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新媒体的应用

2021-08-23张鹏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策略新媒体

张鹏

[摘 要] 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不但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还会影响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新媒体的共享性、开放性等特征还会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更多积极影响。文章重点对新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新媒体;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7-0052-03

“互联网+”相关行动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类学校应该通过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平台,渐渐探索网络化教育的新模式。“互联网+”本身并没有统一定义,但其本质上是互联互通,将原本割裂、分散和局部的各项资源在互联互通之下形成整体,以此促使整个媒体生态产生结构性与根本性的转变。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应用,大学生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进行学习、生活、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已成为常态。这样的发展背景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较大冲击,但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所以,高校如何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多样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性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了当前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应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接受各类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个体需求更加多样,个体差异更大,所以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过程中,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条幅宣传、校园活动等都会影响最终的教育宣传效果。再加上目前高校学生多,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人数不足,如果只通过个体辅导、课堂教学以及团体辅导等形式,往往会使最终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当今时代的信息传播与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特征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能及时有效地利用大学生喜欢的信息呈现方式,如微信、微博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推送,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互动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短视频制作传播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必然会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更能够吸引学生积极接受教育,加强教育效果。因此,使用新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然选择。

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新媒体特性之间相统一。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人际交往、与社会更多地接触,思想意识逐渐变得更加成熟,社会责任感也在增强、道德标准体系更加完备,同时也都开始进行新的人生规划,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新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和便捷性正好能够给其开启一条新的发展途径,影响其价值取向和心理健康。

所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需求着手,利用新媒体特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丰富教育形式,强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育效果,给该项教育工作注入更多新的活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优化

新媒体技术与当前大学生追求时尚、思想活跃的特点完全契合。在该背景下,学生能够迅速了解国内和国际的时势动态和社会热点,不断拓宽自身的认知领域,获得更多促进发展的积极信息,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大学生本身情感较为丰富,思想也易发生波动,易受暗示,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被导向性较强,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应主动抢占网络思政教育高地,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知识和正能量,如果学生能够长期接触一些具有正确导向作用的新媒体,就会在积极信息的潜移默化之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健康的心理品质,充分认知自我,学会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2.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需要承受比以往更多的压力,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考研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没有合适的方式和正确的方法排解压力,导致他们中有些人开始变得消极对待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产生焦虑、抑郁等常见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同时又没有及时接受心理疏导,影响个人发展和身心健康。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交流需求也随着信息时代的交流方式而改变,他们不愿意与心理老师进行传统的面对面交流,而更愿意通过新媒体的非接触形式与他人进行交流,这种背景下,如果将新媒体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建立起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就可以在网络的非直接接触环境下让学生敞开心扉,及时说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除了咨询交流以外,也可以在该平台上由教师发布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供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及时学会运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3.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

传统的教育模式经常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或以组织活动、开展讲座等形式进行知识传递普及,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经常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互动性、趣味性、对学生的吸引力等方面都显示了某些不足。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结合新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新媒体恰恰为新的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新媒体提供的虚拟空间中,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间有更为自由的时间,更为平等的方式,更為多样的形式,相互选择交流对象表达真实的感想,并通过文字、图像和视频等进行沟通。在这种条件下,学生思维会变得更为开放和创新,能够主动探索未知,深化对自我的认知,不断探索自我,达到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应敏锐捕捉到这种变化,充分考虑学生需求,紧跟形势探索创新教育方式,提升教育效果。

(二)挑战

1.信息量过大,学生无法全面消化

从人类的大脑运行机制来说,能够接受的信息量整体是有限的。在互联网的发展应用下,新媒体能够呈现出海量的信息内容,对大多数人包括大学生来说,

如何正确地接收和处理信息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开始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通过网络寻找解决方案,产生思考惰性。然而网络和媒体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如果不能正确筛选健康、积极的信息,不但无法接受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会进而影响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2.负面信息过多,学生功利化思想开始抬头

新媒体信息平台当中拥有极大的信息量,其中不但有积极导向的,也有消极导向的,那些落后的、低级趣味的以及没落腐朽的思想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感知和身心健康,由此限制其正确价值观念的进一步形成与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渐渐走向迷失,变得更加功利和世俗,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出现心理畸形或由此诱发犯罪。这使得利用新媒体信息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3.新媒体使用过度,学生正常交际能力降低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和现实中的面对面交流相比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新媒体进行交流,很多人在网络世界中表现得极为活跃,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善于与人交流,性格孤僻,朋友不多,这类学生如果遇到生活或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更倾向于选择通过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进行倾诉。在这些学生看来,网络虚拟世界要比现实世界更具有吸引力,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心理上的安慰。虽然这种方式对舒缓心理压力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如果长期依赖网络,就会导致其渐渐丧失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能力,过度沉迷虚拟世界,从而误入歧途。甚至有时候这类人群还会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诈骗对象,从而威胁到其财产和生命安全。

