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教材特点,实现阅读教学的三个“走向”

2021-08-23殷樱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略读课文非连续性文本统编教材

殷樱

【摘要】如何有效地用好统编版教材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应该精准解读教材,把握学生的学情,恰当地定位教学目标,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发展学生的思维,不断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统编教材 略读课文 非连续性文本 对比阅读

统编版教材有其内在的编排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教材的编排特点,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依托教材特点组织教学,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提升思維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金字塔》一课出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篇短文组成,一篇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另一篇是非连续性文本。根据文本的特点,笔者在文本解读时聚焦了这样三个问题:略读课文,略什么、教什么?对于非连续性文本这一学生并不陌生的文本形式,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两种不同文体的文章放在一起,目的何在?理清楚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教学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基于以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在设计过程中,笔者关照了阅读教学的三个“走向”:

一、立足学生起点,从“师本”课堂走向“生本”课堂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这句话道出了略读课文的本质,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学以致用。

那么,作为略读课文,应该略读什么?又应该重点教什么呢?笔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遵循几个原则:第一,凡是学生可以自读自悟的内容可以略教,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略去课堂上繁琐的讲解。第二,凡是基于内容的理解都可以略教,要重点关注的应该是语言的表达、文章的写作特色;第三,略教课文是连接课内精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要通过引导阅读一篇课文,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课外阅读世界。

根据以上原则,教学前,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预习阶段,笔者设计了学习任务单,通过三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尝试概括主要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引发对文本的初步思考。图一和图二的任务单,是在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文中提取信息,或者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图三的任务单则是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对文本有初步的思考,为课堂的深度学习作好准备。

课前的自主学习可以架起课内外学习的桥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文本有了一定的认识,课堂教学便不再是零起点。这样的环节,使课堂的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充分热身的基础上,课堂上的深度学习建立在学生初步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学与教的起点,从“师本”课堂走向“生本”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策略养成,从“教课文”走向“教阅读”

五年级的学生对金字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种充满知识性和探究性的阅读材料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非连续性文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绝不是零起点。然而,文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和平时所见的材料比起来更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非连续性文本看似简单,但是它对学生的要求并不低。它要求学生既要学会读文,还要学会读图;既要学会读单一的材料,也要学会读综合的材料。这就需要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在执教过程中,笔者重点着力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的指导,并根据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提炼出了多样的阅读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有图标、表格等形式,这些形式往往都有小标题,标题高度精炼地概括了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重点内容。其次,非连续性文本内容比较庞杂。《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文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的外观、地理位置、建造年代和建筑工艺等方面,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补充。如何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提取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学生就能对信息一目了然了。学会提取信息是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一个重要方法。此外,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将图片和文字进行对照阅读,发现非连续性文本简洁、直观的特点。

教学时,教师立足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从图文入手,引导学生提炼出了“关注标题、提取并整合信息、图文互读、追问拓展”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努力实现以一篇教一类,从“教课文”到“教阅读”“教方法”。

三、尝试对比阅读,从“教知识”走向“教思维”

像《金字塔》这种组文形式,在教材中并不多见,教学时应该思考这样组文的目的。对比是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学生发现读写规律,发展他们的思维。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从“教知识”走向“教思维”,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

1.对比不同的表达方式,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只会对其中某一篇文章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两篇文本联系起来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内容,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对比,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思考:非连续性文本中胡夫金字塔的哪些信息穆青也写到了?他又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呢?”学生通过前后课文的比较发现:为了体现金字塔的雄伟壮观,散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非连续性文本则用了大量的数字;同样写金字塔的位置,非连续性文本进行客观的介绍,而散文却一连用了六个“金”字。学生在不断的对比思维中既理解了内容,又从表面的文字走向背后的思维方式,发现了作者的身份不同、目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于是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思维走向了深刻。

2.利用可视化表达,激活思维的创新性

除了前后两种文本之间的对比阅读,其实同一个文本内前后之间也可以进行对比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一系列批注的问题,其实在课文的第二部分都有一定的依据。比如,那么大的石块到底是怎么运的?读到最后,学生就会发现,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猜测他们是用船运输的;还有,文中的数字是巧合吗?这并不是巧合,因为联系到后文,古埃及人早就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了厘清这些前后知识的关联,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推测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并用思维导图、流程图、四格漫画等可视化的思维表达形式来呈现。这些都需要学生对比前后内容,进行推测,通过这样的学习形式很好地体现思维的创新性。

3.尝试向读学写,生发思维的多样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结合多样的文本,学会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对实践运用的最好回应。因此教学时可以设计如下教学环节:如果请你来介绍故宫的城墙,你会选用散文还是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方式?请你结合图片和资料,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式,先写一写,再进行介绍。教学时,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不同的表达方式向读学写,尝试多样的表达,为单元后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作好准备。

总之,只有基于统编版教材特点,立足学生学习的起点,重视阅读策略的提炼,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实现课堂的和谐共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略读课文非连续性文本统编教材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过程研究
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略读课文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