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思政课教学语言魅力的提升

2021-08-24樊佳琪王小琴

文教资料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

樊佳琪 王小琴

摘   要: 教学语言,是教育者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手段。教育者如何运用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育对象对于教育者及教育活动的亲切感和情感态度。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必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教学语言的魅力。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是真、善、美的统一。部分教育者的教学语言,在这三个层面上,有一定程度的缺失。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语言魅力,应注重:第一,政治要强,功底要硬;第二,尊重学生,合理创新;第三,用语言艺术创造教学语言之美。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语言魅力   亲和力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讲理论要接地气,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2](100),这是在当前为解决思想政治理论高高在上、与学生实际有距离感、学生“低头族”、教师“独角戏”的问题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教学语言是教育者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手段,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教育者如何运用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育对象对于教育者及教育活动的情感态度,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必须从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语言的魅力着手。

一、思政课教学语言魅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思政课的实际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思政课能否真正有效地发挥立德树人关键作用、能否被教育对象认可喜爱并使教育对象终身受益。教育者在思政课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力量。教学语言是教育者开展教育工作、与教育对象沟通的重要媒介,恰当运用与否决定着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强弱,魅力影响思政课的亲和力与吸引力。

“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又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3](72)。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外壳,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帮助人们确切表达思想、相互交流感情、彼此有效沟通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互动的主要工具。教学语言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向教育对象传递教育信息、对教育对象进行一定方向的思维引导并为教育对象提供行为指导的工具。教学口语、书面语言及体态语言属于广义的教学语言,其中,教学口语是狭义的教学语言。本文所述的教学语言均是指教学口语,即有声的教学语言。魅力是指人或事物具有的一种很强的、能够抓住人心的、与众不同的吸引人的力量和感染人的力量。综上所述,本文探讨的思政课教学语言魅力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有声的教学语言对教育对象产生的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4]。思政课教学语言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包括进行思想引领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如果单纯地进行机械式、填鸭式说教,就很容易导致思政课枯燥无味、脱离实际、缺乏亲和力。提升思政课教学语言的魅力,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育者形象,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沟通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思政课教学语言缺乏魅力的表现及原因

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是真、善、美的统一。教学语言的真,是指教学语言内容的真和使用方法的真,即内容要实事求是,表达要符合语言交际规律和逻辑。教学语言的善,是指教学语言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教学语言的美,指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艺术,让教学语言富有美感,使教育对象自愿地、愉快地接受传递的信息。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部分教育者的教学语言在这三个层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缺失。

(一)思政課教学语言在“真”“善”“美”三个层面的缺失。

第一,思政课教学语言在“真”这一层面有所缺失。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辩骚》中点明“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强调择取奇伟的内容时不能失掉实质的精髓,即不应只注重选取奇巧的内容和运用华丽的辞藻而丢失真切本质的东西。思政课教学语言的“真”首先表现在实事求是,即表述的内容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否则无法让人信服和接受。其次是语言要符合正确性和逻辑性,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思政课教学语言内容上,“真”的缺失表现为:一些教师在表达思政课中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理论时,语言不够科学准确,概念阐释不够确切,道理说得不够透彻,“用只言片语代替基本原理,用零星故事代替百年历史,用自我感想代替真信真情”[5](103-106),甚至出现与规定的教学内容、原理相违背的教学语言。在思政课教学语言的使用上,“真”的缺失表现为:清晰度、标准度、严密性、逻辑性不够。如用语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偶有漏洞,严重者自相矛盾,陷于困境,让学生感到一头雾水,使教学语言魅力尽失,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思政课教学语言在“善”这一层面有所缺失。思政课教学语言的“善”就是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当教学语言真正深入教育对象的内心,与其产生精神共鸣时,教育内容才能更被其接受内化,转化为教育对象的实际行动。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分教育场合和教育对象的具体特征和层次,没有对学生的思想误区、现实需求、实际困惑展开充分的调查研究,违背教育“三贴近”原则,绕开学生的实际展开教学,教育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缺乏对社会现实的观照,千人一腔。要么照本宣科,机械说教;要么言不由衷,尽是空话、套话、废话;要么晦涩繁复,不易理解。这些空洞的“花架子”语言很难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难以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反而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思想引领更无从谈起。

第三,思政课教学语言在“美”这一层面有所缺失。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艺术,通常是在思政课教学语言达到“真”和“善”两个层面后,对教育者提出的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要求。即在教学语言合乎逻辑、用语规范、语法正确、具有针对性的基础上,用独特、灵活、恰当的方式选择并运用富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教学语言,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当前,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无法很好地运用语言艺术,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语调平平,语气生硬,过于严肃,缺乏幽默,很少运用合理的修辞方法将学术语言转变为生动、有趣、鲜活、温情的教学语言,缺乏感召力,无法征服人,导致“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现象。

(二)思政课教学语言缺乏魅力的原因。

一是一些教育者缺乏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素质,如专业知识、人文社科修养、唯物辩证思维方法、唯物史观的修养等。思政课教育者的“看家本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没有对其有系统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就无法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育者不仅要通过教学语言传授理论知识,更要通过教学语言进行理论解读与思想引领。部分教育者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稳固、没有挖深吃透,对理论或观点的理解模棱两可,同时缺乏一定的人文社科修养,必然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论知识传授与阐释,让学生感到不知所云、不得要领,失去进一步了解生涩的理论的兴致,认为思政课空洞乏味,降低甚至失去对思政课的兴趣。正确的理性思维方法是指导我们正确行动的前提。当教育者缺少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素质与观念修养时,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逻辑混乱、自相矛盾的情形,让学生难以信服。又如教育者没有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进行鲜活表达与生动阐述,无法为学生解真惑、真解惑,降低甚至失却思政教学语言和思政课的魅力。

