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基训钢琴伴奏对舞蹈生促进音乐化的应用研究*
2021-08-25程沫
程 沫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正所谓“乐为舞之声,舞是乐之心”,在古典舞基础训练课程中,钢琴伴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出色的钢琴伴奏不仅能利用优美的节奏和旋律表达美,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创造美,使基本功训练与钢琴伴奏在同一时间与空间合二为一,从而在动作技术层面以及情感表现力方面都得到更深入层次的表演。
而在高等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课程中能够用上钢琴伴奏的资源非常稀缺,从全国各类带有舞蹈专业的师范类院校来看,钢琴伴奏教师的能力参差不齐。一线城市如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钢琴伴奏老师情况较好,不仅拥有资深且专业的钢琴伴奏老师,还有专业的伴奏曲谱,均由专业的一线伴奏教师编撰,能够较好配合专业课程需要。但是通过对西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西南地区的师范类院校的舞蹈专业调查发现大多基础类训练课程没有配备专业的钢琴伴奏教师,许多伴奏教师由钢琴专业教师或者音乐类专业的研究生担任伴奏工作,不稳定性是影响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在钢琴伴奏老师不足的情况下采用音频配基训组合的方式也是许多专业老师的无奈之举。由此可以看出高等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的发展仍然是相对后起的学科,对基训课程与音乐结合的认知与训练方式仍有待提高。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学形式的单一、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欠缺等一系列问题都限制了师范类舞蹈教育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一位舞者的表演效果是否出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肢体表现力,这种表现力可结合音乐通过舞蹈的表现形式传递出来。当一个动作能够将音符升华为语汇时,就赋予了舞蹈更多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因此,加强古典舞基训课堂中对学生的音乐感知培养,进一步加强肢体对音乐的表现力,从而使舞蹈语汇与音乐相融合。基于当前现状与教学论的视角和分析框架研究高等师范院校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体系的重建,推动高等师范类院校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中小学舞蹈教学、编创、表演)得以全面提升,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舞蹈教育人才。
一、钢琴伴奏在古典舞基训教学中的技术训练作用
(一)调控动作速度
在古典舞基训课程教学中,钢琴伴奏的音乐可以调控动作速度。在做把上小踢腿、旋转类技术技巧、基础类小跳这类轻快灵巧的组合训练时,钢琴伴奏的速度应采用小快板、较为急速的音乐旋律,在伴奏节奏的选取上多选用二八节奏,随着节奏的加快,加强学生对小腿肌肉及脚腕训练的灵活性。通过与节奏的配合,刺激学生从听觉上的反应,强化内心的灵活感;在做控制组合、大舞姿转这类舒缓大气的组合训练时,钢琴伴奏的速度采用慢板平稳的二八节奏型做琶音运动,伴奏音乐的整体旋律更为连贯、抒情,流动感更强。根据训练组合编排的不同,当音乐与舞姿相互感应时,便能传达出一种柔美、优雅的艺术效果。音乐段落的衔接也应根据需要的动作特点来编配,并根据学生的身体能力随其变化。因此,钢琴伴奏不仅能调控动作的节奏与速度,还可以加强对学生肢体的配合与运用,加强对动作的训练完成度,提高动作与音乐节奏型的契合度。
(二)把握动作力度
中国古典舞在舞动时强调节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自由表达,舞蹈动作的表达也不是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在强弱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方式中进行。在古典舞基训课程中不应只强调对身体动作的开发,还应结合古典舞的气质神韵,将动作的力量处理与音乐力度变化相互平衡,从而更进一步凸显动作的张力。在钢琴伴奏弱拍的时候多处于动作蓄势待发的时刻,当节奏重拍弹奏出来时,动作的力度一定要在一瞬间给予最大化的展现,才能将动作的力度处理出来,达到一拍亮相的效果。大跳类组合多属于力量性强、动作幅度较大的训练,在完成该类型组合时需强化学生去感受音乐的变化,体会多变的内在节奏与丰富的旋律音程,在充满力量的钢琴伴奏下,使动作带来更大空间的肢体发挥与情绪支撑。古典舞“美感”的根本和动作的表现特色都来源于节奏的处理和呼吸的收放,使动作的视觉节奏与听觉节奏达到高度和谐,也正是这种独具魅力的特征,让古典舞更富有生命力和内涵。
(三)增强艺术表现力
围绕古典舞基训的教学大纲量身定做具有针对性的钢琴伴奏曲目,培养学生身体与音乐的契合度。通过不同节奏音型的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的节奏感,如控制与技巧组合创作舒缓与密集音符旋律的音乐,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动作频率与旋律疏密的对应;大跳等组合创作力量性的音乐,使学生体会到身体爆发力与音乐力量的平衡;结合音乐主题变奏,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将音乐变奏表达出同一短句主题的不同身体情感。在古典舞基训课程中应在古典舞基训课程中要想增强学生艺术表现力,还必须从伴奏音乐背后的文化背景延展,加强人文知识的比重。艺术个性的发挥是艺术创作的根源,合理提取具有古典舞风格的旋律与曲调,给予学生更多情感表现的空间,让学生在相对统一整齐的组合表现形式下能够自由且生动的完成情感上的表达,提高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加强音乐听觉与舞蹈语汇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伴奏的感染下将情绪与情感达到最大化的呈现,形成更有有效且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基本功训练课堂。
