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医翻译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展望
2021-08-23潘霖宁全杨渝
潘霖 宁全 杨渝
摘要:目的 明确我国中医翻译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分布及各主题发展态势。方法 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检索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医翻译研究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法,以可视化的方式,从发文情况、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关键词聚类及战略坐标角度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422篇,最早的中医翻译文献发表于1981年,整体发文量呈增长趋势;高频关键词分析显示,中医英译、中医术语、中医典籍、中医药文化、中医翻译策略及方法是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多归属语言学范畴;高频关键词聚类可划分为7个类团,研究主题涉及翻译策略与跨文化研究、中医学与中国传统的翻译研究、术语及方剂的标准化翻译研究、古代典籍中的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应用翻译研究、基于语料库的中医典籍翻译和中医英语研究、中医经典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和基于语言学视角的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结论 中医翻译研究侧重理论研究,各主题较为孤立,未能有效结合,且研究主题过于局限,今后应加强各主题的联系,丰富理论视域,拓宽研究主题,强化应用型翻译研究。
关键词:中医翻译;文献计量;热点;共词分析;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4-0007-07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1.04.0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Status, Hotspots and Prospects in the Field of TCM Translation in China - A Visualization Study Based on Co-word Analysis
PAN Lin1, NING Quan2, YANG Yu1*
(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2.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hotspot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ach topic in the field of TCM translation in China. Methods Using CNKI as the data source, this study retrieved literature about TCM translation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to December 31, 2019. Through the co-word analysis method in bibliometrics, the literature was analyzed in a visualization wa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shing situation, high-frequency keywords, social networks, keyword clustering and strategic coordinates. Results A total of 1422 articles were included. The earliest articles about TCM translation were published in 1981, and the overall publication volume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high-frequency keyword analysis showed that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TCM terminology, TCM classics, TCM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301);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19BTQ00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研究(GZYYGJ2019051);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科能力提升项目(A1-Z20-302-0115)
第一作者:潘霖,E-mail: colin9430@foxmail.com
*通讯作者:杨渝,E-mail: yangyu@shutcm.edu.cn
