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守与转捩

2021-08-23赵明辉

艺术评鉴 2021年10期
关键词:转变高等教育书法

赵明辉

摘要:书合大道,辞章必假于书,生生为艺,近书系家国盛业。作为古老的艺术,书法有煌煌巨制彪炳千秋,但身为新兴专业,在世界高教领域尚缺乏成熟经验可资借鉴。现代意义上的高等书法教育确立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随着书法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各大院校大规模的扩招,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规模空前壮大。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高等书法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传统文化栖迟濩落、世俗倾向甚嚣尘上,多元价值观共存、道德危机隐现等,高等书法教育面遭遇亘古未有的“生存危机”和文化困境。当务之急,应该回归书艺的古典精神,重建书道的内在价值。把高等书法教育擢升到事关民族文化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观照。

关键词:书法  高等教育  理念  转变

中图分类号:J292.1

高等书法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事业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分,是国家艺术发展和书法人才培养的中流砥柱。中国的高等书法教育滥觞于20世纪初的两江师范学堂发展,在蔡元培先生“书法专科”思想的影响下,李瑞清在扬子江畔开坛授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第一个本科书法专业在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创办。凭藉潘天寿、沙孟海先生的远见卓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书法教育发轫肇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书法专业开始招考研究生教育,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培养体系基本确立,书法专业在校生数量逐年攀升,完整的书法教育体系初具规模。

随着书法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各大院校大规模的扩招,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规模空前壮大。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高等书法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全国已有百余所高校开设书法专业,但暴露出不少问题,盲目扩招、草率上马,缺乏统一的资质规范和考量标准,地域发展不够均衡,不少地区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持续的低水平重复,进而累及就业,前景堪忧。其次,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长期缺席。在短信、微信满天飞的今天,千年古驿,盛筵难再,鸿雁传书,乏人问津。书写日渐疏离,越来越边缘化,缺乏亲和感。第三,不少院校办学理念不清,专业基础相对薄弱,教育方法陈旧滞后,创新能力不强,教育体制机制不尽完善,办学活力明显不足,把书法教育混同于书法家培养模式,欠缺心理学、教育学及教学方法等课程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第四,教学水平良莠不齐,教、研能力不均衡,基础教育师资匮乏,不少学校存在让非书法教师越俎代庖的窘况。第五,目前书坛发展生态明显存在自我消解工匠化与绘画化等两种倾向。诗文濩落,上不古接,更多的书学之人不知不觉沦为唯技是崇的抄书匠,书法事实上是被矮化。

高等书法教育暴露出了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因为历史的原因,书法专业的学位属权长期“寄人篱下”,大纲弗备教材不一,教材建设各自为阵,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基础教育阶段长期缺少系统的书法课程体系支撑。社会对书法重要性认识不足,关注不够。其次,士夫阶层早已消亡,毛笔淡出实用领域,键盘式的写入方式降低了学生对汉字内涵的领悟,审美体验大打折扣,想象力受到制约。母语退化,书写危机,严重挤压着传统书法的发展空间,市场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冲击对书法教育的发展冲击显而易见。不少作品文化素养匮乏,大多停留在摘诗录句阶段,真正能做到诗书俱佳者寥寥,这是现代书法的严重短板。书法不是纯粹的视觉艺术,书法教育全然不是知识教育,国学素养缺失只会让书学沦为无源之水。第三,书法教育师生配比需求相对较高,因为专业开办时间短,所以大多数院校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高校书法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教育书法师资配置捉襟见肘,各层次的优秀师资均缺口巨大。社会上延请的书家,重技法轻理论,常为展览所驱役,大多缺乏系统正规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不系统、不完善。动则以书家自名,实则徒有其表,信口开河,教学随意,一些专业教师更有甚者以一己偏好,给学生的书学方向设限,妨碍学生的廣泛涉猎和全面发展,这也是掣肘专业发展一个重要问题。第四,高校书法专业生源质量不容乐观,临考突击应试型为数不少,真正具有较好书画素养和书法兴趣的考生凤毛麟角。随着艺考持续走热,报考人数屡创新高,而书法培训社会化、产业化、模式化,进一步加剧了考学矛盾,使书法高考命题一度陷入被动与无奈,不是因为重要所以考,而是因为不想被你猜到所以考。种种应考套路,直接催生“逆淘汰”的怪象,十分不利于检测考生的真实水平。选拔招考内容不一,地域差距巨大,考核方式缺乏统一规范。真正专业成绩优秀的考生,却因文化课考试不太理想被拒之门外。第五,升学压力和就业导掣肘素质教育落实。书法专业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急剧的扩招和高教的普及,加上培养目标定位的错位,导致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相对萎缩。毕业生出口的问题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社会提供给书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杯水车薪,大多数学生很难学以致用。就业空间日益贬仄,致使书法专业学生难以安心学习,纷纷转向更为实际的就业培训。加之非职业书家长期主导协会和展事的现状,无法短期改变,职业书家的优势难以显现。

