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学分制改革和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

2021-08-24黄坚学张劲松吴海练马荣

文教资料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高校共青团创新

黄坚学 张劲松 吴海练 马荣

摘   要: 随着高校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部分高校开始思考与国际接轨,实施完全学分制,势必对高校传统的各项管理制度造成冲击。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党委和基层大学生联系的“枢纽”,一直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实施,高校传统的共青团工作势必产生重大变化,从完全学分制改革出发,探讨完全学分制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一些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完全学分制   创新   高校共青团

近年来,国内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国内较知名的大学都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笔者工作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也从2016年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实施完全学分制,必然冲击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社团组织、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势必引起高校传统共青团工作的重大变化。

一、完全学分制的定义和特点

(一)完全学分制的定义。

所谓完全学分制,是指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学生通过选课在弹性年限里修读学分,最后以学分衡量学业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高校现行较普遍的“学分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学分制,而是“学年制+学分制”,本质仍然是“学年制”,学生课程结构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仍然占主导,学生自由选修课的门类仍然不足,另外学生并不能改变修读年限。

(二)完全学分制的特点。

完全学分制与我国高校传统的“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选课制。

完全学分制最突出的特点是选课制。实施完全学分制的高校只会规定专业少量的必修课,而会开出大量的选修课给学生修读。大量选修课的开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帮助。教师可展其所长,开出最能体现自己专业和水平的课程,学生可尽其所能,选学最符合自己兴趣和发展方向的课程,提高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当然,同时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学校开出足够数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课程量可能是传统学年制模式课程量的翻倍;二是要求教师展现更高的教学水平、更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选课;三是要求学生学习上更主动,主动选择发展方向,主动选择合适课程,主动把握学习进度。

2.弹性年限。

完全学分制另一突出特点是弹性学制。实施完全学分制之后,不要求所有学生在固定的年限里顺利完成学业,而可以在3年至6年的弹性年限里修读。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经济条件自由安排学业。

3.个性化和自主权。

完全学分制的本质是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权。完全学分制改革打破了传统学生专业培养的同质化特点,即一个专业学生所学课程几乎区别不大,完全学分制的学生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课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个性化的能力和素质结构。完全学分制的学生选课自主权更大,从开始选课、选什么课程到学业的进度都要学生主动关注和安排,需要学生懂得如何规划学业和职业发展。当然,必然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学业指导,要设置专业人士或专业部门给予学生选课程序、选课倾向和学科发展方面更加科学、更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完全学分制具有的以上几个特点不难发现,完全学分制更符合人的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更适应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更能高效并且合理化地配置教育资源,将是大学管理体制的大势所趋。

二、完全学分制改革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完全学分制会给高校传统共青团工作带来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客观分析、降低冲击、迎接机遇,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既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又是高校继续做好学生全方位引导和服务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完全学分制改革给高校传统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

1.将打破高校共青团传统组织机构模式。

高校传统的共青团组织结构一般为“校团委、院系团总支、班团支部”自上而下的机构模式,但随着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可以弹性修读,势必打破传统的班级概念,以班级为基础的团支部必然受到冲击,传统的以班团支部为基本单位的团系统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将不能适应完全学分制的要求。

2.带来团员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的弱化。

高校传统的团组织体系相对固定,有固定的班级和班团支部,上课在一起,活动也在一起,大家彼此熟悉带来的心理联系比较紧密,紧密的心理联系产生了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实施完全学分制之后,出现“同班不同课,同课不同班”的情况,班级的不固定会带来彼此心理联系的弱化,造成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弱化。

(二)完全学分制改革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机遇。

实施完全学分制会给高校传统共青团工作带来更多机遇:

1.促使高校共青团组织机构调整和创新。

高校建立共青团组织的历史很长,是国家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历史选择。实施完全学分制之后,高校共青团组织绝不会消亡,这是我国的体制和国情决定的。但是,完全学分制实施后,高校现有的团组织机构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未来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促使高校现有团组织机构创新和调整。