二、钢琴伴奏对师范类舞蹈生培养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探索舞蹈与音乐、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现阶段高等师范类舞蹈教育专业训练课程的定位是以培养具有较高的舞蹈表演技巧、较强的编舞能力为主的专业性人才方案,这个课程培养目标显然过于高大。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就业走向和社会需要制定课程目标,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定位为应用型的“舞蹈师才”,并与中小学音乐课堂、文化馆站及社区文艺服务相结合,降低不切实际的技术难度,区别于舞蹈表演及舞蹈编导专业,让课堂内容真正联系到实际应用中。在古典舞基础训练课程中可引入节奏、音程、旋律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基础动作的单一训练,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完善学生在音乐知识上的空缺。通过专业教师引导,在基础训练课程中配合钢琴伴奏去发现不同节奏的处理对组合与动作的影响,将课堂内容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更新教育理念,重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等师范类舞蹈专业的古典舞基训课程不仅仅是动作的完成,而是在完成基础训练动作后能够合理结合音乐并有创造力地进行应用。如何发挥创造性,如何增强表演与编创的能力,需要将古典舞基训课程目标集中于强化动作语汇与钢琴伴奏的结合。这个过程不是孤立地训练基本功的每一个动作,需要学生深入了解伴奏音乐的节奏与情绪,拓宽自身的思维能动性,加深对旋律不同构成方式所带来的身体处理与情感变化,从而达到对钢琴伴奏的不同旋律构成的理解与认识,引导学生在组合完成过程中的情绪感知能力,并由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及创造力。
不管未来是在中小学还是群文化艺术中心教学,都需要舞蹈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能够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相关艺术科目的赏析。因此,在培养学生上岗就业前,应更新教育理念,重新构造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通过古典舞基训课堂上钢琴伴奏的使用,让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构成与表达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认知,对今后进入实践教学环节后是非常可行有利的。
(三)探索新的课程模式,优化教学大纲
探索动作语汇“主题”与音乐“主题”变奏相融的教学模式,用同一主题表达不同的艺术情绪。处理好短句主题与音乐主题在共同变奏中速度、力度、情绪间的能动关系,增加多种基础实践课程的可能性。优化课程大纲,注重内容的多元化,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融合,技术学习与就业思维相融合。注重教学实践与艺术实践,要求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同时,学会选择并根据音乐传递出的情绪进行身体表达,最后进行相互教学与编创,构建“课堂+情景+讲台”三位一体的实训模式。
因此,应在基训课堂上加强对钢琴伴奏的重视力度,扩大专业伴奏教师的梯队,调整舞蹈学科培养人才方案的要求,增加对音乐学科方面的基础设置。这不仅是符合当前教育现状对师范类舞蹈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也是对当代舞蹈教师综合素质的诉求,真正做到师范性技能型人才输出,响应时代对舞蹈美育发展的号召,培养具备专业性特征的舞蹈师才。
综上,不断前进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期望。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对综合性人才的技能培养,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突出古典舞基训课程内容的风格性特征,运用多种旋律和节奏的弹奏,将不同的训练组合改编创造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舞蹈作品。促进学生强化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形成较强的音乐感知力,使舞蹈艺术呈现出更精彩的表现形式,从而适应对师范类舞蹈专业教学人才新标准的要求。让学生了解音乐艺术对自身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才能提高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综合教学质量的提升。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地提高师范类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与时俱进的优秀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