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以六气统时病”分类特色
2021-08-23张铎张玉萱安伟伟
张铎 张玉萱 安伟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归纳何廉臣对《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四时六淫病案》以六气为纲的疾病分类方法,总体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六门,各门细分下又包括六气本证,六气本证与疾病核心信息组合,六气兼证、夹证、变证,特定病名等数种情况,执简驭繁,细致入微,使学者在学习与实践中能够从中医理论高度分析复杂的临床问题,对学术研究和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何廉臣;绍派伤寒;《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六气;时病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4-0050-03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1.04.01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iscussion on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ix Qi Controlling Seasonal Disease” in Quan Guo Ming Yi Yan An Lei Bian
ZHANG Duo1, ZHANG Yu-xuan1, AN Wei-wei2*
(1.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617, China; 2.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25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summarized, and concluded He Lianchens method of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based on six qi as the keystone in the book of Quan Guo Ming Yi Yan An Lei Bian - Si Shi Liu Yin Bing An. Diseases are 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 wind, cold, heat, dampness, dryness, and fire. The subdivisions of each category include the six-qi-based syndrome, the combination of six-qi-based syndrome and the core information of the disease, the six-qi combined syndrome, the mixed syndrome, the changeable syndrome, and specific disease name. The book is with simplicity and complexity, as well as meticulous, which enables scholars to analyze complex clinical problems from a high degree of TCM theory in their study and practice, and has guidance significance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He Lianchen; typhoid fever of Shao School; Quan Guo Ming Yi Yan An Lei Bian; six qi; seasonal disease
基金項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81303090)
第一作者:张铎,E-mail: 308851027@qq.com
*通讯作者:安伟伟,E-mail: icutcm@163.com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以下简称《类编》)是清末民初绍派伤寒大家何廉臣搜集当时90位医家共计300余则医案,分门别类编纂而成,分为上、下两集共14卷,初集为四时六淫病案,二集为瘟疫、喉痧等八大传染病案[1]。其中四时六淫病属于季节性流行病、多发病,又称“时病”,属于中医外感病体系中分布最广、变化最多、牵涉最杂的一类疾病。如何廉臣在《类编 例言》中说“一岁之中,时病多而杂病少”,而四时六淫病“本证、兼证、夹证、变证,分际清晰,详悉无遗者,尚少专书”,故“首选六淫病案为初集”[2]。本书对于时病医案采用“以六气统时病”的分类方式进行整理分析,对于当今深入认识中医时病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启迪价值。
