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妈妈”爱心驿站:探索涵育儿童品格与能力的实践路径
2021-08-23徐洪进
徐洪进
【摘要】学校教育应以“德”为先,德育教育关键在于“品格提升”。“教师妈妈”爱心驿站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核心,设立“学习加油站”“能量补给站”“阅读充电站”“影视欣赏站”“习惯培养站”这“五大驿站”,不断涵育儿童必备品格,提升关键能力。本文拟从“缘起、推进、提升”等方面全面展示“教师妈妈”爱心驿站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教师妈妈” “五大驿站” 品格涵育
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一直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儿童必备品格涵育与关键能力提升为目标,聚力于儿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的系统培育,聚焦于儿童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的自主发展,努力探索儿童喜欢、易于操作的符合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育人范式。“教师妈妈”爱心驿站,则是学校为留守、孤贫等困境儿童倾力打造的育人项目,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针对性地涵育儿童自主管理、坚韧品格、合作精神、爱与被爱能力等方面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提升他们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一、缘起:只缘身在此“爱”中
1.聚焦社会热点难点
孩子三点半放学,家长五六点下班,这令人尴尬的“时间差”,让许多家长揪心挠头。尤其是那些留守、孤贫等困境儿童,被爷爷奶奶接回家后,其学习状况无人监管,学习成效无人督查,令人担忧。即便交给校外培训机构,也让不少家长难以放心。“三点半难题”,困扰着很多家庭,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2.发挥师德品牌优势
我校以服务家长、提升学生为宗旨,创新提出以“教师妈妈”爱心驿站为平台,有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资源,着力破解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学生无人照应,尤其是留守、孤贫等困境儿童家庭教育辅导缺失的社会性难题,切实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校“教师妈妈”关爱行动开展近十三年,通过“916工作法”帮助留守、孤贫等困境儿童千余人。“教师妈妈”爱心驿站这一独特的育人模式,丰厚了教师的师德素养,提升了他们立德树人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品格提升。团队曾荣获“中国好人”“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称号。团队领航人陈锦华获得“中国最美教师”称号。“教师妈妈”这一历久弥新的师德品牌,已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3.满足儿童成长需求
泰州市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位于城乡接合部,留守、孤贫等困境儿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众多,约占全校学生人数的52%。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这些孩子往往缺少心理关爱、缺乏感情寄托、缺失家庭教育,加上学业上面临的种种困难往往在课后难以得到及时消解,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学校认为,保证教育公平,并不是让所有人接受相同的教育,而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关注,接受最适合的教育,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教师妈妈”爱心驿站应时而生。
二、推进:绝知此事用“爱”行
1.聚焦品格,顶层设计“爱心驿站”
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聚焦品格、基于问题、关注价值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留守、孤贫等困境儿童中“学困生”缺乏有效辅导、“尖子生”课上“吃不饱”、“特长生”没有时间集训、“滞留生”无人监管等实际问题,将原本“教师妈妈”关爱课程延伸到课后,顶层设计了“学习加油站”“能量补给站”“阅读充电站”“影视欣赏站”“习惯培养站”这“五大驿站”,制定了翔实可行《泰州市实验小学“教师妈妈”爱心驿站实施方案》和《泰州市实验小学“教师妈妈”爱心驿站行动指南》,全力打造立德树人的品格提升站,实现价值引领。
