章节知识点的复习中,让学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点、思考构图、查阅教材进行思维导图补充的方式来逐步完善思维导图的构建,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更全面、深入的把握,从而避免学生复习时只停留在知识表面的浏览上,提升复习效果。

比如,在复习《光现象》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复习时就自己尝试制作思维导图,将“光现象”的相关知识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呈现。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检查,并在课堂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光现象”为中心主题,分为“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看不见的光”“平面镜成像”等几大分支(图1)。促使学生对该章节的内容形成整体的把握和理解,然后再从各个分支入手进行细化的复习和整理,这样一步步地整理归纳,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该章节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对“光现象”的掌握情况,达到良好的“温故”效果,提升复习效率。

(二)借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知新”

“知新”是复习课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在“温故”基础上的复习效果的提升,是对学生思维的开拓及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三物理复习中教师需要在关注学生巩固基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地拓展思维,在温故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进一步提升复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当然,在进行“知新”引导时,教师需要注意面向全体同学,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确保每个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都能获得“新知”。在复习课前,教师同样需要要求学生对要复习的内容先尝试绘制思维导图,标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同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找自己的薄弱点,存在的问题和不理解的问题,并进行标记。然后在课堂复习上着重进行提问和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同时在复习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到有目的、有条理地引导学生来整理、归纳知识,并对学生的知识点盲区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得到知识体系。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绘制思维导图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知识薄弱点进行达到的提问,并且可以和同学间进行积极交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达到新高度,从知识的复习中学习到新知识,提升复习效率。

例如,在《光现象》的复习中,在构建起图1的思维导图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中的几大分支为出发点进行更详细的思维导图构建,帮助学生对于该章节的知识进行更详细、更全面的了解。如以“光现象”中“光的传播”这一分支为例,有的学生以“光的传播方向”“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规律”“应用”为分支进行了思维导图补充;还有的学生通过“光线”“光束”来对光的传播进行表示(图2)。这样的补充,不仅完善了“光的传播”部分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复习就知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薄弱点进行巩固和补充,学习新知识,实现新旧知识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完成已有知识和正确知识间的思维过度,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思考和学习新知识,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上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分析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修改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该章节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有利于明确自身的存在问题和不足,从而可以提升学生复习的针对性,减少在已经掌握的知识部分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查漏补缺、提升复习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复习教学思维导图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方法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的有效复习策略探析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