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中年段“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1-08-23高玉萍

考试周刊 2021年53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数学知识

高玉萍

摘 要:小学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差,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数学教学活动的知识易于接受性、趣味性、全面性,便于学生更加从容地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综合与实践活动时,可以从知识结构化、参与主动化、内容针对化、手段适宜化等角度,尽可能地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价值,为小学生创设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关键词:数学知识;综合与实践;知识结构化;内容针对化

一、 引言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既强调学生知识基础及实践经验,又对学生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经验归纳能力等存在要求,因而在小学数学中年段,积极渗透综合与实践活动时,应当从学生知识建构、知识应用、实践经验累积等视角,对相关教学活动充分把握,尽可能地为小学生创设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落实综合与实践活动时,可以从综合与实践活动开展途径及开展措施展开具体分析。

二、 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开展途径

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开展途径主要体现在知识建构、知识应用、实践经验累积等。从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来看,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知识构建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得心应手地展开综合与实践活动。尤其是在处理数学问题时,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到相关的理论公式、类似习题、易错误区等,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得到客观保障。从知识应用的角度来看,知识应用是基于知识基础、数学思维、数学习惯等,尽可能地联系数学知识体系、实践问题,依托思辨思考、正确性检验等,保障问题解决质量。从实践经验累积的角度来看,实践经验累积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数学实践过程,面对涉及数学问题的生活难题等时,实践经验累积可以帮助学生依托实践经验,规避操作出错的误区,采取驾轻就熟的问题处理方案,一般可以较好地保障综合与实践活动质量。

三、 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开展措施

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时,除了在知识建构、知识应用、实践经验累积等方面,综合提升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中的数学能力外,还可以基于学情分析,对学生知识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学习主动性,及教学机制弊端、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等,展开具体了解。

(一)基于学情分析下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开展措施

学情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现状,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优化改进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机制,为学生创设更好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环境。展开学情分析时,一般需要立足学生视角,明确学生基本信息,并了解为学生所能提供的教学资源,便于更好地保障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与学生的关联性。从学生基本信息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学生数学学习表现、习题考试测试成绩、课堂抽问结果等,对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兴趣偏好存在深入的了解。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无论是结合知识基础,抑或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尽可能地摊薄课程信息难度,都可以行之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从教学资源的角度来看,教学资源作为辅助教学环境创设、学生学习活动辅助的重要依托,展开学情分析时,结合学生需要,积极分析教学资源的效用性、全面性等,一般可以在充分保障教学资源的教学价值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分析教学资源时,可以从教师、教研机制、教学器械等方面,明确教学资源的教学价值,以及教师是否需要增强教学能力,教研机制是否需要健全完善,教学器械是否充分等方面着手。

例如,基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时,依托学情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对多边形的认知基础偏差并进行优化。若能在开展活动之前,针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形成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知,学生在开展剪纸、粘木棍、制作方形模型时,自然可以具备较好的知识基础支撑,保障学生综合实践效率、质量。重视教学资源分析还可以结合方形教学,分析是否有方形物品,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力,同样可以起到效率、质量保障的作用。

(二)基于知识建构下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开展措施

知识建构是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关键,是在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之前,针对学生综合学习,把握知识结构化进程。落实知识建构时,一般需要从学生主观能动性、知识易于接受性、目标分化及知识迁移等方面分析。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看,学生主观能动性可以较好地增强课堂参与度、知识内化积极性、问题分析思维活跃度等,可以在效率、质量方面,起到较好的保障作用。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时,可以注意课堂氛围塑造,运用趣味化的教学语言、背景音乐等达到环境感染目的,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知识易于接受性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知识认知能力较差,辅助学生结构化数学知识体系时,若不能结合小学生认知水平,有目的性地调低知识认知难度,提升数学知识体系的易于接受性,则学生很容易形成学习疲劳,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及数学兴趣培养。提升知识易于接受性时,可以依托视频语言、直白化的语言、生活实例等,降低课程信息理解难度,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从目标分化及知识迁移的角度来看,将整个知识点有机划分为多个知识点或多个课时,随之基于知识迁移,保证各个小知识点、各个课时之间的迁移连贯性,可以在知识点较为复杂下分解知识点,“掰开揉碎”地展开数学知识教学活动,知识点分解需要依托知识迁移,把握知识点内部特点,从而划分成遵循某种逻辑的各个小知识点。

例如,基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數与条形图》展开综合与实践活动时,在辅助学生建构平均数、条形图方面的知识点,切实保障综合与实践活动开展效率、质量,重视主观能动性下,教师可以在组织教学语言时,重视趣味化、生活性的语言渗透,比如条形图教学时,引导学生给动漫人物、明星人物打分,依托分数,自主制作条形图。一般可以在赋予学生较高自由度及较为趣味的学习方向下,激发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重视知识易于接受性下,便可以在平均数、条形图教学中,多运用视频,展现平均数与该组数值的大小关系,以及条形图的绘制步骤、绘制成果等。视频信息较为直观形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重视目标分化及知识迁移。也可以结合特定实例,将某组数字,按照平均数求取、平均数特点、条形图绘制、条形图特点及观察分析等,划分为多个教学课时。若能在展开教学时,多注意温习上一课时的所学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保障知识迁移连贯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系统性。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数学知识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困惑与破解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