4.虚拟信息过多,学生心理极易失控

新媒体本身提供的是一种虚拟化的空间,在这之中参与者可以用匿名的方式表达自我,信息交流更为自由,这就使得部分学生认为网络世界没有监管,能够肆意妄为,过度放任自己,从而走上违背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道路。大学生本身自制力较弱,极易迷恋上虚拟的网络世界和与陌生人交流带来的刺激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其自大、孤僻、排他的不良心理滋生发展,出现心理闭锁以及情绪抑郁等状况,给其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严重影响。这种情况下急需要发挥新媒体平台的正向引导作用,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新媒体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局限于学校心理咨询室、大学课堂教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心理团体活动,再加上易受到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和限制,进而导致其教育效果受限。但在应用新媒体之后,大学生就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教育信息资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可以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在新媒体时代,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一是由教师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和学生之间互联互通,确保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由此提升教育效率和灵活度。二是通过网络虚拟体验平台,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体验类的游戏项目,释放自我压力,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三是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如论坛、贴吧、QQ、微博等和学生之间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确保一些共性问题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还可以应用微信、邮箱等方式实现一对一沟通,更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四是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建立起专门的心理健康电子档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确保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分析,以便采取针对性的辅导措施。

(二)构建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信息网

可以通过新媒体建立起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全面优化组织管理,形成层次鲜明、分工明确以及重点突出的信息网络。对于当前学生个性特点来说,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起“学校——学生处——学院——班级”四位一体、层次分明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网络,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的学生,并进行干预和疏导,降低不良影响。

在学校方面,要在新媒体平台上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舆论宣传,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比如可以通过校园门户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推送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外,在发生危机事件之后,相关领导还应当及时协调各个部门进行处理和正确的引导,避免给整个学生群体带来相应的心理影响。

在学生处方面,可以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论坛管理,通过手机媒体或网络媒体帮助有困扰的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另外还应该定期对心理咨询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微信、QQ等途径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相关活动和任务统筹安排到个人,定期监督各班级的心理预警和心理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在学院方面,可以重点开展一些具有学院特色的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短视频录制,或者通过学院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心理知识科普,引导大学生学会自尊自爱、关爱他人。对于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学院辅导员以及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平台帮助其疏导情感,缓解不良情绪,并及时进行跟踪督导,及时和家长加强联系,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在班级方面,班主任和心理委员应当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建档、跟踪和处理。在这项工作中,所有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关注对象,可以通过线上互动、追踪访谈等模式充分了解其心理变化,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信息。

(三)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正确的媒体行为习惯

媒介素养通常是指引导与鼓励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媒介资源进行正确理解和应用,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还可以在丰富的媒介资源下丰富和完善自我。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新媒体已然成了信息传播和接收的重要载体,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其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提升媒介认知素养、加强安全文明意识教育,培养网络媒介道德与法律素养,以此加强自我行为约束,养成正确的媒体行为习惯。同时,媒介素养教育还能够促使学生正确应用新媒体,在维护心理健康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最终达到提升心理素质水平的目的。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前提是要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

(四)优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技术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惑,提升心理素质水平。当前新媒体不但是学生发布和获取信息以及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推进的重要载体。对当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进行完善和补充,可以促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系统应用和学习,提升教育效果,也可以辅助教师运用网络媒体对学生开展网上心理诊断、网上心理测试、网络心理治疗和辅导,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解决。另外,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直接通过网络媒介挖掘、获得和开发资源,及时了解一些和学生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信息,给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多保障。

总体来说,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新媒体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它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正在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常常会因为缺少社会经验和常识而被错误信息误导,会因为网络交往增多而弱化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处理能力,给其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社会需求以及具体的教育效果进行调整,降低学生心理问题的發生率,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开拓更加广阔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

参考文献:

[1]房美妍,曾辛茹,许世骅.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

[2]黎龙翔,孙伟国.浅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6(20).

[3]王露.网络化时代新媒体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及运用路径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20(003).

(责任编辑:王义祥)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策略新媒体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