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教育应有的内涵特征
2021-08-23李菲
李菲
一直以来,人们对教育都有着美好的向往,都在思考着、谈论着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从哲学的观点看,用“最好”来形容一种教育本身就不是最好的描述,改用“更好”来形容一种教育才是更好的描述,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更好的教育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适合的教育才是更好的教育。这样一来,适合谁就成為一个需要明确的关键问题。诚然,教育要适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要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适合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等等,这些适合都很重要,也很必要。但是,所有的教育首先应该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因为只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有自身的内涵特征。创设适合的教育,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内涵特征。
一是学有所教。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施行,要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机会、过程和结果是公平公正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供给,要保证每个适龄孩子都有学上、都能上学,要努力实现每个适龄孩子都上好学。教育模式、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要保证各个学段的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主动发展。
二是以生为本。学生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目的。以学生为本自然是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帮助鼓励学生成长和成才,是教育理所应当坚守的初心、原则和规律。要让“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理念口号走入教育实践中,变成行为自觉;从墙上标语走到地面来,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是因材施教。工业文明关注效率,在教育上催生出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显著特点就是统一性,它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效率,但冷落了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是光辉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教育原则,不管教育怎么发展都应当传承和发扬。教育不会再回到农业文明时代,但“树人”“园丁”“花朵”等词语的广泛使用,说明农业文明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对教育来说是应当借鉴的,因为种瓜有种瓜的方法,种豆有种豆的方法。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尊重学生成长差异、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实施个性化指导等都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正确思想和有效方法。
四是长善救失。教育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善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促进转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要树立“合格+特长”的教育理念,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心理等方面的教育要扬长补短,补短为重。只要补其所短,就能达到合格标准,实现全面发展。对学生知识、技能、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教育则要扬长避短,扬长为重。只要扬其所长,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五是开放包容。适合的教育应当是富有人文精神的。因此,开放应是教育的正常心态,包容应是教育的自然情怀。只有开放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只有包容的教育,才能营造出尊重人、宽容人、激励人的环境。当尊重人、宽容人、激励人成为一种氛围、变成一种生态时,教育就会沐浴在阳光和春风中,学生的潜能就会自然显露和绽放,学生的成长就会充满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