culture, and TCM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were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nd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mostly belonged to the category of linguistics; high-frequency keyword clustering could be divided into 7 clusters. The research topics involv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cross-cultural studies, TC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tandardization of TCM terminology and formulas, TCM classics translation and TCM application translation, corpus-based TCM classics translation and TCM English study,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load words in TCM classics and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based on linguistics perspectives. Conclusion Research on TCM translation focuses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research topics are relatively isolated, unable to be effectively combined, and the research subjects are too limited. In the futu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theoretical horizon should be enriched, the research subject should be broadened, and the applied translation research should be enhanced.
Key words: TCM translation; bibliometrics; hotspots; co-word analysis; visualization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中医翻译领域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但其发展仍较为薄弱,严重阻碍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1]。因此,有必要梳理中医翻译领域的全景和发展脉络,为中医翻译的发展及中医对外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目前,有学者对中医翻译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2-8],但存在诸多问题:⑴文献收集数量少,时间跨度普遍较短,绘制的图谱难以体现整体研究概况;⑵可视化分析皆基于CiteSpace完成,受CNKI题录格式限制,该软件功能有限,易造成重复研究;⑶囿于文献数量和软件功能,目前研究难以对中医翻译的子领域进行考查,也未深入挖掘所使用的题录信息,呈现的结果深度不够,无法有效对主题进行区分;⑷部分研究主观性较强,缺乏技术分析和量化手段。
文献计量学主要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文献数量、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进行定量分析,是评价科学信息的客观方法,近年来应用广泛[9-10]。為弥补已有回顾性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期科学、全面地反映中医翻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发现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使该领域的发展更具方向性,从而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采用主题检索,检索关键词“中医”AND“翻译”,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检索时间2020年7月26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与中医翻译相关的文献;⑵国内发表的文献;⑶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
排除标准:⑴会议、报纸、学位论文等非期刊来源的文献;⑵重复文献保留发表时间较早者;⑶国外发表的文献;⑷与中医翻译无关的文献。
1.3 分析方法
将文献以Refworks格式保存到本地,首先对发文量进行统计,获取总体数据,再构建基于关键词的共现及相异矩阵,为后文分析提供数据来源;然后依托矩阵对关键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了解研究热点,通过关键词聚类,把握主题类别;最后根据战略坐标分析,探究各主题发展态势,并基于以上分析进行总结。
2 结果与分析
共检出文献2561篇,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文献1422篇。
2.1 总体发文情况
1981-2001年,中医翻译研究刚刚起步,发展相对缓慢,期间共有105篇文献发表,占总发文量的7.4%,该时期文献多为对中医英译的阐述性研究,或是对术语翻译的简单探讨;2001-2011年,中医翻译研究进入发展期,发文量逐渐上升,该时期文献的视角更加多元,向翻译研究的侧重点、句式、篇章、翻译理论的角度进行了拓展;2011-2019年是中医翻译研究的发展高峰,2015年全年共发文132篇,占总发文量9.3%,数量上达到最多,随后几年发文有所减少,但仍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该时期文献研究角度更广,但研究范式仍有不足。详见图1。此外,中医翻译领域总发文量在翻译领域占比过少,未来应引起重视。
