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评价

2021-08-23朱润英张飞婷

健康之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临床护理效果

朱润英 张飞婷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内容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共70例,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进行治疗,在围手术期间,分别展开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并以此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组实验,对应组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5例。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许多护理细节得到落实,包括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的准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内容,强化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尽快恢复。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临床护理;效果

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颅内脑动脉瘤是一种对人体有着较大危害性的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血压升高、头痛、呕吐等是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了缓解患者的病症,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会展开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虽然手术疗效是比较明显,但围术期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应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力度,在手术前、中、后三个阶段,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及心理状况,给予其综合性护理服务,包括患者的体位干预、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心理干预等内容,在确保患者治疗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治疗中,按照围术期护理模式的不同应用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男女各25例、10例;最大年龄不超过80岁,最小年龄不低于42岁,年龄平均值为(61.28±2.72)岁。对照组男女各23例、12例;对应年龄平均值为(60.83±3.17)岁。通过疾病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并且符合手术开展的要求,无严重血液疾病、精神病,本次研究在所有患者知情并且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展开,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护理内容为: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向患者简单地介绍科室环境及规章制度等,告知患者术前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禁食、禁水等。手术完成后,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患者的饮食方面给予科学的指导等。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具体内容为:首先,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及基础护理工作。在患者住院期间,每日打扫病房卫生。在患者休息时,提醒进出人员放轻脚步,压低声音。另外,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若癫痫发作,应立即告知医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抢救。其次,手术开展前,护士还需做好患者心理工作,对患者紧张的情绪进行疏导,与患者握手,或者轻拍患者背部,给予患者更多的安全感,为患者加油打气。最后,手术完成后,注意患者并发症的预防,观察患者的肢体反应及症状表现。为避免患者出现血管痉挛,可给予患者相关药物进行预防。待患者的身体逐渐恢复,后期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补充体力,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与此同时,在后期展开康复训练,帮助患者身体尽快康复[1]。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计量单位用(±s)表示,計数单位用%表示,分别使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分析,当组间差异满足P<0.05的要求,视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社会活动、心理状况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中,观察组患者脑梗死、脑血管痉挛各发生1例,对应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3人出现脑梗死、2例脑血管痉挛、4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3讨论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且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综上所述,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展开综合护理服务,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临床疗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孙阳.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D].泸州:西南医科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颅内动脉瘤临床护理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