2.聚焦需求,全面启动“爱心驿站”
依据实施方案和行动指南,学校通过《告家长书》、电子大屏、微信公众号、班级管理微信(QQ)群等告知家长与学生“爱心驿站”的运行方式、活动内容、预期目标。搭建驿站选课信息化管理平台,指导家长根据孩子的需求与兴趣选择相应的驿站课程。在排课和编班中,学校严格本着“儿童需求为首与学校统筹为辅”的原则,对于需求量超过预期的课程,学校就增加开班数量。课程设置和班级编排完成后,学校指导“教师妈妈”完成驿站课程申报,申报者必须写清个人简介、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的、内容、实施、评价等),学校组织专人进行审核,对审核通过的颁发聘书、组织培训,指导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拟写教案,全面启动“爱心驿站”。
3.聚焦发展,用心建设“爱心驿站”
“学习加油站”低、中、高年段各开设一个,由各学科优秀“教师妈妈”担任指导教师,为留守、孤贫等困境儿童和其他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提供课后辅导,解决家庭作业无人问津的“老大难”问题,为需要学业帮助的孩子提供适切的指导。“能量补给站”分为“学科拓展站”“艺术启迪站”和“体育竞技站”三大类,共三十多个站点,如“思维体操”“启秀文学”“龙梅吟诵”“数字诗画”“活力拉丁”“力量柔道”等;丰富的站点不但增强了孩子选择的自由度,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使勤学苦练者有所收获,让天赋异禀者脱颖而出。“阅读充电站”主要针对周二至周五放学后,家人临时有事不能按时接回家的孩子。每个站点拥有中英文电子阅读机两台,纸质图书、杂志千余册,供孩子自主選择、开心阅读,共沐书香。“影视欣赏站”开放时间为每周一放学后,参与对象为临时滞留的儿童。站点以播放红色经典电影为主,开发了低、中、高年段系列电影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科资源,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促进了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提升了他们的品格素养。“习惯培养站”主要针对各班学习习惯不端正、道德品行不规范的儿童,通过强化教育,端正其学习习惯,改善其行为品质,培养其责任担当意识。
三、提升:为“爱”消得人憔悴
1.基于研究,主动聚焦“爱心驿站”内涵建设
“教师妈妈”爱心驿站作为以留守、孤贫等困境儿童品格提升为主体的项目,起初并没有对这一群体的品格缺陷进行合理评估。经专家指导,项目组依托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森和塞利格曼提出的“品格的24项优势”,通过对儿童观察、采访、调查等,提炼出我校留守、孤贫等困境儿童最需要提升的四大品格:自主管理、坚韧品格、合作精神、爱与被爱的能力,为针对性地加强与之最为匹配的“爱心驿站”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2.基于短板,主动优化“爱心驿站”站点建设
针对留守、孤贫等困境儿童最需要提升的四大品格,项目组不断地调整“爱心驿站”站点。如“学习加油站”中增设了“泰微导学站”,指导儿童学会使用“泰微课”平台,聚焦各科知识,开展自主学习,不仅培养了孩子未来所必需的信息素养,使其初步掌握了运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的技能,更提升了他们自主管理的能力,陶冶了道德情操。再如针对各班学习习惯不端正、道德品行不规范的儿童,学校增设了“习惯培养站”,端正了其行为品质,涵育了其坚韧品格。
3.基于规范,主动推进“爱心驿站”课程建设
初期的“爱心驿站”,尤其是“能量补给站”,内容更多的是依据教师自身的兴趣特长而确定,缺乏课程思维、科学维度和规范操作。鉴于此,学校成立了“爱心驿站”课程开发小组,聘请江苏师范大学魏本亚教授为学术顾问。经过几轮的研究论证,确定了“知识传授与品格提升双主体”的课程目标,顶层设计了课程的基本框架,形成了课程的开发纲要,制定了课程的实施方案,将“爱心驿站”由“散兵游勇”式的社团活动蜕变成科学、规范的校本课程。
据不完全统计,自项目立项以来,参加“爱心驿站”服务的“教师妈妈”达3000多人次,服务学生6万多人次。“教师妈妈”爱心驿站课程的实施,不仅帮助孤贫、留守等困境儿童有效地掌握了学习策略、阅读方法,促进了特长个性化发展,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涵育了以“自主管理、坚韧品格、合作精神、爱与被爱的能力”为核心的必备品格,为他们的幸福成长厚植了精神底色。
“大爱润泽心田,责任守望成长”,“教师妈妈”爱心驿站不仅提升了孤贫、留守等困境儿童的自主意识、坚韧品格和合作精神,培养了他们感受爱、表达爱、传递爱的能力,而且丰厚了教师的师德素养,提升了他们立德树人的能力,展示了人性大美,彰显了人间大爱。如今,“教师妈妈”爱心驿站已成为我校教师“立德树人、厚生乐教、品格提升”的竞技场、幸福里,是儿童品格、教师品质、学校品位的提升站;未来,还将成为学生成长的新路径、师德建设的新标杆、学校发展的新引擎。
本文系江苏省第三批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教师妈妈”爱心驿站》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