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2021-08-25池至楠

考试周刊 2021年59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池至楠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运用真实的场景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加强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充满活力、充满悬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探究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文章就以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更好的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进行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學;情境创设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提倡个性化发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要运用有效的情境创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注重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求知性以及渴望性,从而更好地推进数学教学的长期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目标,去合理地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以落实素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下面,文章就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一、 立足现实生活数据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生活是数学的根本,同样数学教学的目标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就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立足于生活实际,将教学内容逐渐引向生活化,走向生活化教学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与创造问题,要针对学生的生活阅历去选取生活素材,并创设真实性的场景以及经典的案例,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重要性以及实用性的认知,从而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时,首先,教师需要针对这一内容确立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形成辨认几何体的能力;通过对比分析,来掌握不同几何体的特征,分析几何体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并结合不同的几何体特征进行归类划分。然后,在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以及生活化素材,如不同高楼大厦的图片、各种数学模型、金字塔模型以及圆柱、圆锥、球等教学工具,接着再运用这些工具进行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随后,在课堂教学中一一为学生进行展示,并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将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共同交流与探讨。同时,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帮助学生明确分析的目标:观察情境中的实物,分析其结构与特征。二结合情境内容创设相关的课堂问题:这些几何体具有怎样的实用性以及应用价值?这些几何体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从而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合作交流,迎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有效引入数学故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技能,其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明确数学的思想以及数学的思维。要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以及运用方法,从而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当前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积极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渠道来查找有关教学内容的数学故事,运用数学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从而实现学生更加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迎来高效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一课时,为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运用一段数学故事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回答,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做有理数么?有理数都包含哪些?这种学生已经学习过程的内容,自然会回答道:自然数、零、分数还有负数,接着教师继续进行引导: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有理数是如何产生的呢?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必然会陷入沉思,并不断地反思这个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相关的故事,运用故事来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如为学生讲述这段与有理数产生有关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的祖先居住在森林中,他们终年靠狩猎为生,虽然那个时代每天获取的食物不多,但是仍然存在有关数量的问题。开始人们只是以多和少来进行区分,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可以掰着手指头进行数数。因为那个时代每天获取的食物量都是“屈指可数”的水平,再后来,随着捕猎技术的提高,人们也逐渐发现了食物的数量已经超出了手指的范围,于是又想到运用一条绳子通过打结的方式进行记数,这就是人们最早的记数方式。随后又不知过了多久,人们渐渐感到这种打结计算的方法不但麻烦,而且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记不清这些结是指什么的了,终于想到要运用一些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数量,出现了最早的数字如Ⅰ、Ⅲ、Ⅲ、ⅡⅡ或Ⅹ等符号。这些符合分别表示1、2、3、4……10,也就是如今阿拉伯数字的前身。随着故事的讲解结束,学生也充满了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有理数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 巧设故事悬念创设数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进行悬念设置来创造教学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例如,同样在教学“有理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这样一段故事:在数字王国,有着三口之家,分别是大哥正数、小妹原点以及小弟负数。其中大哥与小弟长相十分相似,小弟只是比大哥多出了一撇胡子,但是呢他们两个的脾气却是相反的。大哥一直想着收入,而小弟则一直想着支出,大哥要盈利,小弟就要亏损。这样奇怪的一家人生活在数轴上,大哥住在数轴的右边,小弟住在数轴的左边,小妹呢则住在两人的中间。这时有人就说了右边通常是正方向,结果小弟一听就不乐意了,就立马去找大哥进行理论。在两人争吵的过程中,小妹过来协调并对小弟说如果你要是和大哥互换了位置可不要后悔,接着又对大哥说搬到我的左边住吧,负方向也挺好的。这时大哥同意了,两兄弟也在第二天调换了位置。而随着两兄弟为主的调换,数字王国却乱了套,最后国王出面进行调解,让两兄弟将位置换了回来,小弟通过国王的指导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弟究竟犯了那种错误呢?为什么他们互换了位置数字王国就乱套了呢?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得出答案,这样就有效地达到了运用悬念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