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自主游戏的“三大法宝”
2021-08-23张小艺
张小艺
游戏是由幼儿自发、自由、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能够满足幼儿需要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有效学习形式,他们可以通过游戏锻炼认知能力,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在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会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基于与幼儿长期相处的经验,我总结出教师指导幼儿顺利开展自主游戏,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成长的“三大法宝”。
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扮演环境创设者、过程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做一名合格的观察者。通过多次观察,我发现,与较短的游戏时间相比,稍长的游戏时间有助于幼儿沉浸于游戏,从而提升幼儿专注力。为使幼儿拥有更加充足的游戏时间,教师应合理安排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幼儿不仅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还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探索和创新活动。此外,充足的时间给予了教师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细节的机会,从而科学判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以便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实施个别指导。
选择适宜的介入时机和方式
幼儿高水平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幼儿的游戏需要教师适宜、灵活的引导和支持,教师应掌握介入游戏的最佳时机。例如,在幼儿遇到困难,游戏停滞不前且幼儿将要失去游戏兴趣时,教师适时介入,可以推动游戏继续开展;当幼儿游戏存在安全隐患时,教师及时介入排除隐患,确保幼儿安全;当现有的材料满足不了幼儿游戏需求时,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幼儿游戏中,教师的行为没有统一的规范及操作流程,教师需要始终将“追随儿童”“反思自己”记在心中,推动自身专业素质提升。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语言介入、角色介入等。无论哪种介入方式,教师都应该先分析幼儿游戏的具体情况,再选择适宜的方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及时点评,提高游戏水平
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经过一系列的探索会获得丰富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较为零散的。每次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幼儿开展讨论、评价,以帮助幼儿梳理新经验,丰富已有经验。例如,在建构区游戏中,两组幼儿利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拼摆大大的长方形。一组幼儿无论怎么调整积木的方向、形状,总是有一个“难填满的小洞”。幼儿多次尝试无果后,教师组织幼儿现场讨论,使幼儿了解两个小组搭建的区别,其中一组使用的积木之间有成倍数的关系,另外一组的积木形状、大小不一,造成长方形难以填满的情况。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评价,帮助幼儿找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游戏进一步发展。
教师的科学指导对于幼儿自主游戏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指导方式,都不能“强加”“控制”和“更改”,而应始终追随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意愿,从而促进每位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获得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儿园)
責任编辑: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