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2021-08-23高红应

考试周刊 2021年53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初中地理核心素养

高红应

摘 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已取代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成为主流。核心素养在现代的学科教学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地理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个部分。而文章则立足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策略,从六个方面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高效教学

一、 注重课前导学,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兴趣都是教学效率相当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兴趣的激发显得更加重要。课堂导学是课程的开始,在导学环节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整节课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显然是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的。故在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思路,利用游戏、信息技术等多种方法,构建更加有效的导学情境,在一开始就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环境与区域开发”这一节,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播放《航拍中国第一季》关于新疆的一期。这一纪录片以俯视的视角展现新疆的地理情境,其一方面能让学生形象地了解新疆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特点,另一方面也能以优美的音乐和良好的视觉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看了这一视频,你们对新疆有什么样的了解呢?”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需要学生探究和回答的内容,包括位置、邻接省份和国家、地形、气候、农业等。在这一步骤,教师发现学生回答的主动性相比以讲授法导学要高。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导学,教师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为课上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

二、 渗透人地关系,培养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其指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构建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在这一素养的培养中,展现各式各样的人地关系相当重要。其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协调关系所能产生的好处,还能让学生了解到不协调关系造成的严重后果。当然,人地关系本来就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人地关系的阐述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初中地理的教学以区域地理为主,而这也就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各个区域实际情况,渗透人地关系的教学,以有效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

例如在“农业”这一节,在种植业分布、畜牧业分布等基本知识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以实际的案例讲解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人地关系。在协调的人地关系方面,教师可以以南方“桑基鱼塘”这一形式为例,让学生探究其运行方式以及内在的生态学原理。而在不协调的人地关系方面,教师则可以构建前些年青海湖过度捕鱼的情境,让学生回答其造成的影响,并让学生回答青海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保护青海湖的湟鱼资源。这样,通过不同人地关系的渗透,教师让学生有效地了解了和谐人地关系构建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 开展微专题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认知方法,其指的是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但无论是高中还是初中,对于理论地理的教学都是以模块为主要单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各个地理要素的认识也是模块化的,难以有机联系起来的。相比高中教学理论内容较多,初中地理更加重视区域地理的教学,而要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教师就需要将其与区域地理结合起来。微专题是以单一知识点进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切入小,深度大”的特点,对于学生全面地了解一个区域,更加深入地掌握各个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微专题教学,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例如在“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一节,在基本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即可以开展“降水量与黄土高原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这一微专题教学。当然,由于这一微专题难度较高,教师需要进行充分引导,让学生从固土的措施和降水对种植植物的影响方面进行探究。通过微专题的教学,教师以黄土高原构建情境,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气候、植被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这对辅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有着相当巨大的作用。

四、 重视区域地理,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性是地理的本质特性,对区域的研究是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色。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的基本认知方法,它指的是学生以区域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并进行探究的思路和习惯。区域地理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为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故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区域,从区域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例如在“中国的地域差异”这一章,教师就可以将四个区域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教学。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构建综合性的表格,其中,横向的内容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个区域。纵向展现的内容为各个地理要素的部分,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农业、工业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一探究并回答,将这一表格填写完整。如在人口方面,学生即可以从密度方面对四个区域人口进行比较,得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密度高,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密度低的状况。这样,通过区域比较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了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有效培养了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五、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作为以地球表面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地理与生活实践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而地理实践能力也成了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实践能力成为每位一线地理教师都需要考虑的事情。“纸上得来终觉浅”,而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面,没有任何方法比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本身更加有效。且相比高中、初中教學任务相对较轻,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地理实践活动。故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课本上讲解的知识点,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以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初中地理核心素养
科学施教,让初中音乐教学显实效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