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互动教学的思考
2021-08-23李海艳
李海艳
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增长智慧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有效的互动,能促进知识与经验的分享,能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与交流,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师生之间通过提问等方式促进思想的交流,能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阅读思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互动,也打破了教师唱“独角戏”的状态,能倾听学生的感受,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一、转变传统观念,促进师生互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学生的阅读进行恰当的指引,引发他们深读、宽读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还要让他们对文本开展深度的思考。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学生初读课文,可以让他们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的?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天的?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体会到作者盼望春天的急切之情。教师要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提问,以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让他们感受文本的内涵。
二、加强小组互动,提升合作效果
互动既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生生之间的探讨。由于学生之间年龄相似、思维方式相似,他们共同话题较多,容易产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但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方式、思维品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教师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讨论、交流,能促进信息的分享、思维的碰撞。教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提升。如在学习《散步》一课内容时,教者针对学生阅读中的疑点,提出问题: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如何解决的?“我”为何会感到责任重大?教者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一下,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么想?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参与讨论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因大路平顺,老人便于行走,因而母亲会选择走大路。在家庭中,“我”处于中间,上有老下有小,一旦抉择错误便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感情,會破坏家中的浓浓亲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不能恰当地处理,就会产生家庭矛盾。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思维火花也会频频闪现,能促进他们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关注课堂生成,提升互动水平
课堂具有动态发展性,教师不应囿于课前预设的问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展,关注学生的课堂把握,因势利导,促进课堂的生成,从而促进学生互动水平的提升。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产生真实的体验,引领他们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教师也可以采用一问一答、抢答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让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课内容时,教者引领学生感知形象,让他们说说:文章第几段是写藤野先生的?他是以一个怎样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的?文章是抓住藤野先生的哪些特征来写的?学生分别从外貌、举止、声调等方面的特征,感受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在相处的过程中,作者记叙了藤野先生哪几个典型事件?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作者为什么要写弃医从文这些内容?教者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们的观点加以引导、启发,从而深化对文本主题内容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互动交流,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促进他们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