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21-08-24肖更生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乡村振兴

肖更生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培养大批的优秀乡村人才,涉农类高校正是主要基地。在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存在高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考核不完善、个性化指导不足、教学经费紧张、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对此,本文简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一、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能力薄弱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尽管涉农高校引进了人才,也改善了师资结构,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教师的数量十分缺乏,学生的数量较多,因此会有大班授课的现象存在,教师无法逐个关注学生的动态,也难以在课堂上与更多的学生进行互动,缺乏个性化指导,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另外,涉农高校的大部分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缺少实践教学经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经费紧张,资源配置效率低

教学资源是人才培养的物质保障。在当前的涉农高校中,农业类专业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较少,大部分会存在办学经费紧张的现象,因此导致高校办学条件落后的局面。高校中有限的资源配置大多会倾斜于科研,很少会将资源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去,所以涉农高校的教学用房较为紧张,实习基地和实验设备也相对缺乏,图书馆的资料也比较匮乏,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落后,考核机制不完善

涉农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课程的考核机制也不够完善。而人才培养需要新的课程体系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由此才能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迫于教师职称压力与科研的压力,会使教师不愿意将更多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上,因此导致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除此之外,课程的考核机制也比较传统,无法满足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考核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师普遍都是将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提问、考试成绩等作为考核标准,不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

(四)优秀生源与个性化指导不足

涉农高校在招考中,有一部分特色农科专业的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比如茶学、农学、种子学等,甚至需要由调剂生来完成招生任务,而在很多高校中,还会有一次可以转专业的机会,此时会有很多调剂生借此机会来转向其他专业。此外,高校对学生的教学和就业都是统一管理的,没有对学生因材施教,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性思维。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策

(一)加快引进优秀教师,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高质量的学生需要优秀的教师来培养,因此要加快引进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高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应该集应聘者的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教学能力与经验为一体,作为考察标准,从根源上选择高质量的教师。其次,高校应该定期组织在岗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与教学方法的研讨,以此来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最后,高校要通过建设师德师风来促进教师形成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与此同时,应该建立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考核标准,通过薪酬的分配来鼓励教师积极努力的工作,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教学质量[1]。

(二)拓宽办学经费渠道,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益

首先,高校要保证生源的数量,将财政拨款的主渠道稳定好,并且要争取其他的专项资金补助,同时要积极争取校友、企业与社会各界对本校办学经费的支持,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其次,要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加强管理资源配置,降低高校的办学成本,比如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基地等。

(三)优化教学机制,深化课程考核改革

首先,要优化教学机制。制定管理制度、优化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注重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鼓励教师积极努力的履行自身的职责,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同时,高校要重视考核教学工作量,将教学工作量纳入年度考核中;并且应该建立健全教学考评制度,通过教学质量来判定教师的考核评价,完善评教机制。其次,要深化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讲座,比如关于人才培养的需求、优秀案例的引领、考核评价的目标等,从而改变教师传统的课程考核理念,基于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素质与创新能力来创新考核方式,来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个性化指导

第一,要加强涉农专业的宣传工作并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一方面高校应该根据涉农专业的特色来向每年的高考考生推荐相关的报考信息,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考生报考;另一方面要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需求和涉农专业的优势,来创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涉农专业的吸引力。第二,要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质量观,对教师和辅导员进行教学理念的宣传,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完善课堂和教学管理,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推进对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

参考文献:

[1]孙洪凤.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科贸職业学院为例[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8(03):74-77.

[2]刘春桃,柳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8(06):16-2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