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师专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四好”

2021-08-23杨云宏

成才之路 2021年23期
关键词:四好教学效率教学效果

杨云宏

摘 要:教育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艺术。讲求教学艺术的语文课堂,自然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探求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规律,探索其中的教学之美,从“导”得好、“引”得好、“拓”得好、“结”得好四个方面入手,打造艺术课堂、高效课堂,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四好”;教学效果;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24-02

教育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艺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众说纷纭,百家争鸣。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尝试探求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规律,探索其中的教学之美,以飨读者。笔者认为,要想打造艺术课堂、高效课堂,就要“导”得好、“引”得好、“拓”得好、“结”得好。

一、“导”得好

“导”是指开篇的导入语。“导”得好,就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语要设计好,要引人入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七种。第一,故事式导入。即给学生讲一个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进行导入。第二,音乐式导入。即利用乐曲和歌曲进行导入。第三,设疑式导入。即课前设置一个疑问,让学生带着悬念听课。例如,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前,教师这样导入:古时候有很多贤臣在上谏国王的时候,往往采取委婉的方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贤臣邹忌委婉讽谏齐王的故事,那么邹忌是怎么讽谏的呢?第四,抒情式导入。即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引入相应的教学情境。例如,讲解朱自清的《春》前,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东风浩荡、大地复苏、百花争艳、百鸟争鸣,到处生机勃勃,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都用自己饱蘸激情的笔来赞美春、歌颂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何种风情。第五,回顾式导入。即通过回忆学过的知识进行导入。例如,教学高尔基的《海燕》前,可以这样导入:本单元,我们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明晓了祖国的过去和现在,在《梅岭三章》中理解了陈毅元帅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今天,我们又要和一只海燕展翅高飞、搏击云天!第六,引用式导入。即引用名言警句、诗文对联等进行导入。例如,讲解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中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里的蜀相就是指诸葛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名篇《出师表》。第七,开门见山式导入。即用简明扼要的几句话把文章的要旨和盘托出。例如,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胡适先生,了解他的成长经历,认识他的母亲,感知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二、“引”得好

“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里的“引”就是笔者所说的“引”。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引”得好呢?

1.要有序引导

(1)按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行引导。1)按时间顺序引导。例如,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就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讲解这首诗歌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引导,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漫长,从而深刻体会历史的沧桑感和诗人的浓浓“乡愁”。2)按空间顺序引导。例如,古文《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写的,教师讲解时,可以按照空间顺序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雕刻者高超的技艺。3)按时空交叉顺序引导。例如,《乡下人家》就是按照时空交叉顺序写的,教师可以按时空交叉顺序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的美好生活和悠闲情韵。

(2)按课文的结构进行引导。1)总分总结构。例如,《桂林山水》的开头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中间主体分写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和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最后总括桂林山水。教师讲解时可以按照这一结构进行引导。2)递进结构。按照层层递进的结构写成的文章逻辑严密、思路清晰。例如,吴晗的议论文《谈骨气》就是典型的“三段论”式的递进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是什么),本论——分析问题(为什么),结论——解决问题(怎么样)。教师讲解时,就可以按照此结构进行引导分析。3)对比结构。对比结构就是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的事物进行对比来布局谋篇。例如,《拿来主义》就采用了正反对比结构的形式,教师讲析时可以按照对比结构引导学生学习。

2.要引入佳境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种对文字进行联想的方法,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又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创造,将学生带入文章所描写的场景及意境。例如,讲解汉乐府诗歌《江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这首诗所描写的美丽画面:明媚的夏日,江南的莲花争奇斗艳,莲叶非常茂密,可能会有很多女孩去采莲,真是莲花美、莲叶美、人更美!鱼儿在莲叶间自由自在地游,一边嬉戏,一边享受快乐。

(2)引导学生感受情思。作者写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所以,读者只有感受到作者的情思,才能真正读懂文章。例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想象送别的画面外,还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思。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李白站在江边,目送孟浩然远去,直到孟浩然所乘之船消失在水天交接的地方。长江滚滚,滔滔不尽,仿佛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一样绵绵不绝,这是多么深厚的情意呀!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情思。

(3)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例如,讲解完有关演讲稿的知识后,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写演讲稿,举行演讲比赛,尤其要举办和现实结合紧密的演讲赛,这样就能把书本知识变“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三、“拓”得好

“拓”指拓展。“拓”得好,就是指教师在“引”得好的基础上,把知识拓展开去,力图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单向拓展

单向拓展指沿着一条线索进行拓展。例如,讲解完杜甫的《兵车行》后,教师可以把相关知识进一步拓展,介绍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爱国爱民情怀。再如,讲解完《黄山奇石》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黄山的其他景观,如“松奇”“峰奇”“云奇”,还可以介绍“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及其他名山,利用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多向拓展

多向拓展指沿着多条线索进行拓展。例如,讲解完王维的山水诗《山居秋暝》后,教师可以拓展王维的其他诗篇,如《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可以介绍和王维齐名的诗人孟浩然及其著名诗篇,以及我国山水诗的发展脉络等。

四、“结”得好

“结”指结尾,“结”得好指课堂教学的结束语要好。

1.总结式结语

这种结语的特点是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明确、精要的了解和回顾,从而高屋建瓴、准确掌握。例如,学完《我爱这土地》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结束语:这首诗中,诗人艾青把自己比作一只鸟,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2.承上启下式结语

这种结语的特点类似于评书的每章结束语,即“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其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听讲的求知欲。例如,学完《桃花源记》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结束语:桃花源这个地方,反映了陶渊明的理想生活之地,他的文笔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柳宗元的文笔又怎么样呢?他笔下的《小石潭记》描写的是什么景色呢?请大家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马芝兰,张金发.教师口语[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

[2]王晓平.教师的语言藝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2001.

[3]王德清.教学艺术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四好教学效率教学效果
求正扶正匡正正向正行正果
创建“四好”领导班子 推进一流乙烯企业建设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做优做好社区服务工作打造坚强领导集体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