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临床效果分析
2021-08-24李建军刘琪郭震
李建军 刘琪 郭震
郑州人民医院南院区外四科 郑州 45000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肝区疼痛、右上腹肿块,乏力、消瘦、腹胀、食欲减退、黄疸等全身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HCC的主要手段,腹腔镜射频消融术与肝癌切除术因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两种常用的术式[2-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两种术式对HCC患者肝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10—2019-10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80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5]中HCC的诊断标准。(2)TNM分期Ⅰ~Ⅱ期。(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级。排除标准:(1)转移性肝癌。(2)合并全身性传染性疾病,以及心、肺、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3)治疗依从性差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肝癌切除组和射频消融组,各4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脐孔下缘作1cm弧形切口,建立人工气腹,维持气腹压力于12~14mmHg(1mmHg=0.133kPa)。置入腹腔镜仔细观察腹腔各脏器粘连情况,探清病灶位置。射频消融组:取射频治疗针轻缓插入病灶底部后连接射频治疗仪(型号:AR-4100A,徐州市奥瑞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设定输出功率为10W,每间隔10min增加功率15W左右,最大功率90W,消融时间10min/次。治疗时间与次数依据病灶缩小情况而定,消融范围以距病灶边界<1cm为宜。消融结束后常规止血并缝合切口。肝癌切除组:将患者头侧抬高20°左右,根据肝癌位置将手术台向左或向右倾。操作孔应围绕病变肝段呈扇形分布,置入腹腔镜仔细观察病灶部位组织及其范围分布情况。充分游离肝脏后放入血管阻断带阻断血流,完成肝癌切除术,具体手术方法见参考文献[6]。
1.3观察指标术前、术后第3天清晨,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5mL,以3 000r/min离心提取出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功能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型号:BriCyteE6,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检测CD3+、CD4+、CD8+及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2 结果
2.1肝功能指标2组患者的术前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天2组患者的ALT、AS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肝癌切除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
2.2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2组患者术前的CD3+、CD4+、CD8+及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肝癌切除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均高于射频消融组,CD8+指标低于射频消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3 讨论
目前关于HCC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多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菌,以及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和水土等因素密切相关[7-8]。肝癌切除术和射频消融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本研究选取近年来收治的80例HCC患者,在腹腔镜下分别实施射频消融术与肝癌切除术,通过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3天2组患者的ALT、AST水平,以及CD3+、CD4+及CD4+/CD8+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肝癌切除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射频消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较射频消融术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和有效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其原因在于:(1)HCC患者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其大量凋亡,引起AST水平升高。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不但能将病灶组织最大程度切除,而且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较小,微创优势显著,故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较为理想。(2)与射频消融术比较,肝癌切除术中通过电刀等对出血部位有效止血,能够显著降低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刺激和应激性损伤,具有稳定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和保护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9-11]。与陈杰[12]等研究的结果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HCC患者,效果确切,有利于促进肝功能恢复和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由于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纳入样本量不足,又缺乏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动态观察等,故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