2.2 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代表文献的主题,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表明对其研究的热度越高[11]。利用Bicomb2.0软件按频次提取关键词,排除同义词和无意义词后,得到关键词1798个。本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频次≥14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共获得高频关键词36个,其频次之和占关键词总频次的41.9%(2279/5439),满足图谱绘制所需27%以上的统计标准[12],结果见表1。从频次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看,中医英译是主要研究方向,中医术语是研究热点,中医典籍是研究内容的主要载体。研究主要关注中医翻译策略及方法,研究视角多归属语言学范畴。此外,中医翻译研究兼顾了中医的文化属性。
2.3 社会网络分析
2.3.1 共词矩阵制作 孤立的关键词难以反映研究主题之间的联系,为进行图谱绘制,需将高频关键词制作为共词矩阵。利用Bicomb2.0构建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以部分高频关键词为例(见表2),矩阵中的数值为对应关键词共现频次。
2.3.2 社会网络构建 “社会网络”指由多个节点(社会行动者)和节点之间连线(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13],可体现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重要程度。利用Ucinet6.0软件的NetDraw组件,将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转化为以节点和连线方式呈现的社会网络,见图2。
中心度用来衡量连接(共现)的关键词数量。节点大小和连线粗细分别代表中心性大小及联系的紧密程度。中心性越大,则该节点在整体网络中的影响越大。连线越粗,则其所连接的关键词共现频次越高。该社会网络的密度为0.433,表明此领域的研究已脱离无序状态,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核心。该网络节点的平均中心度为15,有13个节点的中心度高于平均值,见表3。
从图2及表3可见,“中医英译”一词的中心度最高,是此网络中影响力最大的节点,代表中医翻译研究的主方向。
在中医英译研究中,术语翻译是热点,以中医名词术语为甚。从连线可见,术语翻译与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紧密结合,代表了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的主要视角。相较于直译,音译的连线更密集(共现次数更多),中心度也更大,说明在翻译方法的探讨上,音译占主要地位。从图2可见,翻译策略的讨论依旧围绕归化和异化展开,视角较为传统。
《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在网络中连线密集,中心度均超过平均值,是中医典籍翻译研究的热点。从网络中可见《素问》比《灵枢》更受关注,可见中医典籍翻译研究集中在《黄帝内经》及其《素问》部分,对其他典籍研究较少。
中医药文化也是中医翻译研究兼顾的范畴,中医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故文化与翻译结合的研究也较为热门,其关键词中心度较高,连线密集,代表中医药文化与中医翻译研究紧密结合,但尚未形成基于文化翻译的明确研究视角。
近年来,中医药标准化虽在高频关键词之列,但中心度不高,在网络中也处于边缘。与之相似的还有“语料库”一词,其作为语言研究的新兴载体,在中医翻译研究领域未受到足够重视,此二者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就研究视域而言,目前主要涉及语言学及翻译学,“隐喻”一词出现在网络边缘,是认知语言学在中医翻译研究领域的聚焦。翻译学视域的热点集中在生态翻译学和目的论,二者的连线数量多于“隐喻”,表明该领域更加侧重翻译学视域,但无论是翻译学视域还是语言学视域,在研究范式上都存在拓宽空间。
2.4 关键词聚类
2.4.1 转换相异矩阵 通过以上共词分析,可初步了解中医翻译研究领域的热点分布,但无法明确划分具体研究类别。因此有必要进行聚类分析,直观地体现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类别。在分析前,需进行矩阵转换:利用SPSS21.0的Ochiia系数将表2的共词矩阵转换为相关矩阵。由于相关矩阵中“0”过多,为减少统计误差,用1-相关矩阵中的各数值,便可构建出相异矩阵[14],见表4。矩阵中的数值为对应关键词相异性的量化表示,值越接近1则相异度越高,越接近0则相似度越高。
2.4.2 系统聚类 在SPSS21.0中采用组内平均连接加余弦的聚类方式,获得高频关键词的聚类树状图,见图3。
根据结果,从20~25间选定合理范围,将高频关键词划分为7个类团,具体分类见表5。
2.5 战略坐标分析
通过主题聚类可划分出中医翻译领域的研究类别,但单纯的聚类图难以体现各类团的发展态势,而战略坐标图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问题。战略坐标的概念由法国文献计量学家Law J等人在1988年提出[15]。战略坐标可描述某一研究领域内部的联系情况及领域间的相互影响,其中有2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密度与向心度[16]。基于二者构建平面二维坐标轴,可直观地体现出各类团在本领域的发展及联系程度。密度用于衡量因子之间内部联系的强度,向心度用于衡量一个因子和其他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17]。密度越大,则该研究主题的内部联系越紧密,稳定性越强,从而表明此主题的发展相对成熟。向心度越大,则体现出该主题与其他主题联系紧密,在本领域内处于核心,为当前的研究重点。
本研究参考文献[18]分别计算各类团的向心度和密度(见表6),以二者各自均值为坐标原点(47.962,32.828),向心度为横坐标,密度为纵坐标,利用Excel2010绘制战略坐标图,见图4。
第一象限中类团G的向心度最高,表明其与中医翻译研究领域各主题联系最密切,是本领域的核心。从关键词分布看,类团G代表中医术语英译研究,其关注点为科学术语及名词术语,与语言学视角的结合较为紧密,语言学的角度有助于分析翻译策略和方法。术语翻译贯穿中医翻译研究的发展脉络。由此可见,中医术语为本领域研究的核心,同时是中医翻译的难题,故本领域大部分研究都着重探讨此类问题。