解决高等书法教育当前的症结,要从源头和内因来着手。中国有悠久的书法教育历史,书法中包蕴了炎黄裔胄的精、气、神和华夏文明的宇宙观。汉字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一脉相承,从未中辍,是华夏文明分久必合、持续向心的主要根源。书法是华夏文明的指纹,是厚重的文化景观,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书法教育与国民文化素养血脉相通,在价值多元的大数据、大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大力弘扬书法艺术文化,提升书法艺术的影响力,不仅是对书法内在价值和审美功能的再审视,更是对学生艺术创新和审美意识的洗礼。亘古传薪,四方共契。书学是磨炼心智的灵魂道场。书道繁盛,雅士麇集常被视之为国祚基业稳固的象征。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书法教育。西周六艺,东汉鸿都门学,书法教育地位逐步独立,六朝时期书论成风,书法客观上实现了艺术的独立。隋唐盛世,由于统治阶层的极力推崇,书法教育登堂入室,成为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重要内容,高等书法教育的雏形自此确立。“楷法道美”上升为举贤用能的察考要件,封建时期的书法教育到达了巅峰。宋明以降,官学中的书法教育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及至清代八股盛行,“馆阁体”风靡朝野,书法教育走向一个极端。随着民国新学的兴起,盛极一时的书法教育日渐式微。历史不止一次的证明:书法教育同样可以凭藉巨大的哲学内涵和文化软实力面向现实,服务社会,推动民族发展。“合规矩从字理,修本性正人心”。作为德育与美育的延展,高等书法教育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核心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增进文化认同。技法与诗文是书法之双翼。唐代张怀瓘《书议》:“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羲、献凡十九人皆兼文墨”。诗为书魂,书面文心。诗文主宰书作的意境,书法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有“先文人而后书家”的深刻认识。

高等书法教育既要有深度又要有纯度,不仅要执守传统,更要拓展前行。“学古而化古,唯背其师,方青出于蓝”。专业特色重传统,课程设置重国学。形而上的书道与形之下的技法必须齐头并进。守常知变,转捩求新,就是要建立适应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多元人才结构,实现多样化的高等书法教育类型,不断推动教学课程综合化进程,让基础性、专业性、应用性教育交叉渗透,让学生的学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获取解决现实难题的技能。在课程革新上,要敢于创设新兴综合性书法专业课程,打破既有课程的模式框架,为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奠定基础。高等书法教育一定要注重复合型书法人才的培养,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专业规范,突出院校的专业办学特色。由于各类院校在人才定位与培养方向侧重点不同,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有所区别。综合类大学致力于书法文化研究人才培育;师范院校更侧重书写技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师范院校要因地制宜,在培养定位和施教方法方面,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建构更为科学的课程模块,对应培育学者型、艺术型、师范型、应用型等不同方向高等書法人才。在保障现有普通高等书法教育培养院校的同时,适度扩展高等书法教育在短期大学、成人院校中的开展,多种类型高等教育院校共襄盛举,促进高等书法教育全方位发展。现代学科离不开完备的科学体系,其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启迪大脑独立开展创造性、批判性思考。在师资层面,要引进高水准师资,遍揽书育人才,铨选学科带头人,不断提升书法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术素养。取法传统,借鉴同侪,将开门办学的口号真正落到实处。全力推进高校书育师资的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一批理论坚实,技法纯熟,极具创新精神的书法教师。此外,书法在基础教育的比重关系着书法的未然命运。2011年,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在顶层设计上对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给予严正的关切。2014年,中央财政拨款,将“翰墨薪传”项目纳入“国培计划”,计划历时五年推动书法进课堂,彻底解决中小学书法师资匮乏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书法在国人心中的地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招生改革应该进一步走向深入,组织书法教育领域的专家研究制定切实科学的招考纲要,专业课程统一命题招考。试题不囿于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查,加大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文化敏感度和思辨能力的测评,给真正热爱艺术、遵循艺术规律学习的考生脱颖而出的机会。甄选基础良好、学书兴趣浓厚的优质生源,把好书法高教进口关。从人才选拔的逻辑上讲,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考什么,专业学习和发展需要哪方面的素养和技能就进行哪方面的选拔测试。而对考生来说,考什么学什么,利益驱动向来都是这么直接。考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书法的基础教学走势,因而,高考命题绝对不能任性,要在发挥选拔功能的同时重视考试的导向功能,着重在培养考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读帖能力,提升书法生的视觉感受力、语言感悟力、审美感知力。只有不惟应试而赢得应试,艺术之路才有可能走得顺且走得远。此外,教育部门应该尽早组织业内权威统一编写书法专业大纲和规范教材,明晰办学理念,厘清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校际资源。开门办学,资源共享,通过跨校选课、互聘教师、交叉指导。通过联合招生,合作培养,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学识,优化学缘结构,健全书法教育评价体系,保持学术研究的承继与求新。

书合大道,辞章必假于书,生生为艺,近书系家国盛业。高等教育之“高”首先要在视野上,对情操的培养至关重要。眼界的进阶比技艺的提高困难的多,也漫长的多。其次“高”要体现在技艺高超,一切的情感与美感都需要凭藉技术性的环节予以呈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书法教育的拓展空间盛况空前繁荣。追摹往哲,汲取传统,中流击楫,破浪前行!高等书法教育征途漫漫,翰墨薪传之路艺道修远。

参考文献:

[1]倪文东等.当代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现状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书法,2016(04):4-7.

[2]清·笪重光.画筌[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3]祝遂之.高等书法教育四十年[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4]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刘恒.中国书法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6]陈振濂.陈振濂学术著作集·书法教育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

[7]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8]季琳琳.高等书法艺术教育中“技”与“艺”[J].中国书法,2016(22):164-166.

[9]孟庆星.武昌存古学堂与近代高等书法学科教育的肇始[J].中国书法,2017(08):134-138.

猜你喜欢

转变高等教育书法
诗书画苑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