1 疾病分类规律
1.1 六气本证
《类编 四时六淫病案》以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顺序分卷编排,其中六气本证位于每卷卷首,主症病名一般会在风、寒、暑、湿、燥、火(温、热)之前冠以冒、伤、中等代表发病缓急与邪气浅深的动词,如冒风、伤风、中风、伤寒、中暑、冒湿等,构成动宾结构短语,读者通过其中的动词可以判断疾病危重程度与大致发病特点及预后等。例如,“中风”与“伤风”同属风证,然其病史、发病、治疗、预后迥然不同。或直接以四时主气作为病名,以温病学派所研究的代表性疾病为主,如温病、伏暑、暑湿、风温、热病等,对于此类疾病的研究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已趋于成熟,但《类编》对于温病分类的基本规律有二,一是由风、寒、暑、湿、燥五气从火化传变而形成的火热证,分属于各门主气之下;二是以“火之微者曰温,火之甚者曰热”为原则将狭义温病、热病归于火淫病案,以发病时令、感而即发与晚发、热势浅深区分各病。
1.2 六气本证与疾病核心信息组合
六气本证除单独作为病名出现外,《类编》还在六气各个主症基础之上增加了疾病核心信息的描述。疾病核心信息指贯穿病案理法方药各个环节、在医者的诊治过程中起决定性影响的疾病要素,如主症、重要病机、时令、体质、重点病位等。例如,六气加主症有中风偏枯、风温暴泻、风温喘促、风热咳血、风水肿胀、风寒洞泄、寒痹、寒结腹痛、暑腹痛、暑咳、伏湿腹痛、湿热头痛、燥咳、燥结、燥痉、燥痉昏厥、温病发斑、温病咳血、冬温战汗、热泻等;六气加重要病机有中风闭证、中风脱证、风温火逆、风温伏邪、太阴伤寒、阴证伤寒、伤寒戴阳、阳明伏暑、暑邪入营、湿热阳黄、脚气上冲、燥结、寒燥阴结、肺燥脾湿、肾虚温病、热病化燥、上热下寒、真热假寒等;六气加时令有夏月伤寒、伏暑春发、秋燥、春温晚发、冬温等;六气加体质有产后血虚风乘、阳虚伤寒、酒湿休息痢、孕妇燥咳、产后温病等;六气加重点病位有风痧窜筋、头风害目、风火眼疾、喉风、历节风、鹤膝风、湿流关节、湿热头痛、风燥伤卫、凉燥犯肺、热冲头脑等。
1.3 六气兼夹证、变证
《类编》将四时六淫病的兼证、夹证、变证也作为病名的一部分列入。兼证指病程中的次要证候或主证尚未结束而新出现的证候[3],夹证指与六气主证同时存在并影响疾病走向与治疗预后的证候[4],变证指疾病由简单变复杂、由轻变重的病理变化。例如,兼证涉及病机症状等方面,伤风兼恶阻、风温兼伏气化热、伤寒兼伏热、伤寒兼泻、暑厥兼肺痹、伤湿兼寒、湿温兼寒、湿热痢兼痿、燥咳兼泻、温病兼冲气上冲、温病兼喉疼、春温兼寒、温疟兼痰厥等;夹证主要有夹惊、夹食、夹积、夹痰、夹房劳、夹肾虛等,如冒风夹惊、风热夹痰、风湿脚气夹肾虚、风寒夹痰饮、伤寒夹阴、伤寒夹痢、伏暑夹痰食瘀、伏暑痢夹房劳、暑湿夹痰、湿夹溢饮、春温夹痰、秋温夹湿等;变证多因失治误治及正邪盛衰变化所致,如风温火逆、伤寒变痹、伏暑疟坏病、暑湿化胀、秋燥化痢、湿温转虚、湿热痢转休息痢、春温晚发误治坏证、热入血室变子宫炎、积热化泻等。
1.4 特定疾病病名
《类编》还保留了一部分特定的病名,其中往往蕴含独特的病理改变和预后转归,何廉臣依据其病机中的六气属性将其归入《类编》六淫病案各章中,如缠喉风、马脾风、历节风、鹤膝风归入风淫病,脚气上冲归为湿淫病,其余如疟、痢、痉、痿、痹等病则依据其具体发病情况散在各卷之中。
2 疾病分类特色
2.1 以六气统时病
“时病者,乃感四时六气为病之证也,非时疫之作也”。时病,就是普遍存在于各个季节,且和瘟疫等烈性传染病相区别的一大类疾病,时病与瘟疫统称外感病。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大规模瘟疫相比新中国成立以前已经减少很多,即使出现像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样的大规模传染病,也可通过政府强大的执行动员能力和公共卫生系统的有序运转进行有效防控。中医对这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同样需要参考时病的诊疗思路。六气首先是司天之六气,而人身亦有六经之经气。人在气交之中,受六气的影响而发病,其根本原因是内外之气的相互感召,其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疾病证候表现与自然界六气的总体规律相符,如风淫病案第十六则荣锡九自诊自治风温火逆案中的病因描述为“是年三月,春行夏令,温度太高,继以因公赴县,往来受热”,春本应温而反热,人触之而发病,表现为“身灼如火”“鼻衄”“脉浮数搏指”,符合风、热二气的致病特点;二是疾病证候以个体体质的偏颇为主导,时令之气为诱发因素而发病,如燥淫病案第五则燥咳案,患者中年失偶,情怀郁勃,形体瘦长,为木火体质,感受秋燥而发病,其干咳的特点,既伴有燥邪伤肺引起的喉痒舌干,也伴有肝郁化火引起的胁痛;三是患者所感受邪气的性质由时令六气的偏盛和患者体质共同决定,如湿淫病案第二则伤湿兼寒案,患者平素体肥多湿,冬月受寒而发病,表现为“身体酸痛”“手足迟重”“口淡不欲食、懒言语”等寒湿在表的证候特征。何廉臣经过综合考虑将其划入湿淫病案,若只机械套用时令六气,就会偏离真正的六气致病思想,错判六气,进而对其诊断辨证、立法处方、治疗预后出现判断失误。综上,六气在时病中扮演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发病这一环节。实际临床中时病的发病过程存在一定的复杂性,《类编》以六气统时病,是建立在内外感召基础之上的综合判断,是对时病发病过程核心信息所做的提炼总结,将《类编》中每个病案从经验上升到中医理论的思维高度。