类团B的向心度低于类团C,但密度最高,主要内容为中医学及翻译研究,对中国传统要素有所关注。中医学关注中医所蕴含的医学价值,探讨了译文在临床意义上的可用性,中国传统则代表中医的文化价值。类团B在研究对象和理论视角上相对明确,发展最为成熟,内部联系也较为紧密,成为中医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分支。但从向心度看,其研究主体呈高度概括性,做好细化分类后仍存在可观的拓宽空间。
类团C的向心度和密度都稍高于均值。其代表的研究类别主要为中医翻译的原则与方法。从高频关键词看,当前的研究涵盖术语标准化与方剂翻译,其中隐喻翻译较受关注,中医语言有其独特的文化语境,在翻译中医术语时很难找到对应词汇,标准化方案及实施是中医翻译的难题。因此,方剂翻译的研究更侧重直译和音译两大方法的讨论。与中医术语翻译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不同,方剂翻译更侧重翻译方法的探讨,属于应用型翻译研究,未来可与语料库等载体结合,建立可供参考的规范。
第三象限中类团E的密度最高,向心度稍低,表明此研究主题已受到研究者关注。类团E的关键词代表了本领域语料库研究关注的对象,即中医英语、中医翻译、《黄帝内经》。中医英语因与语料库的结合成为高频关键词。在本领域翻译语料库建设进展缓慢的形势下,中医英语语料库发展势头相对良好。就中医翻译而言,有学者在该领域开展了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19-21],但均为自建小型语料库进行检索分析,研究内容多为病名,属于名词术语范畴,且仅依托《黄帝内经》语料库,在研究范围上较为局限。目前本领域基于语料库论述的文献多为建议展望,此现象亟待改进。
类团A的向心度和密度接近均值,研究主题为基于异化、归化的翻译策略研究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翻译策略的研究较翻译方法而言更为宏观,在本领域的研究中普遍提及。跨文化交际研究关注如何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异质文化,此类研究虽与其他主题存在一定的联系,但联系稍弱,需要在未來继续加强。
类团D和类团F的分布具有相似性,二者的向心度与密度都为最低。类团D代表的研究主题融合了《红楼梦》与中医药文化及中药说明书翻译,二者与目的论结合紧密。古代经典中常涉及中医药文化,此类翻译研究注重中医的文化属性,可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参考。中医药应用翻译在图中仅体现为中药说明书,说明应用翻译的研究广度亟待加强,同时,仅依赖目的论一个理论视角难以满足此类研究的深度,因此类团D所代表的研究类别发展最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挖掘。类团F代表的研究主题为中医典籍翻译。从高频关键词看,当前的核心是《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前者更受关注,尤其是《素问》部分。研究热点为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等,主要依托生态翻译学、文化缺省等角度,关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中医典籍是中医语言的主要载体,由于医古文的独特性,典籍翻译和其他主题难以有效结合,因此类团F与D一样,处于边缘位置,主题发展程度低,内部联系松散,缺乏对其他中医典籍的研究是主要原因,今后应进一步探讨其他中医典籍的翻译,发扬中医文化。
3 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1422篇中医翻译研究文献发文情况、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关键词聚类及战略坐标的分析,对本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景回顾,有如下发现:⑴中医翻译研究领域总体发文量较少,近年来发文量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表明该领域发展步入正轨,前景良好。⑵高频关键词分析可见,本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为中医术语翻译、中医典籍翻译、翻译理论构建(翻译策略、方法的研究)及中医药文化翻译。⑶关键词聚类将本领域的研究主题划分为7类,总结为翻译策略与跨文化研究、中医学与中国传统的翻译研究、术语及方剂的标准化翻译研究、古代典籍中的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应用翻译研究、基于语料库的中医典籍翻译和中医英语研究、中医经典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和基于语言学视角的中医术语翻译研究。总体上本领域较侧重理论研究,应用型研究稍显不足。⑷从战略坐标分析可见,目前中医术语翻译与各研究主题结合最为紧密,其他主题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表明中医翻译研究领域各主题较为孤立,未能有效结合。语料库研究处于图中相对边缘位置,在本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代表着未来中医翻译研究与技术结合的新趋势。从各主题内部看,基于语言学的研究相对成熟,发展潜力较大,术语翻译研究次之,其他主题密度较低,结构松散,暂未形成稳定的研究范式,需要进一步加强。⑸从分析结果可见,本领域研究失衡明显。中医典籍翻译主要集中在《黄帝内经》《伤寒论》2本经典著作,对其他典籍的研究略显不足。同时,本领域对同属中医范畴的民族医药翻译研究不足。⑹本研究领域关注的对象过于局限,如缺少对整体翻译过程的关注、缺少对英语以外其他语种翻译资料的研究,缺少实证研究等。
