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吐鲁番市乌宗布拉克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1-08-24马晓涛祖力哈尔

新疆有色金属 2021年6期
关键词:盆统矿段大理岩

马晓涛 祖力哈尔

(新疆宝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 830000)

乌宗布拉克锌多金属矿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南东120km,以往勘查工作在矿区内一矿段辉长岩株中发现6条矽卡岩型铜矿体;在二、三矿段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第三岩性段(D2aa-3)发现9条层控型铅锌多金属矿化带,在其中圈出了4条铅锌多金属矿体,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

1 地质概况

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第二岩性段((D2aa-2)、第三岩性段((D2aa-3)及第四系(Q)(图1)。其中阿拉塔格组第三岩性段((D2aa-3)为一套碳酸盐岩为主,夹浅变质碎屑岩建造,主要岩性有灰色块状灰岩、黄白色厚—巨层状大理岩,中间夹薄层变凝灰岩,在碳酸盐岩下部发育薄层状重晶石岩、硅质岩,是矿区铜、铅、锌矿化的主要含矿层位。

图1 乌宗布拉克锌多金属矿地质简图

矿区是亦格尔达坂背斜褶皱的一部分,区内褶皱构造不明显,地层产状表现为向南西倾单斜。矿区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受北西-北西西向的拱拜子大断裂控制,次级断裂纵横交错,将区内地层切割为大小、形状、产状不同的地块。以北西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断层为主。

矿区内基性侵入岩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东部。其与矿化密切相关,特别是西部基性侵入岩控制了K1矿化蚀变带的分布。

2 矿化特征

矿区内圈出十余条矿化体(带),在多条矿化带中发现工业矿体。根据矿化带的矿化、成因类型、分布特征等,将矿区划分为三个矿段,其中一矿段K1矿化带为产于基性岩中的铜矿化,其余矿段矿化带为产于阿拉塔格组第三岩性段(D2aa-3)的大理岩与凝灰岩接触带中的铅、锌、银矿化。

一矿段K1矿化带产于基性岩中,以铜矿化为主。带内主要岩性为辉长岩,岩体内断层发育,矽卡岩化较强,石英脉、碳酸岩脉发育,并发育有残留大理岩透镜体。带内矿(化)体以脉状、透镜状、似层状、囊状产出。矿化体以北西西向为主,受构造影响较大。地表褐铁矿化、孔雀石化、铁碳酸岩化、黄钾铁钒化十分发育,深部可见黄铁矿化、黄铜矿化、闪锌矿化、方铅矿化等。在石英脉、碳酸岩脉、大理岩透镜体附近矿化较好。带内圈出六条铜矿体,长30~145m,真厚度1.22~14.99m,平均2.14~8.31m,产状190°~260°∠66°~70°,铜平均品位0.25~1.09%。

二、三矿段内矿化产于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第三岩性段(D2aa-3)的大理岩与凝灰岩接触带中,受地层及构造双重控制,以铅、锌、银矿化为主。共发现近平行排列的矿化带九条。矿化带长520~2000m,宽1~20m,产状180°~200°∠56°~75°,带内圈出五条锌多金属矿体,矿体长150~410m,厚2.02~9.90m,Pb含量0.02~12.74%,平均1.37~2.49%;Zn含量0.18~9.69% ,平均0.92~3.55%;Ag含量1.1~201g/t。

3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表现为矽卡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等,其中硅化、黄铁矿化、碳酸岩化与矿化有直接的关系。

4 找矿标志

(1)地表分布的孔雀石化、赤-褐铁矿化及黄钾铁矾矿化,其一般呈带状分布,矿化与铅锌矿化关系密切;

(2)沿基性岩体分布的矽卡岩化,其形状、规模、蚀变强度等均与岩体的大小有关,此类矿化主要为单一的铜矿化。

5 找矿前景分析

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具Pb、Zn、Ag、Ba(Cu、Au、Mo)高背景,亦有Cu、Pb、Zn异常分布,其化探异常大致反映了铜铅锌矿化富集区域。同一成矿带已发现有铜(镍)、金、铁、白云岩、菱镁矿等30余处矿床,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猜你喜欢

盆统矿段大理岩
长安金矿长安矿段露天转地下一期采矿工程安全设施通过现场验收
高温热循环作用下大理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
北厂-架崖山矿段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浙江省衢州市上方镇大理岩矿床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安徽省宿松县小岗饰面用大理岩矿床特征
广东省龙川县天阳锡多金属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远景分析
桂中坳陷中泥盆统罗富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特征及意义
四川省康定市二郎东石膏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新疆乌恰县吉根一带锰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安徽省铜陵市金口岭铜矿宝山矿段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