2.2 以六气统时病的分类方法对于时病诊治的优势
六气作为外感病因的主体,首先决定了时病的发病与否以及发病特点,这就在源头上掌握了疾病的发展方向,《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把握住了病因,就相当于抓住了疾病发展的线索。时病的症状病机变化极快,古人有“走马看伤寒,下马看温病”之说,知道病因就可以根据其作用特点预判下一阶段的证候,治疗上才能发于机先,在疾病进展之前截断病势。例如,湿淫病案第十六湿温兼寒案,其基础病为湿温病,通过感受寒邪而诱发,初诊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寒无汗、头重身痛、肢体烦疼、胸痞、便溏等寒湿证,可以提示热证的只有午后寒热和尿短而黄2个症状,用散寒除湿的藿香正气散加减,服药一剂后汗出,恶寒身痛已解,提示外寒已除,此时不宜再用辛温发散,而患者服用上方第二剂后,即出现湿热夹痰蒙蔽清窍之神昏窍蒙,可能有2个原因:一是表寒散去之后,体内郁积的湿热欲散而上冲;二是服用羌活、苍术等辛温药助长热势而助湿热上冲,如果初起辨不出湿温病而以过剂辛温剂治之,以时病的病情变化之速,极易以热治热,火上浇油。在其恢复期也同样如此,其四诊恢复期仅余一派脾胃虚弱之象,如口淡、神疲、脉软等,然其用药仍无一味温补药,遵叶天士《温热论》“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之诫,仍用“苦辛淡法”利湿清热养阴,以收全功。综上,时病的六气性质直接影响发病,同时也为其发展、治疗、预后转归、瘥后调养定下了基调,既可以为预测疾病下一步进展提供依据,也可以在无证可辨的情形下有的放矢。
2.3 六气本证与疾病核心信息组合对时病辨治的优势
《类编》对于时病六气与疾病核心信息组合的分类方法相对传统疾病分类方法的优势主要在于扩大了六气的应用范围,从而更加适应临床问题的复杂性。经典的六淫时病往往以恶寒发热等为主症,而其兼证、夹证、变证范围很广,涉及各个系统,导致临床上的疾病主诉千差万别,往往容易被划归到杂病范畴,但其确实是时邪导致,所以《类编》将时病主症等要素加入病名中,将辨病辨证的过程精细化。例如,暑淫病案第一则暑腹痛案,其发病是由于暑邪伏于肠胃,阻碍气机引起腹痛。然伤暑阳暑证的典型症状为壮热心烦、口渴自汗出等,并不包括腹痛。而腹痛作为临床常见症状,在外感病与内伤杂病甚至妇科病中均能出现。本例患者发病恰逢月经后期,由于未能辨清暑邪病因,先后被辨证为妇科瘀血证、内科杂病肝脾不和證等,经数次误治,病情越发严重,均由于没有看到六气之暑邪与腹痛的联系。综上,将暑腹痛作为病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案若归类为伤暑,因疾病全程均以腹痛为主,并不属于典型伤暑证,似乎不妥;若归为腹痛,则无法体现暑邪对其诊治的指导意义,以腹痛作为辨证入手点也恰恰是前医误治的原因。六气与主症等核心信息组合,既可以体现六气作为病因的普适性,又能体现具体临床问题的复杂性。
3 小结
《类编》作为晚清绍派伤寒名家何廉臣晚年代表著作[5],其问世正值西医东渐、中医学地位岌岌可危之际[6],《类编》集当时全国各省名医之力,经何廉臣汇编而成,其体例之完整、内容之丰富可谓前无古人。就时病部分而言,如何将不同地域、不同流派医家的思想熔为一炉,离不开何廉臣的苦心编辑,即“以六气统时病”的分类方法。六气可谓中医学理论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但其在时病中的组合变化却无穷无尽,从六气入手学习时病不失为由浅入深、登堂入室的法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
情的暴发给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和中医学者敲响了警钟,提升对时病的认识和诊治能力应当成为当前首务。充分掌握六气思想,方能入《类编》这座宝库不空手而归。
参考文献
[1] 鲍玺,何迎春.何廉臣《当代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学术特色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3):166-168.
[2] 何廉臣.全国名医验案类编[M].唐文吉,唐文奇,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2018:1.
[3] 李经纬.中医大辞典[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79.
[4] 雷丰.时病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6.
[5] 陆雪秋.何廉臣生平与学术思想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6] 张家玮,鲁兆麟.《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学术特色举要[J].中医文献杂志,2014,32(3):11-13.
(收稿日期:2020-09-29)
(修回日期:2020-10-19;编辑: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