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⑴强化应用型翻译研究。注重应用层面的翻译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中医论文翻译、中医药相关翻译、中医健身功法翻译等,从学术传播、实际应用层面助力中医翻译发展,形成理论+应用结合的双轨模式,服务临床及学术研究,带动形成社会效益。⑵结合前沿技术。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应与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辅助翻译(CAT)等紧密结合,依托计算机科学、计算语言学,构建以人辅机翻为主的中医CAT模式,使其便利化、智能化,同时应注重中医药语言资源的建设。⑶拓宽研究主体。未来应更加关注主流经典的新译本,对已成熟译本不做过多重复研究,也应关注其他经典的翻译,包括本领域及其他领域的平行典籍翻译。同时应关注民族医药翻译研究、多元化中医药翻译研究主体。⑷丰富理论视域。中医翻译研究视角单一,应多借鉴已成熟的国外翻译理论及语言学视角,助力中医文化走向世界。⑸注重实证研究。从对译本的研究转换到对译者、读者的研究,采用新型工具探究译者的翻译认知过程,助力翻译理论构建。将本领域研究科学化,从以理论研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实证研究为主。⑹扩大数据检索范围。本研究只检索了CNKI数据库有关中医翻译的研究文献,数据来源较单一,今后还应查阅更多中英文数据库,确保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及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李孝英.中医情感术语英译认知研究[J].上海翻译,2019(3):80-84.
[2] 谷峰.近二十年国内中医翻译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CNKI 349篇研究文献的考量[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40(5):633-637.
[3] 张千,吴青,凌武娟,等.2008-2017中医翻译对比研究现状及展望[J].世界中医药,2019,14(3):633-637.
[4] 张蕾.国内中医英译研究状况的计量化与可视化分析(1997-2017)[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2):51-57.
[5] 董俭,王天芳,都立澜,等.1991年-2015年国内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现状的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9):4277-4281.
[6] 孙丽丽.2010-2019年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现状分析[J].科技视界, 2020(10):211-213.
[7] 段英帅,段逸山.近30年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现状及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442-446.
[8] 朱文晓,童林,韩佳悦.中国中医药翻译研究40年(1978-2018)[J].上海翻译,2020(1):55-61,95.
[9] 王红霞.文献计量学指标构建医学论文评价体系[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9,32(2):89-92.
[10] 李宏权,宋扬,钱文昊,等.我国口腔癌研究现状与热点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0,44(5):14-19.
[11] 赵蓉英,郭凤娇,赵月华.科学计量学主流研究领域与热点前沿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66-74.
[12] 陈红喜,关聪,王袁光曦.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现状和热点探析——基于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20, 40(7):125-134.
[13] 黄玉瀛,陈涛.国内在线评论领域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以中国知网364篇中文论文为例[J].科技与经济,2020,33(3):66-70.
[14] 刘甲学,冯畅.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情报科学,2016,34(11):173-176.
[15] Law J, Bauin S, Courtial J P, et al. Policy and the mapping of scientific changer: a co-word analysis of research into environmental scidification[J]. Scientometrics, 1988,14:251-264.
[16] 李丹,刘正喜.我国翻译学研究高被引论文计量分析(1989-2018)[J].成都师范學院学报,2019,35(12):115-124.
[17] 马费成,望俊成,张于涛.国内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知识图谱绘制——基于战略坐标图和概念网络分析法[J].情报科学,2010,28(4):481-487, 506.
[18] 张一涵,黄卫东.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的进展分析(2014-2018)——基于战略坐标图[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31-43.
[19] 叶晓,董敏华.中医“脉象”名称英译探讨——基于两个《黄帝内经》英译本中的脉象英译比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 21(1):94-96.
[20] 贺娜娜,徐江雁,李盼盼,等.基于语料库的《黄帝内经》脑系病名规范化翻译[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5):1958-1961.
[21] 赖菁玲,李若琪,余新波,等.基于语料库证据的研究法探讨《黄帝内经》“死”字的含义[J].中医杂志,2019,60(13):1085-1088.
(收稿日期:2020-11-30)
(修回日期:2020-12-20;编辑: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