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和谐师生与生生关系的构建探索

2021-08-23何玉英

成才之路 2021年24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和谐师生关系

何玉英

摘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关系着学校的校风、校容、校纪问题,也关系着学生是否得到最优质的教育。文章分析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的重要性,指出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积极心理学的实践策略:树立积极教育的理念,培养师生的积极人格,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G444;G635.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056-02

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真正地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发展变化等,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才能站在学生的位置来思考问题,感同身受。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阶段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方向和氛围,而且和谐校园的构建要以积极的心理为基础,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分析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新兴科学。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中,人们所耳熟能详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对健康、勇气和爱的表达少之又少。对《心理学摘要》(Psychological Abstracts)电子版的搜索结果表明,自1887年至2000年,关于焦虑(anxiety)的文章有57 800篇,关于抑郁(depression)的有70 856篇,而提及欢乐(joy)的仅有851篇,关于幸福(happiness)的有2 958篇。搜索结果中,关于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文章比例大约为14:1。这个统计数据显示,两个世纪以来,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

二、积极心理学在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些教師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导致课堂变得机械化和格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弱,也没有了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就要注重积极心理学在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更符合教育的宗旨,能更好地改善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培养其健全人格。总体来说,要构建和谐校园,就需要教师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以乐促学,使师生关系和谐统一。这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构建和谐校园,还需要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促进师生、生生共同努力。

三、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积极心理学的实践策略

1.树立积极教育的理念

积极教育,就是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积极品质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积极教育不仅仅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更主要的是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力量,并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力量进行壮大和培养。这是对教育进行重新定位,非常适应现代社会的一种教育新观念。积极教育的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积极教育提倡的是积极的人性,主要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和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聊天,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爱。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实非常需要教师、家长、同学的关注,这样能让他们时刻觉得有安全感,感受到有人在关心他,既能增强其自信心,又能调动其积极性。时间一长,学生也会从内心消除之前的顾虑,真正把教师当成朋友,愿意与教师分享他的思想状况等,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构建和谐校园,要求教师树立积极教育的理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对于学生都是批评居多。现在,教师要转变思想,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进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在平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这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采用的方式,在新课改下却变得极其容易。这其中,积极心理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培养师生积极人格

学校要重视师生积极人格的培养,采用引导型的教育方式,用民主和引导的方式来培养师生积极的人格。如当学生遇到事情时,教师可采用商量的方式,尊重学生的意见,这样可以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自信向上的性格。同时,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可以使师生追求更高的理想,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一些学生沉迷在网络中无法自拔。所以,学校要创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积极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网络拥有海量的学习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在让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网络信息的复杂性。教师要时刻让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筛选,并进行很好的过滤。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初中阶段已经不属于个体发展的启蒙阶段,所以在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后,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学会反思,学会自我评价,这样其积极人格就会慢慢培养出来。因此,学校在对师生、生生的积极人格进行培养时,需要从校园文化、舆论导向等多层面进行努力。

3.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并不是简单的整体校园环境,它包含规章制度、文化氛围、物质文化建设等。校园环境对于师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好的校园氛围支撑,校园氛围比较好的学校,那么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外在行为和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人的某些生理机制。而且人的个体生理机制在人类行为模式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所以外在环境对人格的改变也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并不完全靠先天遗传因素来决定的。

校园环境对师生、生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初中阶段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教师、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还会让师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要利用积极心理学,满足教师、学生对于校园环境的要求,如教室、宿舍和餐厅等的基础设备及教学设施。学校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校风,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做到不仅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还要关心他们心理上的问题。学校还应注重学生的安全,制定并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和危机事件应对方案,使学生和教师都生活在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中。

四、结语

总之,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学校要通过树立积极教育的理念,培养师生的积极人格,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构建和谐师生、生生关系。学校应培养教师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教师热爱并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这样才能使师生、生生的关系更加密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振华.积极教育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03).

[2]方小斌.当代校园文化建设刍论[J].理论学刊,2004(06).

[3]刘川生.建设和谐校园的时代意义与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2009(04).

[4]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和谐师生关系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