2.提高共青团工作效率。

高校现有共青团组织的“校團委、院系团总支、班团支部”多层结构已不适应完全学分制改革的要求。未来,共青团组织可能采取扁平化结构,由“大学团员服务中心”直接面对“大学生团员”,直接“引领和服务”大学生团员,因此,在工作中更多地运用新媒体,可能是一个必然选择。新媒体下的工作具有更快速、准确、信息量大、类型丰富的特点,为共青团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最佳载体。

三、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适应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完全学分制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必须考虑如何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发挥好团组织的作用,做好引导青年大学生的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重新定位,转变职能观念。

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组织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先进青年大学生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现实中,一所高校99%以上的大学生都是共青团员,为此,高校校级团组织几乎是一所高校学生管理组织机构,领导和管理几乎全校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共青团组织充分显示了“政治”“管理”和“教育”的职能。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促使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管理理念产生巨大的转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自主权成为主旋律,为此包括共青团组织在内的各种原来的学生管理机构都会转变职能和定位,“管理和教育”更多地转变为“服务和引领”。高校共青团组织只有从“服务和引领”的高度出发,才会自觉地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手段,大力构建服务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把共青团组织真正建设成“青年之家”,青年大学生才能对团组织有归属感。

(二)建立高校团组织工作新体系。

完全学分制实施后,固定班级概念的弱化将冲击高校现有的共青团组织机构体系。因此,必须创新和调整高校现有的团组织工作体系。

1.团组织结构适度扁平化。

当共青团组织的职能成功转变为“服务和引导”,在共青团组织工作方式优化和工作效率提高的基础上,高校团组织工作体系可以考虑采取扁平化结构,建立“大学团员服务中心”直接面对“大学生团员”,直接“引领和服务”大学生团员。扁平化的结构一方面可以使一个团组织的信息更快地传递到每个团员青年手中,另一方面在团组织内部工作布置、通知下发、会议召开等都会更加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2.建立“社区团员服务中心”。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住宿生活的楼栋或社区相对稳定的特点,搭建一个“社区团员服务中心”平台或阵地,构筑青年大学生团员的“精神家园”,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三)开展有效的高校团组织活动。

开展有效的团员活动是高校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直接的方式。为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找准切入点,开展有效的高校团组织活动,不断探索和实践团组织工作的新载体和新内容。

1.为大学生成长和成才开展有效的团组织活动。

在过去长期工作中,高校团组织积累了许多有效的工作载体,比如“大学生三下乡”“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创业工场”等活动,已经成为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团组织活动品牌。这些活动品牌把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建設很好地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要继续用好这些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团组织工作载体。另外,团组织还可以通过经常性开展时事辩论、演讲、文艺体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课程辅导、职业规划等活动,不断拓宽青年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2.主动为团员提供交流娱乐的平台。

高校团组织要主动放下严肃、刻板的“传统架子”,积极搭建青年学生的各种交流娱乐平台。在大的方向上把握好,确保主题健康向上,使交流娱乐平台的内容尽可能丰富多彩。在搭建过程中,既要注重对游戏、动漫、电子杂志等载体形式的创新,又要注重适时适当地嵌入理论、道德、艺术、社会价值判断等元素,实现引导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四)重视新媒体手段,做好宣传,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

现如今,网站、BBS、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层出不穷。新媒体体现的多元、开放、自由等特点,正好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追求平等、追求自由、追求知识和个性化娱乐等各方面需求。因此,在加强共青团宣传工作中,可以多应用新媒体技术,把共青团的活动信息随时随地展现在青年大学生面前;可以利用新媒体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形象及交互性的特点,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了解团组织的工作动态和活动情况,通过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有效调动青年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新媒体可以作为团组织内外宣传的新平台,通过工作的持续追踪或活动的现场发布,让团组织得到广泛关注,不断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钦锋.完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刍议[J].黑河学院学报,2017(4).

[2]许明月,梁领胜.完全学分制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高教学刊,2016(16).

[3]秦涛,张效利.高校共青团组织提升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J].中国青年研究,2017(10).

[4]刘瑞文.善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共青团工作——以济宁医学院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18).

猜你喜欢

完全学分制高校共青团创新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完全学分制下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思考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