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角下加强小学国学教育的对策

2021-08-23乔克烈

考试周刊 2021年53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小学教学文化自信

乔克烈

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提出,小学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国学作为我国中华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小学教育中,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面对国学教育,很多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手段,在教育中,不知道如何开展,如何发挥国学教育的作用。因此,针对国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积极探究,并寻找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国学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国学教育;小学教学

一、 引言

国学是我国文明教育传承的载体,对现代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现代教育中融入国学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注重多元化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完善学生的个人品格。

二、 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

国学教育从根本上可以看作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教育。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国学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孝敬亲人、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祖国更有感情,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并在教育中逐渐塑造学生的品格,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如传统文化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可以将这句话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起到对学生教诲的作用,让学生严以律己,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二)丰富课堂教育内容

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有利于丰富课堂教育内容,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为学生写作和表达打下基础,也让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而不只是停留在书本教育中。使得课堂教育不再只是落在文化教育中,更丰富了学生的品格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双重提高。

三、 小学国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和家庭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教师对国学教育不够重视,也不感兴趣。有些教师在早读的时候开展国学教育,而学校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对于教师如何开展国学教育也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且在国学教学方式上,学校也没有与社会、家庭进行互动联系,没有发挥带头作用。在家庭方面,很多家长已经开始重视国学教育,但是有些家长还是认为国学教育不应该占用课堂上太多的时间,而是应该将主要教育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这就使得国学教学受到影响,不利于国学教育的开展。

(二)在选材上没有增强文化认同

在落實国学教育的时候,相关教育部门没有编制统一的国学教材,这就使得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没有依据,也无法真正将国学教育落到实处。很多教师在实行国学教学的时候,没有主题,往往是讲到哪儿算哪儿,这就使得课堂教育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同。

(三)小学国学师资力量薄弱

在很多情况下,学校国学教育都是由语文教师来负责的。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容易按照自己既定的教育模式或者思想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没有认识到国学教育的着重点和目标,从而使得课堂教育出现断层现象。且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国学教育和相关培训,更没有参加过相关进修,因而相关素养不足,很多教师都是靠自学来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而缺少系统的培养,也就无法真正提高课堂教育质量。

四、 文化自信视角下小学国学教育实施策略

(一)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国学教育的责任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因此,在落实国学教育的时候,学校要增强教育意识,把国学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课堂教育中,并制定相关课程标准。有能力的学校可以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国学教育的有效开展。在小学教育阶段,学校可以每周开设一至两节国学课程,并辅之以诵读活动。发挥小学的记忆特点,利用诵读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采用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如采用角色扮演、故事表演、课本剧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国学文化的亲近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同时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

在落实国学教育的时候,学校要积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提高学生家长对国学的认知,邀请学生家长一起接受国学教育。通过开展讲座或者培训的方式,激发学生家长对国学的热爱,引起学生家长对国学教育的重视。鼓励学生家长多买一些有关国学的书籍,并带领学生一同学习国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学校还需要多开展一些国学亲子互动活动,带动学生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国学,感受国学的魅力。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国学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思想品德、历史、语文等课程中更好地使用国学知识,并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相应的国学教育目标可以分为四个层面:要会读、会背诵;有较好的理解,知道作品的字面含义,并将知识消化、使用;善于使用,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使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以满足学生需要;能够做简单的相关研究工作,在通读作品之后,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而这些都需要教师来将教育进行落实。可以说,在落实国学教育的时候,教师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只有当教师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才能够更好地落实国学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或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促进国学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规范国学教材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不断完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统一组织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教材的审定,规范国学教材的选编。并制定和落实课程标准,保证国学教育落实到学校的课程教育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国学知识,同时也使得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有所依据和方向。在教育内容的编排上,相关部门应该科学地选择教材内容,注意教材的前后衔接,要有延续性,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小学教学文化自信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