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朝着人的方向

2021-08-23任春兰

教育家 2021年27期
关键词:读书人书籍读书

任春兰

在乡下,知识分子被亲切地称为“读书人”。小时候放学回家,坐在家门口择菜的奶奶大老远就笑着喊:“读书人回来喽!”后来我考上师范,邻居们也喊我“读书人”了,亲热的语气常常令我面红耳赤。不过,我挺喜欢这个称呼——读书人。

◎随性读书:感谢纯情岁月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过着“脚踏泥土、仰望星空”的日子,除了教科书并无其他书可读,实在称不上“读书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生活是从考上师范开始的,一方面没有升学压力,一方面学校又注重素质培养,于是我一头扎进了文学世界。

多少个午后的斜阳里,我流连在图书馆一排排书架前,一本接一本地借阅。这样的读书,没有计划、没有目的,也没有负担。有的书只读了三两页便丢开,有的书读时一气呵成,还有的书越读越舍不得结束。教室里、紫藤架下、荷花池畔、被窝里,一首一首背下来的诗词、一本本或短或长的小说、一段段与之共鸣的美文……书,伴我度过了生命中纯情的岁月;书,为一个农村姑娘打开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母性读书:见证成长蜕变

踏上工作岗位的头几年,我延续着学生时代的读书状态。教育生活和读书生活像两个客气的远房亲戚,偶尔礼貌地寒暄几句,并无太多交集。

工作第五年,我成为一位母亲。从那时起,我的读书生活有了改变。

第一个改变,读了很多孩子的书。童书的世界有美、有善、有惊奇,也有对生命的思考。我开始深思,优秀的童书能成为孩子的童年宝藏,这一代孩子不该再重复我们小时候无书可读的窘境了。于是,我整理书单,结合班级的年段特点,带领孩子们读书。一二年级,听我读书,先是一篇篇童话故事,后来用“连载”的方式声情并茂地读。至今记得,那一天读到蜘蛛夏洛永远离开小猪威尔伯的段落,我哽咽着,不敢抬头看他们,但余光告诉我,有几只小手轻轻地擦拭着眼角。我為书里的内容感动,更为教室里那一颗颗柔软的心灵感动。到了中高年级,鼓励孩子们静心阅读。常年的坚持让读书变成了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更成了一份美好的期待。

第二个改变,开始读研究教育的书。在教养女儿的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我反思,自己前几年根本就没有沉下心来研究儿童,很多问题只是草草走过场啊!带着自责与思索,我来到学校图书馆,从教育专著里找寻方法、求得平静、获得力量。“儿童”两个字的分量变得极重,我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也在阅读中见证着蜕变。

◎知性读书:朝向人与生命

随着女儿慢慢长大,新的思考接踵而来:读书对于我的生活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作家木心讲述的《文学回忆录》。“人类要自救,只有了解自己、认识他人,求知、好奇、审美,是必要的态度。”字字句句落在心里,我仿佛明白了些什么。是的,读书,认识自己,朝着人的方向。

读书,要和书本对话,和自己对话,要建立自己的精神王国。之后,我的阅读结构慢慢改变。文学仍是我的钟爱,反复读喜爱的作品,与作家、作品都有了更多交流;尝试读一些哲学书籍,对人生多了一份思索与理解;被心理学吸引,看到书中对人本源价值的追求。我渐渐觉得自己读的书正无声无息地交织起来,形成一张巨大的网。

我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带领孩子一起读书。我以“和好书相遇”为主题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布置班级读书角,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设立“悦读一刻”,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记录“悦读书单”,丰富孩子们的阅读经历。我看到了孩子们对书籍的亲近,以及书籍带给他们的不一样的光芒。

如果你问我,最希望孩子们成为什么,我会告诉你,我希望他们现在以及将来都会是一名读者,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做的是尽一切努力让孩子们对书籍产生热烈的向往,让他们和我一起成为读书人。

(作者单位:上海同济黄渡小学)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读书人书籍读书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是快乐读书人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读书人
我们一起读书吧
错别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