二是一些教育者缺乏过硬的政治素质,如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较强的民主法治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一些教师本身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疑惑重重,不能够做到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自然在讲课时没有底气、不具感染力,无法用坚定、生动、温情的教学语言将理论讲深讲透,学生无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三是一些教育者缺乏较高的工作能力素质,如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部分教育者虽然本身能够正确理解理论,却无法用确切、生动、详尽、感人的语言让学生正确理解教育信息,领会理论的精髓与实质,无法让思政课理论真正入学生的耳、脑、心,更无法达到让理论指导学生实际行动的效果。互联网时代,学生课堂以外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大多通过各大网络平台,信息的快速交互使网络上频频出现一些新词、热词,一些教育者对这些新兴热词的含义和用法并不了解,鲜少运用或错用,反而削弱了教学效果。创新能力不足,使教师难以创新教学语言,难以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以提升思政教学的吸引力。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魅力的对策

(一)政治要强,功底要硬。

思政课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唯真方能为人所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补学生“精神之钙”的重要课程,生命力与战斗力在于真理性。要推崇真理、信仰真理,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6]“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7]。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自觉用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做讲政治、有信仰的人,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并对其保有绝对的信心和决心。

思政课教师要增加理论功底。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是教师的立业之本,教师要理解、学懂、悟透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注意“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通过细嚼慢咽去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8]。只有教师首先学深悟透,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解读准确、引经据典,用准确、严谨的语言正确讲述理论,充分揭示原理。另一方面,教师要博览群书、学贯中西、鉴古通今。思政课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广,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教师知识面开阔、知识储备量增加,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与解读理论,运用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越强,避免教学语言单调枯燥、没有说服力。因此,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拥有较好的语言功底,自然能够逻辑严谨,用语精准,妙语连珠,以理服人。

(二)尊重学生,合理创新。

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因势而语。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9](32-34)思政课教育者要尽可能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心理状况有深入的了解,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及所处环境,因材施教,增强教学语言的针对性和亲切感,以情感人。要全方位观察学生的实际生活,聚焦他们的关注热点,把握他們的思想脉搏,掌握他们的语言交流习惯,并尝试用更贴近学生的语言与他们沟通与交流,用具体的、学生熟悉的案例解释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学语言既接地气、通俗易懂,又有效传递深厚的理论,赢得学生的青睐。

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合理运用网络语言。在对每一个时代学生开展教育时,都应该了解并学习学生的话语体系和语言风格,减少与他们交流时的距离感和隔阂感。教育者要立足时代,善于把握时代脉搏,让教学语言与时俱进。互联网时代对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上更直观、更多元、更灵活、更风趣的语言表达方式融入学生的日常表达中,学生更偏爱运用网络热词、流行语等表达自我与彼此沟通。因此,思政课教育者要尝试不断改进教学语言,合理恰当地运用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将深奥难懂的理论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在列举实例和表达感受时适当加入网络用语,不仅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错用网络用语反而会削弱思政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者要注意对网络语言进行甄别,规避低俗消极的网络语言,减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善用语言艺术,创造教学语言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不仅能开发情绪记忆,而且能深入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升华教学语言,让教学语言更优雅动人。美的教学语言可以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效果,能够深入学生内心,让他们从心底对教师所讲产生共鸣和认同。善用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恰当使用语音语调,形成语言韵律美。在教学过程中,语调平平、发音含糊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枯燥、昏昏欲睡,教育者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富有感情地讲授理论知识,让语调抑扬顿挫,形成一定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总体平稳的同时富有变化的语音会使教学语言更加生动悦耳、舒适宜人。第二,巧妙运用词汇,提高语言表现力。用词形象生动、精炼准确、丰富鲜活、幽默风趣可以使教学语言紧抓学生注意力。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广泛阅读并了解当前受学生追捧的语言表达方式,不断积累教学语言素材,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形成适用于思政教育特有的表达方式,增强教学语言的感召力。教师要善于引经据典,从古今优秀文化中广征博引,增强教学语言的思辨性和说服力。例如,习近平同志就用“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表达反腐的坚定决心、无畏勇气。第三,灵活运用辞格,增强语言感染力。思政课教师要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借代等常用修辞格,提升教学语言的表现力。毛泽东同志曾在诠释人的生命时用“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表述,习近平同志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比喻共产党员在对照《党章》加强党性修养时的自我净化、完善、革新和提高。辞格的恰当运用,能够增强画面感,使教学语言更鲜活明快、富有穿透力,让深奥的理论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相信理论、吸收理论。

“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10]。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知识传播的重要通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从“真”“善”“美”三个层面完善教学语言,通过坚定政治信念、夯实理论功底,把握学生特点、创新表达方式,善用语言艺术等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学语言的魅力,从而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让道理入脑入心,让学生真信真懂,让思政课更具亲和力,履行好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河北日报,2019-03-21(3).

[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B.A.苏霍姆林斯基.申强校.给教师的建议[M].周蕖,王义高,刘启娴,董友,张德广,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10.

[5]杨未.锤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6).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1-01-05].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09/c64094-28936173.html.

[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樹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20-08-31)[2021-01-05].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843368.

[8]艾四林.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N].光明日报,2018-05-08(11).

[9]白显良.把握关键之点,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

[10]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20-08-31)[2021-01-05].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843368.

猜你喜欢

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新闻播音的亲和力分析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