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片”是这样炼就的
2021-08-23鲍军王玉玲
鲍军 王玉玲
近几年来,郧阳区鲍峡镇中心小学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核心,不断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传承、弘扬百年老校深厚文化底蕴,打造了山区学校特色发展的靓丽“名片”。
錘炼教师内功,重视“人”的塑造
课改从“心”开始。为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校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回校后谈体会、讲汇报课;邀请区教研室专家来校做辅导报告,教师与专家面对面探讨交流。“我先学习和使用‘三维互动五步导学模式,欢迎老师们随时听我的课。”学校副校长赵天桥率先示范,为老师们树立了学习、借鉴的榜样。“领导示范教学做出表率,老师们在现场认真观摩和学习,有利于我们转变观念、革新教法,在学习中学会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学校张慧老师深有体会。
出重拳抓常规。学生一节课学得怎么样,要看教师备课是否详备,讲课是否还是满堂灌,学生作业是否全批等。为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教务处一周一评比,一月一检查通报,让部分教师“出出汗”“红红脸”,敦促教师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下功夫,琢磨如何备好课,如何把一节课上成示范课乃至高效的课。渐渐地,课前集体研讨的老师多了,下课拖堂的老师少了。
发挥骨干引领作用,让一批教坛新秀脱颖而出。学校实行骨干教师结对帮扶新上岗教师制度,充分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从师德师风、教育观念、教学艺术等方面进行示范引领。发现经验及时推广,发现新人才加力培养。近年来,王玉玲、李娇等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教学骨干力量。在全国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青年教师李娇的课被评为“部优”。
提升校园文化“物”的品位
经典诵读进课堂。学校以实施“十二五”省教研规划课题《经典诵读与师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为契机,开展读经典、学经典、演经典等系列主题活动,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基础上,还要说经典、谈经典、用经典,不断润泽心灵。六年级学生根据李白古诗《古朗月行》改成课本剧演绎经典,并参加郧阳区教育局组织的“经典诵读”比赛活动,获得了一等奖。
挖掘校史育学生。校史是一所学校兴办、发展和壮大轨迹的真实记录,包含了学校历史、文化形态、学校风气、学校制度、学校传统等诸多内容,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是学校传统文化精神和风格特色的集中体现。鲍峡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09年,称为鲍堂乡中心小学,1929年称郧县第七区鲍堂乡国民中心小学,1949年划归陕西,称白河县鲍峡区鲍家店小学,1951年重新划归湖北郧县管辖,现为郧阳区鲍峡镇中心小学。百年老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涌现出全国好少年唐学武,湖北省优秀教师徐堂华、“郧阳名人”王海波、王富厚等一批优秀代表。学校先后被十堰市教育局、郧阳区教育局授予“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郧阳区“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学校”“人民满意的学校”、十堰市“交通安全学校”“示范性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积极挖掘校史资料,开设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和德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资源。悠久的历史、骄人的成绩、成功的经验和厚重的文化,增强了人文资源的积累与拓展,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提高了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激发了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动力,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班级图书角。各班建立班级图书角,语文教师坚持“激趣为重、诵读为主、适当引导”的方法,充分利用每天的晨读和课余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图书,丰富学生文化积淀。在阅读中,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快速增加,中、高年级学生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课堂上下、校园内外,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让老师和家长惊喜不已……孩子们认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了智慧精华,多次在学校大型诵读展示活动中,展现了自己良好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充实校园文化“特”的含量
创办有活力的乡村少年宫。2015年8月,“鲍峡镇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学校积极利用现有设施设备,设置了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象棋室、书画室、手工制作室、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多功能活动室等专用教室,安排专业教师辅导。学校把少年宫定位为“思想教育的阵地,一技之长培训的基地,能力提高的平台,少年儿童的欢乐园地”,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平时,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开展各类艺术特长活动;节假日由教师组织孩子们就近参与活动、接受教育,也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校外活动场所,丰富假期生活,学习一技之长,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也得到有效解决。
积极建设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规范作用。“品正、志远、学精、体健”的校风、“勤奋、创新、求实、严谨”的学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班风,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成长、成人、成才,凸现了学校德育功能,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育人氛围。
倡导家校多元合作共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良好的习惯也需要家庭教育来培养和巩固。学校深入推进家校合作共育研究,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家庭、学校密切配合,让家校成为教育共同体,形成多元合力、共进共赢的家校共育模式,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如:建立“家校联系卡”,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交流沟通,切实加强教育与管理,敦促家长履行监管职责;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亲子阅读、运动会、感恩活动等,不断增进教师、家长和孩子间的感情,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学习能力,营造了美好和谐的教育环境;开展“三宽教育(宽厚、宽容、宽松)”活动,每周组织学生家长观看“三宽教育”视频,撰写学习体会,指导家长学习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更好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教师定期和不定期上门家访,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情况,及时给予具体、个性化、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