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学习成果与过程认定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021-08-24范志祥丁长春付佳徐勇根樊群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7期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范志祥 丁长春 付佳 徐勇根 樊群超

[摘 要]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及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加强,高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数据,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教育决策是每个教育者都关心的问题。使用SPSS统计软件,以学生多维度的学习成果和过程认定数据作为切入点,借助简单相关分析,找到“大学物理”课程反映出的期末成绩与学生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产生的原因。结合相关分析结果和“大学物理”课程特点,对课程考核体系进行探索,提出“大学物理”课程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方案。

[关键词] 过程性考核;SPSS;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西华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本科生多维平时行为与期末成绩的相关性研究”(xjjg2019045);2019年度西华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基于证据的通识教育内容选择研究——以物理为例”(xjjg2019046);2020年度西华大学校级教学团队项目“应用物理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2020年度西华大学校级教学团队项目“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团队”

[作者简介] 范志祥(1989—),男,四川井研人,理学博士,西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7-0109-04   [收稿日期] 2021-04-26

一、引言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1],该方案明确了教育需要完善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其中,改革学生评价中关于严格学业标准方面,要求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教育教学环节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

就目前而言,高校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评价主要以单一评价、结果评价和标准化评价为主,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过程化、差异化不足[2,3],但是随着平时成绩占比越来越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先天性不足随之凸显,使得学生为获得不真实的平时成绩采取投机行为,给教育教学环节的监管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将更多的评价因素纳入平时成绩考核是大势所趋,也是高校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改革的必经环节。

学习成绩是学生表现的重要考核指标。合理的成绩评价机制对学生和教师都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大多数高校仍采用学生的期末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忽略了突发状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针对该问题,国内外高校制订了新的战略计划和改革方案。比如,将学生课堂测验、作业成绩、作业互评等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另外,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落户四川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他们提出应积极推进学习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过程化和差异化,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例由20%调整为60%,最高可到80%,强化过程评价。由此可见,学生的成绩评定在大幅地向学习过程倾斜,将更多的因素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可为进一步构建平时成绩的多维度考核方式提供决策[5],所以,以结果评价为主向以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转变是大势所趋[6]。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准备

我们选取了X学校D学院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的“大学物理”课程作为测试课程。在开课前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以下几种过程考核形式:学习课程视频的时长、章节测验成绩、课后作业成绩、章节学习次数、课堂出勤情况、课堂互动与分组讨论情况、专题阅读时长等。另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已有的学习成果纳入考虑因素,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学生的奖学金获得次数、课程挂科次数、课程平均绩点、课程平均分、高等数学成绩等,这些数据可以分别从学习管理平台和信息系统导出。在完成课程期末考试以后,我们获取了349名学生有效数据样本。

(二)模型软件

采用SPSS软件对学生多维表现数据与期末成绩的关联性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这些数据与学生成绩之间的量化相关性,并据此获得更加丰富和合理的平时成绩考核模式,科学构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三、结果与分析

(一)期末成绩的基本描述统计量

使用SPSS软件得到了“大学物理”课程期末成绩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包括统计量有效值为349、极小值为23分、极大值为100分、均值为66.2034分、标准差为14.45569分,标准差较大说明学生的“大学物理”课程期末成绩差距较大。另外,“大学物理”课程期末成绩的偏度值(-0.158)与峰度值(-0.213)均接近0,对称性较好,因此可以将大学物理期末成绩看成是正态分布(见图1)。

(二)相关性分析

期末成绩不仅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综合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选择SPSS软件中的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方法,具体的软件操作过程如下:(1)打开菜单栏的“分析”>“相关”>“双变量”;(2)将“大学物理”课程期末成绩和12个因素导入变量框中;(3)设置相关系数为“Pearson”,显著性检验选择“双侧检验”;(4)点击“确定”按钮即可输出(见表1)。

通过表1,获得了与期末成绩表现出显著相关的因素、低度相关的因素和不相关的因素,并分别对三类相关性进行分析。

1.显著相关的因素。(1)学习课程视频的时长。观看“课程视频”扩宽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学生可以重复观看课程视频内容以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同时,期末试卷的命题是以平时授课内容为依据,所以学习课程视频的时长与大学物理成绩显著相关。(2)章节测验成绩。此项是对学生在一定阶段内的学习过程质量的测评手段,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的集中体现,所以章节测验成绩与“大学物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3)课后作业成绩。此项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对授课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课后作业成绩与“大学物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4)章节学习次数。以上三点都是对课程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章节学习次数与“大学物理”课程期末成绩显著相关。(5)课堂互动与分组讨论情况。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和改善学习方式与态度,变被动式参与学习为自主式、探究式参与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对于授课内容和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所以两者显著相关。(6)课程平均绩点和平均分。此项能反映出学生在上一学期的综合学习效果,相比而言,学生自身成功的学习经验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与学习方式,在接收新知识时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期获取好的学习效果,所以两者均与“大学物理”课程期末成绩显著相关。(7)“高等数学”课程成绩。从教学大纲可以知道,“大学物理”作为“高等数学”的后续课程,是对高等数学基本知识的具体运用,所以“高等数学”课程成绩与“大学物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

猜你喜欢

过程性考核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法学课程过程性考核方式探析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做到十个“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