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

2021-08-24昌盛贺毅夫

文教资料 2021年1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红色价值观

昌盛 贺毅夫

摘   要: 目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高校如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指导大学生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其成长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提出红色文化本土化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必须把思政教育的理念贯穿其中,解决好专业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既要育才,更要育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输送人才[1](1-3,9)。“00后”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着良好的物质条件、开阔的视野与理想。思想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是“00后”大学生的文化特征。他们对本土文化充满了自信,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呈现出多元的文化认同和创造力。因此,现代高等教育更需要承担起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探索出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大学生成长规律的思政教育方法,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凝结而成的思想意识形态,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特有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内核可以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想指引和资源素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高等教育思政工作一项十分迫切的根本任务。

一、红色文化本土化的意义与价值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我国新时代教育体系的重要要求。它以“立德树人”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2](37-39),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形成具有协同效应的教育模式。课程思政强化了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功能,通过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既发挥课程在专业能力上的教育功能,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培养文化涵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育方式必须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规律和时代特点。目前,部分高校在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时,教育方式和工作方法都比较传统,缺乏创新,脱离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方式方法背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导致教育效果较差,甚至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认知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的教育工作,必须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为重要抓手,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使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3](136-137)。

红色文化是我国党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优秀文化形态,包含了丰富的历史遗迹、英雄事迹和精神理念,具有天然的价值引领作用和政治导向。因此,红色文化是一种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资源和载体。让红色文化走进课堂,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教学环境,是强化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条重要路径。

红色文化本土化强调红色文化的地域性,就是把大学生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把独具特色的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全方面和全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更接地气和富含时代感,非常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同时,弘扬地方红色文化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更容易受到各类社会力量的扶持和帮助,既能更好地传承和传播红色文化,又能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可以让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方历史,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共情、共鸣和地方认同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和激励大学生,有效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二、红色文化本土化的内涵与载体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是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指路明灯。然而,目前在高校思政课中,由于红色文化本身政治属性较重,与学生的距离感较强,红色文化融入英语课程思政的路径往往比较僵硬,内容不生动,造成学习效果不好[4](85-87)。因此,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充分挖掘、提炼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文化课程建设,对于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非常重要。

红色文化包含珍贵的历史遗迹和革命精神,都是经过历史锤炼和风雨洗礼而后形成的文化资源。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挖掘红色资源,提炼红色文化素材,使红色资源“多”起来、“活”起来,除了挖掘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资源外,更要搜集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完整的地方红色文化体系,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宝库。此外,在搜集红色文化资源时,更要与时俱进,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当今新时代条件下的资源,如守卫我国边界的边疆战士、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等为代表的新时代英模们的鲜活事迹加以广泛搜集。在利用这些红色文化的本土资源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大学生们能从中感受到当地的地域文化氛围,增加学习的亲切感和温馨感,潜移默化中促进心理健康成长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红色资源的传播形式和传播载体,以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多样方式,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课堂中的内容体现与创新转化。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远程教育和数字展示等新技术,用好微博、微信、QQ、慕课等平台,用一幅幅图片、一册册书籍、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一段段视频、一首首歌曲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共同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内涵的时代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课程结合得更紧密,使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宝贵精神真正在大学生中入心入脑成形[5]。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高校英语作为覆盖面广、学时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校英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既要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以“课程思政”理念为育人核心,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将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活动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使学生在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持续改进教学理念,提高思政教学水平,提高职业素养[6](85-87)。高校需要持续开展对教师的职业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与业务能力,为学生思想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师资基础。

当前大学英语教材,由于英语课程的特殊性,教材内容的选取中西方文化所占比例较大,教学重点着眼于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传授方面,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传播较为缺乏。课堂上过多地讲解西方文化,缺乏价值引领,容易导致思政教育脱离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背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导致教育效果较差,甚至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认知兴趣或者有逆反心理[7](116-120)。红色文化,尤其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功能。它是大学生最直接、最具象、最近距离接触革命历史的载体,更是一个常学常新、予以人无限启迪的生动课堂。因此,选择合适的地域红色文化内容进入英语课堂,用英语讲解、传播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内容既包含党和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优良传统,又融入党的建设、社会变革等真实生动的发展历程,使思政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大学生通过对地域的红色精神、红色印记、红色回忆等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学习主题,可以引发共鸣,加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课堂是弘扬红色文化和传播红色精神的重要阵地,课堂教育的形式如果简单枯燥、内容空泛,就很难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大学生们很难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课程思政效果自然不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技术、教学方式不断涌现。教师可以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信息新技术,结合地域实情,再现不同时代下的历史情景和故事事迹,灵活生动地向大学生讲述红色文化,让大学生们自觉了解红色文化,亲近红色文化,进而喜欢红色文化[8](145-149)。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既有理论深度和价值引领,又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更接地气,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英语课堂的感染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开展“用英语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用英语传播红色文化的机会,使学生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不仅可以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还可以在进行本土文化传播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9](5-9)。

社会实践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避免空洞乏味的拼凑式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让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领略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体会红色革命精神,深入了解和思考红色文化,达到“以史育人、以情动人”的教学目的[10](18-20)。如在地域性的红色革命遗迹、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等地方,学生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使用英语对外国游客和友人进行我国红色文化和精神的宣传和推荐,传播红色文化,并锻炼英语语言应用能力。高校还可以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心灵上受到洗礼、在精神上受到震撼,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学习到与我国不同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等内容,思想价值观念可能受到一定的冲击。因此,大学英语教育要主动将红色文化有效地融入英语课程中,既传授知识和技能,又加深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树立文化自信,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教学中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素材,能令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方历史,产生共情、共鸣和地方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懋君.遵义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课校本课程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22(05).

[2]耿思嘉.红色文化资源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1(02).

[3]葛鑫.重庆地域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智库时代,2019(50).

[4]周琼,陈镘焙,朱怡文.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7).

[5]周冰舸.海南紅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20.

[6]文姚丽,胡菊芳.以实践教学激活思政课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1(01).

[7]刘莹.“课程思政”视阈下皖西红色文化与茶服设计的融合与创新[J].皖西学院学报,2020,36(03).

[8]朱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4).

[9]王强,高学钦.闽东红色文化资源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价值[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10]李新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

2021年度益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益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 YS243)。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红色价值观
红色是什么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