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期留置胃管的30例老年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8-25陈美珠
陈美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干部病房,福建福州 350001
临床上针对昏迷或其他原因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实施留置胃管干预,方法主要是将胃管经鼻腔置入患者胃中,然后食物经胃管送至患者的胃,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病情较重或一直长期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需要长期接受留置胃管干预,此时患者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误吸及吸入性肺炎为其中常见的类型。发生误吸或吸入性肺炎的患者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可有呼吸困难症状,严重甚至可能发生死亡。老年患者是长期接受留置胃管干预的主要人群,为了降低老年患者留置胃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对该院2018年7月—2020年1月期间60例长期留置胃管的老年患者实施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长期留置胃管患者,按照患者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该次研究已经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65岁,最大88岁,平均(72.23±1.54)岁;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最长为14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0.37±1.62)个月。胃管留置原因包括脑梗死7例、昏迷9例、气管切开6例、老年痴呆8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65岁,最大90岁,平均(72.41±1.49)岁;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最长为15个月,最短7个月,平均(10.42±1.65)个月。胃管留置原因包括脑梗死8例、昏迷7例、气管切开8例、老年痴呆7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胃管留置时间、留置胃管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的拍背、翻身、吸痰护理,对胃管通常的观察以及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1]。
研究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对照组相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情况下,对患者实施风险评估,使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综合评估患者的吞咽反射、呼吸、意识、软腭运动情况,将饮水过程中有呛咳或饮水声音改变、吞咽唾沫后发生2次及以上咳嗽的患者判定为误吸。并观察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基于患者的正常体温,针对超过患者正常体温1℃及以上、肺部有湿啰音、痰液增多等症状的患者临床诊断为吸入性肺炎。对所有研究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翻身干预时注意保持患者体位的稳定,抬高床头至一定角度(35~40°),可有效防止误吸的发生[2]。留置胃管时选择合适的胃管,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胃管留置的意义、作用以及留置胃管过程中应遵守的注意事项等,保持胃管深度在55~65 cm范围内,营养物质注入速度保持在100~150 mL/h,给予营养支持6次/d,营养支持间隔应为2 h。稳定营养液温度在37~40℃,如果患者有行动能力,则引导患者自行刷牙,如果患者无行动能力,则护理人员清理患者口腔,过程中保持无菌操作原则,完成口腔清理3次/d。如果患者接受了气管切开,则营养支持前与支持30 min后完成吸痰操作,首先吸掉患者口咽部痰液,然后换管,再吸引气管内痰液,过程中针对患者痰液的颜色、性质、痰量进行观察和记录[3]。监测患者的病情状态以及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时及时停止操作并向有关医师报告[4]。针对患者及家属胃管留置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慰藉患者及家属,并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聊天,耐心解答问题,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疗[5]。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概率实施对比,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项目分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疾病状况和疾病感受,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误吸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误吸的发生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误吸发生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实施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实施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疾病状况 疾病感受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72.13±3.54 56.35±4.42 15.263<0.001 86.36±4.42 73.27±4.35 11.561<0.001 60.10±3.52 51.42±4.36 8.484<0.001 78.89±2.34 66.32±3.31 16.985<0.001 80.63±2.31 70.45±3.54 13.191<0.001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下降,在长期的胃管留置干预下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高于青年人群[6]。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吸入性肺炎的预防中有积极的效果,吸入性肺炎作为胃管插管并发疾病之一,患者在长期的胃管留置干预之下,机体状态不理想,如果发生吸入性肺炎或误吸,将极大影响患者的正常生存,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有效的针对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措施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重要手段,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实践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特征、原因及有效护理方法等方面分析入手,结合老年长期留置胃管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完善护理对策,有效降低了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风险[7]。
当前人们对医疗服务工作的要求逐渐提高,尤其是针对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护理工作的实施效果,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还与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有一定的关系[8]。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新型护理干预方法,以临床循证治疗为基础,针对某些不好治疗和管理的疾病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有良好的效果[9]。将集束化护理应用在老年长期留置胃管患者中,由于胃管的长期留置会给患者呼吸系统带来一定的刺激,且胃管的插入会损伤患者的消化道黏膜,导致患者发生消化道、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增加。针对目前长期留置胃管的老年患者有较高的吸入性肺炎发生概率的现状,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案,通过实施风险评估、体位管理、控制营养物质的注入速度、营养液的温度、营养液的供应频率以及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的辅助护理方法等,根据患者留置胃管的原因,适当改变临床护理对策,有效降低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概率,提高对患者留置胃管期间的管理效果,并利用家属的积极作用,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状态,使患者更加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10]。该次研究显示,应用了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研究组患者,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概率均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6.66%<30.00%,10.00%<36.66%)(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疾病状况和疾病感受评分更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这与杨小涵[4]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给予老年患者集束化护理后,误吸的发生概率为3.3%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后的发生概率10.0%(P<0.05),与该文所得结论相近,说明集束化护理在老年长期留置胃管患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效果,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老年长期留置胃管患者吸入性肺炎方面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老年长期留置胃管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预防工作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有良好的效果,降低老年患者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