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021-08-24董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董文

【摘要】问题是启智、引思、探讨的关键,学生解决、发现、理解、提出问题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多角度解答问题,是教师讲解知识及增强学生素养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小学数学是培育学生思维能力、空间观念、数感、运算能力等素养的重要学科,教师应致力于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实现全面发展.本文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助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稳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指运用一定程序办法、规则、观念分析、判断、解决客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能力有若干层级,初级表现为能发现并判断、解决一般显性问题,高层级表现为发现、判断、解决隐性、复杂、综合性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贯穿全程,如计算问题、空间问题、统计问题、概率问题等.学生能自主发现问题是生本化教学的表现之一,学生在解决问题进程中应用数学知识,有利于形成数学意识,在数学思维助力下加强综合素养.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探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性

1.唤起学生探索欲

若将数学知识比作有待挖掘的宝藏,那问题就是助力学生收获宝藏的地图,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靠近宝藏的过程,使學生能在数学课堂上满载而归.例如,教师在进行“分类”教学时可将一张画有各类物品的图贴在黑板上,而后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并尝试分类,有些学生按照颜色分类,还有些学生按照物体的大小分类.教师追问学生还能按照哪些方式分类,让学生深入分析分类方式,明晰分类内涵,在问题提出与层级递进的基础上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提高教学质量.

2.赋予数学课堂激情

有时问题的答案并不固定,师生既可以围绕问题积极讨论并达成统一,在讨论中感受乐趣,又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能赋予课堂无限活力,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例如,教师在进行“加减法”教学时,可改变传统的计算练习方式,在等号的两端列出两个算式,同时用方框剔除算式中的一个数字,让学生在补全算式的前提下计算,而后说出自己的答案.学生在方框中填写不同数字的过程,就是提出多种计算问题并予以解答的过程.在讨论中学生会发现解题方法不止一种,学生发散思维,获取更多解题思路,并积极分享解题结论,在增强解题能力的同时培养数感、符号意识等素养.

3.有效加强数学教改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求、能力、兴趣各异,教师问题的设计有一定难度.学生只有进入问题情境,主动思考分析,参与问题探讨,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并强化解题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数学教改,丰富设问、追问形式,达到启发、指引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人民币”教学时,可将手表、书包、零食等学生常见物品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将学生带入日常购物情境,思考这些商品的价值,想一想需要用多大面额的人民币可以买到.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经由讨论达成统一,教师继而通过数学教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点

1.课 标

数学新课标指出,基础课程需要具有发展性、普及性,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育学生推理、抽象、创新、实践等能力.数学课程内容要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反映社会需要,凸显数学特点,教师要将数学活动视为师生交往互动、同步成长的过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其他能力的共同进步,教师需要依据新课标进行有效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观察物体”教学时可引导多名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如书包、铅笔盒、雨伞等,而后得出结论,使学生发现同一物体不同侧面存在差异,有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观察经验自创问题,由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启发指导,针对问题逻辑性及其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 情

小学通常分为三个学段,不同学段学情存在差别,教师要做好判断并合理育人,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向低年级学生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相关知识时可利用加减法设计简单的应用题:一辆公交车从A点出发到B点,途中先上车10人,后下车2人,在即将达到B点时上车许多人,人数是当时车厢人数总和还要多2,同一站下去5人,请问此时公交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与解题的时间,为学生解答问题给予支持,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教师向高年级学生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相关知识时可适当增加应用题的难度,使题目涉及小数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等知识.学生解题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活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教 材

教材是教师讲解知识并培育学生能力的必要工具,教师若想科学育人就需要妥善运用教材,赋予有关内容深入性、延展性、丰富性.例如,教师在进行“时、分、秒”教学时可在黑板上展示三幅图,在图的下方写上时间,如7∶20、12∶00、15∶10等,鼓励学生观察图片并与时间相连,确保有关时间与图片中人们所做的事情相一致,继而助力学生学习与时钟相关知识.而后教师画出没有时、分、秒的空白表盘,重新展示三幅图,分别是破晓时公鸡打鸣、中午母亲做饭、晚上一家人看电视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图画填充表盘,画清楚时针与分针,并分享自己的答案.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画图的过程,就是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与书本内容相比,彩图更加直观、丰富、有趣,能将现实生活与学生解题意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解题效率有所提高,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路径

1.端正教学态度,转变育人观念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